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画像之美 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

汉画像之美 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朱存明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342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本书是全面了解汉画像的入门书。书中收录大量珍贵汉画像图片,直观、形象展现汉画像艺术之美。2.本书是系统研究汉画像的资料汇集。作者从事汉画像研究多年,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汉画像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本书具有很高的审美收藏价值。文前精美彩插和内文中作者对汉画像的精妙解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内容简介
两汉四百年,奠定了中华民族性的基础;汉画像艺术,开创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崭新格局。从日常生活的人间诸景,到死后世界的悲凉幻影,汉画像向人们展示了汉代艺术无穷的魅力。 泱泱汉画,美在何处?我们从视觉文化审视它,从图像理论进行解读:那是一种强悍的艺术,表现了统一民族形成期的豪气;那是一种生命的艺术,生死的轮回在此得到展示;那是一种壮阔的艺术,显示了汉代人博大的胸襟;那是一种古拙的艺术,中国画的技法在此起步。汉画,一个民族文化的形象史诗,文字记载之外的又一个真幻的世界。
作者简介
朱存明,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江苏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艺学博士。兼任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出版著作16种,发表论文130篇。论著《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1998年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著作《汉画的象征世界》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2012年获江苏省第11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等多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汉画像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汉画像
第二节 汉画像与中国的美学传统
第三节 汉画像与美学研究
第二章 汉画像研究的历史范式
第一节 金石学式的研究
第二节 考古学式的研究
第三节 文化学式的研究
第四节 艺术学式的研究
第三章 汉画像的美学研究
第一节 从图像志到图像学
第二节 象征符号分析法
第四章 汉画像产生的时代
第一节 经济背景
第二节 文化背景
第三节 政治背景
第四节 厚葬习俗
第五章 汉画像的分类
第一节 汉画像石
第二节 汉代画像砖
第三节 汉代壁画
第四节 汉代帛画
第五节 漆画、玉饰、铜镜纹饰
第六章 汉画像石的区域分布及特征
第一节 山东汉画像石
第二节 苏北、安徽、浙江汉画像石
第三节 山西、陕西汉画像石
第四节 河南汉画像石
第五节 四川汉画像石
第六节 汉画像石区域之间的交流
第七章 汉画像的题材谱系
第一节 天文图像
第二节 升仙图像
第三节 历史故事图像
第四节 祥瑞图
第五节 战争图
第六节 狩猎图
第七节 庖厨图
第八节 乐舞百戏图
第八章 汉代墓室画像
第一节 墓室画像的由来
第二节 墓室画像的图像分析
第九章 汉代祠堂画像
第一节 何为祠堂
第二节 祠堂的类型
第三节 祠堂的文化意义
第四节 祠堂的审美功能
第十章 汉代棺椁画像
第一节 棺椁画像的来源
第二节 棺椁汉画像的象征意义
第十一章 汉阙及其画像
第一节 阙的类型及功能
第二节 现存的汉代画像石阙
第三节 汉画像中的阙
第四节 汉阙的象征意义及其审美价值
第十二章 汉画像与道家审美观
第一节 汉画像中的道家审美观念
第二节 道家对汉画像内容的影响
第三节 道家对墓地建筑形制、结构的影响
第十三章 汉画像与儒家审美观
第一节 汉画像与儒家思想
第二节 汉画像与儒家美学观
第十四章 汉画像中的佛教内容
第一节 佛教初传及其影响
第二节 汉画像与佛教相关的内容
第三节 汉画像中莲花图像及其他形象装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