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白果树下
字数: 1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作者: 刘致福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条码: 978757360090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3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作家以优美的文笔绘就了一幅北方山村蓬勃的生命图景,既有对旧日生活的缅怀,又有对新时代的憧憬,是一部高质量的自然散文读本。 围绕乡村少年生活这一主题,书中穿插了很多童年趣事,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很多场景均有绵密的细节描写,画面感、趣味性很强,能带给青少年读者鲜活的乡村生活体验。阅读此书,不仅能增加青少年读者关于植物、动物、乡村风物等的博物知识,还非常契合当下青少年对乡土自然的认知及审美教育的需求。 作品丰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诗性品格使其经得起解读和分析,曾多次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和高考、中考模拟试卷,这也是其对于青少年的阅读的价值的体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散文作家刘致福追忆少年时光、缅怀乡土风情的近期新散文集,被有名评论家张清华誉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的博物馆”。 河湾、沙洲、芦苇荡,老屋、果园、大戏台,乡村特有的质朴与包容,为乡村少年织就了幸福的童年之梦。书中既有诸如捉鱼摸虾、捕蝉钓蛾等童年趣事的惬意与热闹,又有赶集卖蛹、推磨碾米、开镰收麦等乡村生活的苦辣与酸甜,还有端午“拉露水”、过年走亲戚“出门儿”等乡风村俗的新奇与鲜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美好物事的纯真礼赞,对质朴高贵人性的热情讴歌,寄寓着作者对乡土家园的深情怀恋和诗意栖居的热切期盼。
作者简介
刘致福,1963年6月生于山东文登(今威海市文登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集《大风》、散文集《冷峻与激情》《马里兰笔记》《井台戏台》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光明日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散文选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报刊。曾获山东省年度优秀散文奖、《山东文学》年度优秀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读本和高考、中考模拟试卷。
目录
序
回不去的故乡
老屋
碾屋
井台
戏台
茶壶口
村口的老柳树
吾乡吾土
忘不了的童年
蝉歌嘹亮
葫芦花开
梦里庄园
屋后的楸树
园边的木槿花
苹果红了
桃花开
渐行渐远的背影
老妈的“作品”
母亲的花
父亲的脚步
奶奶的上马石
国哥的爱情
苦楝树
麦收
大水
记忆深处的乡情
过年
年初二
端午
赶集
赶汤
爱之巢
白果树下
后记
摘要
老屋 老屋在村子的中央。门前是一条贯通东西的老街,向西一里余可接省道,北去威海,南达文城,向东可人连绵大山。老街路面由不规则的石板、碎石铺砌而成,西高东低,平缓宽阔,可行马车、汽车。村街两边房屋连接紧密,南为前街房屋只开一扇小窗的后墙,北为后街院墙门楼或过道。邻家屋檐相接,院墙毗连,不少门旁墙中镶有青石雕镌的拴马石。我家老屋布局与邻家不同,院落更深,门楼与大街之间隔着一块空地。空地右侧是草垛、羊舍,左侧是一片稀落的树林。临街有一块大青石,那是祖母的专属“宝座”,石面平整细滑,原本为上马的脚踏石。祖母已年届八秩,每日大半时光坐在那里看街景,看人们忙来忙往,与西院的文婆、东院的曾婆谈天说地,直到太阳西沉,上山的父母和上学的我们一一“归巢”,祖母才放开盘腿,扶石起身回家。 跨过院门,碎石铺砌的甬路从门楼直通正屋门口。甬路右边是厕所和猪圈,左边是空地和一棵大槐树,夏天一家人就在树下吃饭或纳凉。靠近老屋西屋墙外又是一问厕所,一院两厕的布局是全村专享的。为什么一个小院竟有两间厕所?男女分用?为此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说这房子一二百年了,买来就这样。有专家认为,胶东民居是典型的古代兵营规制,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如此看来,我家老屋是指挥官的官邸也未可知,设左右两厕抑或是官兵分隔使用之故。 小院墙外有一棵葡萄,根部粗近成人的手臂。藤蔓爬过院墙,盖满了小院上空。春末夏初,葡萄开花,一串一串的小黄花,引得蜜蜂嗡嗡飞舞。成熟时,紫色的葡萄如串串玛瑙吊在半空,格外诱人。我家葡萄是上佳品种,极甜,产量也高。每到成熟季节,父亲和母亲都要踏着凳子,拿剪刀剪上半天。自家吃不完,母亲总要打发我们分送左邻右舍。 满院的葡萄,为小院搭起天然的凉棚。夏天午后,地上铺了凉席,头顶片片绿叶和一串串绿的、紫的葡萄,既凉爽又惬意。但小时候我不敢一个人躺在葡萄架下,总是担心葡萄架上会突然掉下虫子或蛇。屋后有一棵一人粗的老枣树,老家称饽饽枣,树冠巨大如伞,铺展在老屋上方。每到初秋,枣子熟了,树上挂满白里透着赭红的大枣。枣很大,圆鼓鼓的,真像小饽饽一般,枣肉甘甜脆爽,对幼时的我而言,是难得的美食。 院子西侧那棵老槐树,靠近南墙与西墙的墙角,树身足有水桶粗,听母亲说是搬来时祖母与父亲栽植的。有一年,祖母病重,医生诊断后只是摇头,村里老人让赶快打副寿材冲一冲。一时找不到更好的木料,父亲就找来木匠,把槐树伐了,为祖母打了一口棺木。棺木打好,祖母的病竞真的好了。祖母康复后,走出屋门,看到老槐树崭新的茬口,默默地抹泪。第二年,这棵老槐树的根部又长出新芽,长势很快很猛,一年工夫就长到手腕粗,蹿过房顶,几年后我们搬家时,已经长成一棵碗口粗的大树。 老屋共有四间。正间东西两盘锅灶,锅灶向里直至北窗是磨道。一盘石磨,全家人所有的粮食都在这里磨成面粉。我小时最不愿干的活计就是推磨,一圈一圈地转,单调乏味不说,还转得人头晕目眩,但不推就没有吃的。记忆中,我经常在母亲嗡嗡的推磨声中入睡。干了一天活的母亲,收拾完锅灶碗筷,打发孩子们睡下,自己再架起磨棍推磨,为第二天的早饭准备玉米面。 东屋为主卧兼客厅,靠南窗是土炕,炕前为方桌和立柜,中间一条长凳,客人来了坐在方桌前的长凳上。西屋两间,一为祖母和两个哥哥的卧室,一为储藏间,粮食、杂物都在西屋。小时候,西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宝库,里边藏满了好东西,花生、苹果,过年过节的肉食、饽饽,以及亲戚间来往赠送的点心、罐头都在这里。孩子们总会瞅大人不在时溜进去大快朵颐。 小院不论是屋墙还是院墙,没有一砖一瓦,外墙全用巴掌大的手抓石插砌而成,里墙则是土坯和夯土,既坚固耐用又冬暖夏凉。不论外墙还是里墙,历经一二百年风吹雨蚀竞无半点儿松动,砌墙工艺虽不复杂,但技术含量极高,令人不能不感叹先祖们的聪明智慧。从门楼到正屋,屋顶全是草苫的。窗是木制窗棂,上下两扇,可以开启,夏天用木棍支起来,凉风就会吹进屋里。窗棂每年开春用白色粉连纸糊贴一次,既亮堂又能遮挡风尘雨雪。 P3-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