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成为学习型父母(让孩子爱上自己的人生)(精)
字数: 23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 钱昱竹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条码: 978751536646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8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一本近年来市场上少有的亲子教育力作,能够给迷茫的父母带来全面的思考与参照,以及自我修正的勇气。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将亲子关系剖析得极透彻的书,透彻在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关系摆得正,不偏斜,不偏激,既有理论支持也有丰富的实践。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父母有参与也有距离,有爱有约束也有尊重,在跟随孩子成长的大逻辑下有变化有招数。 我们爱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报答我们的爱,而是让他们爱上自己的生命力。这才是我们身为父母的真正意义。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完整部分,父母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推动父母的成长,构成了整个家庭生命成长的圆满内循环。 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有名心智成长教练导师钱昱竹老师的首部亲子力作,为家庭亲子教育中的父母与孩子的成长赋予新的角色与动力系统。
作者简介
钱昱竹,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知远明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知了学院首席导师。 昱竹在心智成长领域深耕 18 年,重新定义了“心智成长”并研发和搭建了原理系统、实践系统和专业培养系统。18 年间,昱竹直接服务过的学员超过 2 万人,遍布全国 32个省市、自治区。 2005 年,昱竹主导创办了青少年心智成长系统,支持14—18 岁的青少年建立起内在的平衡,有意识、负责任于自己的成长。 2008 年,创建 CS 企业领袖心智成长系统,支持企业领袖建立起教练意识和系统化思维,以领袖的智慧,建构有理想、有章法的企业成长系统。 2013 年,创建 PLC 专业执业教练成长系统,培养心智成长教练,通过指引和疗愈,服务于个人和企业团队的心智成长。 2020 年,创建了家庭心智系统,包括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的系列课程,将“心智成长”和“教练意识”带入每个家庭,令每个人能在关系的平衡协调中,完成内在意识的升级成长。 目前昱竹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原理及工具的研发,专业导师和教练的培养,并且建立专业的教练服务支持系统,以令心智成长和教练意识可以更深入、更落地、更专业地服务于有成长需求的个人、家庭和企业,帮助人们读懂自己的生命,用好自己的生命力。
目录
目录 自序 001 第一章 孩子出生了,“父母”才诞生 先有了孩子,才有了“父母” 002 亲子关系中,不找“问题”,找“生长点” 005 父母与孩子的缘分 010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生命力的共振 013 让孩子爱上他自己的人生 019 第二章 亲子关系难在哪儿 我们跟孩子的生命,既是一体的,又是独立的! 026 亲子关系之难:站不稳、连不上、带不动 028 孩子的“问题”,不一定是“孩子”的问题 038 第三章 究竟什么是成长 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 048 两次出生和两次成长 063 如何跟孩子建立共鸣 078 第四章 成为学习型父母 启动向内的学习 090 找对孩子生长的体感 105 生命中的三大核心关系 109 我们跟父母的关系,是我们的“根” 113 我们与爱人的关系,是连接自己的亲密感 121 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们要启动内在创造力 126 有意识于我们的“演绎系统” 136 第五章 孩子本能中心发展阶段的特点(0—7岁) 成长是变着花样地失衡,以发展生命的各种可能 156 人生重要的“基本功” 170 有爱,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值得 176 本能之本能阶段孩子的各种力量练习 189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界限感 214 第六章 孩子情绪中心发展阶段的特点(7—14岁) 从转折点到叛逆期 236 情绪之本能阶段的小朋友,是热闹在外面的 243 情绪之情绪阶段的主题是“连接” 263 情绪之心智阶段,开始跟父母走远 276 正确识别孩子情绪的能量区间 286 第七章 心智中心发展阶段的特点(14—21岁) 不要跟孩子争夺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权 292 心智中心的三个重要命题 295 心智之本能阶段,独立生命的前站 299 心智之情绪阶段,是探索与创造,是多元 313 心智之心智阶段,独立的人生,独立的世界 321 真正的陪伴,是呼应他们成长的不同需要 331 第八章 人教人,不如天教人 生命虽不可定义,但也有章可循 336 教育是种种子,不是摘果子 337 不解决问题,而是用成长“代谢”问题 341 没有对的结果,只有对的趋势 343 不完美的父母,负责任地成长 345 让孩子永远有选择 346 后 记 355
摘要
首先我想说一说这本书里我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首先,我们不要指望“搞定”孩子,而是要愿意在与孩子的关系里成长自己。我们总是容易看见孩子的各种“问题”,但其实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早期,任务就是“成长”,就是练习着使用自己的各种生命力;他们用得不成熟,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小时候练习着使用自己的身体,学着爬、学着坐、学着站,我们都会很欣喜;但是渐渐地,孩子的学习会成为大人的负担:他们太活跃了,我们跟不上;他们练习各种情绪,我们应付不了,会觉得闹心;等到他们开始练习自己的想法,我们就不太喜欢了,觉得孩子们太较劲。其实,他们只是在旺盛的生命力里还没找到自己的平衡,还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自己。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中立地面对孩子的问题,看不懂他们,却想解决他们,那不是孩子出了问题,是我们自己被“卡”住了。孩子没有做好的事情里,都会有一些成长的“卡点”,就是他还没有学会如何调动生命力状态——如果他调不动本能中心,就会缺乏意向,不敢使用或者过度使用自己的力量,并缺乏现实感、不想面对问题;如果他调不动情绪中心,就会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在与人的关系里没有充分的连接或者边界不清,也难以感受和调节情绪;如果他调不动心智中心,就会对秩序没感觉,难以专注,缺乏创造力。简单说,我们认为的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失衡,这些都是“生长”中的卡点。如果我们看不懂这些卡点,意味什么呢?那极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调动孩子的生命力,其实我们自己也没完成功课,才会觉得对孩子没有办法。如果我们自己不去学习,就会把成长的压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成长,我们就无法跟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压力感同身受,就会执着于空洞的说教,而心里其实并没有着落。 其次,我们不是去学着成为一个教育的专家,而是成为父母。我们不要只是研究各类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的情感问题——我们真正要学会的是成为有爱、负责任、有创造力的父母。孩子在他的一生中会透过很多人去学习,不是什么都要从我们这里学;但是孩子的生命态度需要从父母这里获得共鸣,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就是他们成长的“生态环境”。 作为父母,我们自身的状态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一认知已经广为接受。甚至因此,父母们会产生过度的焦虑,在自己的行为、情绪表现上有各种顾虑,唯恐因为自己不够、脾气不够好,而教育不了孩子。但其实,这也有可能是一场成年人的自恋,夸大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反而不能自如而松弛地与孩子相处,甚至发展出一些很表演性的互动方式。 我们将会在第三章开始探讨人的内在世界,了解心智系统的原理;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并不在于成果的层面,也并不是行为和能力的层面,而是内在的生命态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调动”哪些人格特质来表达生命力,这会直接影响孩子跟各种人格特质的关系,从而孩子会倾向于调动自己内在的哪些人格特质,或者抗拒调动哪些人格特质。 有些父母会很疑惑,为什么自己那么勤奋,孩子却毫无动力;或者自己这么好脾气,孩子却很情绪化;其实,父母如果“搞不定”孩子,意味着孩子模仿了父母“搞不定的自己”,那些努力背后的“无力感”、那些好脾气背后的“厌烦”,只是被成年人的生存策略掩盖了,却被孩子直接地“看见”了。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态度,我们越努力表现给孩子“正确”的活法,孩子越会努力地戳穿,这就是子关系的微妙。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不找“问题”,找“生长点”,将是这本书里,我们要探讨的核心。 P5-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