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宋边塞诗研究

北宋边塞诗研究

  • 字数: 3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 丁沂璐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732026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宋边塞诗长于叙事,议论弘肆,说理透辟。一方面,继承诗史传统,在纪事、剪裁、美刺中彰显边情,传递边见;另一方面,通过言随意遣、“以文为诗”务求说尽,最终呈现为以理驭情、知性反省、务实少虚的特点。此书为北宋边塞诗的综合性专题研究,从北宋边塞诗的生成土壤与边防背景,诗中的地域书写与恢复情结、忧患意识与医国情怀、民族交流与战和认知、理性精神与突围经营,以及诗歌的评估视角与艺术管窥等方面,一一展开论述。 全书立足于北宋边塞诗的特点,除了作品阐释与考证之外,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地理、历史、经济、文艺学等学科视角,推进阐发诗中内涵、另外,借助数据与图表以为辅助说明,不仅弥补了文字阐释的模糊与苍白,且图文并茂、论证有据。
作者简介
丁沂璐,女,回族,中共党员,山东临沂人。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研究。在《兰州学刊》《渤海大学学报》《鸡西大学学报》《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作有《故事里的文学经典:两晋南北朝诗》。
目录
代序
绪论
一、概念界定与取材标准
二、研究综述
三、选题价值与路径方法
第一章 方略与施治:北宋边塞诗的生成土壤与边防背景
第一节 北御契丹的部署与转向
一、北宋御辽的军事对抗与战略转型
二、北宋御辽的信息对抗与势力争夺
三、北宋御辽的疆土维护与政治捭阖
第二节 御边西北的部署与转向
一、北宋御夏的军事对抗与战略转型
二、北宋御夏的盟友争夺与信息对抗
三、御夏制蕃的经济钳制与内政调整
第三节 御边西南的部署与转向
一、任用土官、尊重俗法的政治统治
二、慎守戒备、兼采拓取的军事战略
三、朝贡贸易、互市交流的经济制衡万
第二章 管控与焦虑:北宋边塞诗的地域书写与恢复情结
第一节 疆理天下巩固边防——地理视域下的安内御外
一、治内的地理观念与管控举措
二、御外的地理观念与管控举措8g
第二节 关寒塞险重山限蛮——御边视域下的塞防认知
一、河北扼虏要定武承其咽——北部边区的战略地位
二、地尽三秦国身当万里城——西北边区的战略地位
三、江水通三峡州城控百蛮——南部边区的战略地位
第三节 收复幽燕重夺河湟——失地煎熬中的恢复情结
一、幽燕情结:征伐收买与太祖颂歌
二、河湟情结:拓土经营与充国颂歌
第三章 忧边与救国:北宋边塞诗的忧患意识与医国情怀
第一节 蔓图非易力鸩毒是安眠——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的表现与阐释
二、排忧纾患的态度与路径
第二节 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慷慨深沉的医国情怀
一、爱民救国的民瘼抒写
二、议边研略的制敌诉求
三、感恩报德的丹心流露
第四章 竞逐与维稳:北宋边塞诗的民族交流与战和认知
第一节 宋辽交聘与送人使辽
一、犯雪貂裘重冲风锦绶轻——出使艰辛与思乡之苦
二、授馆毡为幄供庖酪和羹——民俗彰显与文化交流
三、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大国自信与华夷之辨
四、使回傥可记乃得验天形——国家安全与军事意图
第二节 岁币忧乐与寇准赞歌
一、寇准壮举与岁币维和的积极意义
二、累民壮敌与岁币外交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文武交汇的战争理念
一、战和消长的宏观对策
二、同仇敌忾的尚武精神
三、战和催生的文武思考
第五章 筹谋与应对:北宋边塞诗的理性精神与突围经营
第一节 人的理性、制度理性对诗风理性的涵育
一、复合人才的身份确立对诗歌理性的推动
二、多事尚论的时代土壤对议论反思的保障
第二节 聚焦兵法、儒帅、军储、防秋的回答
一、兵法借鉴与韬略探求—―以苏舜钦、梅尧臣、刘敞、黄庭坚为中心
二、文儒知兵与儒不知兵——以宋祁、梅尧臣为中心
三、军储保障与重农思想——以梅尧臣、韩琦为中心
四、防秋御敌与警备意识——以刘敞、黄庭坚为中心
第六章 继承与新变:北宋边塞诗的评估视角与艺术管窺
第一节 诗史与纪事:北宋边塞诗的叙事特征与纪实品格
一、宋人的诗史观念与记录边事的自觉
二、见证与实录——以澶渊之役为中心
三、纪事与剪裁——以三川口之战、熙河开边为中心
四、美刺与寄托——以南伐、好水川之战、《兵馈行》为中心
五、诗题、诗引、诗序、自注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务实与说尽:北宋边塞诗的议论特征与说理风格
一、议论说理带来的观点明确、意境削弱
二、以文为诗带来的意脉清晰、余味不足
三、意象选择的务实——烽燧斥堠与防御工事
四、典故选择的务实——契合边事的常典熟典
第三节 唐音与宋调:北宋边塞诗的继承与创变
一、北宋边塞诗的唐音延续
二、北宋边塞诗的宋调新声
结语
附录一 北宋与辽夏相互用间统计表
附录二 北宋边塞诗所涉各路城池、重镇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