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史记/中华传统古典文学读本

史记/中华传统古典文学读本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西汉)司马迁
  • 出版日期: 2019-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2561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我国西汉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毕生所著的《史记》,记事起于传说的皇帝,迄于汉武帝,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既是历史的纪实,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史记》的叙事简炼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描写,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语言朴素凝练,庄谐有致,被称为“古文”的优选成就。
目录
项羽本纪(节选)
齐太公世家(节选)
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陈涉世家(节选)
萧相国世家(节选)
管晏列传(节选)
司马穰苴列传(节选)
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伍子胥列传(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刺客列传(节选)
樊哙列传(节选)
郦商列传(节选)
灌婴列传(节选)
陆贾列传(节选)
晁错列传(节选)
游侠列传(节选)
滑稽列传(节选)
摘要
     黄帝 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争夺领地,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他们的子孙称为炎黄子孙。炎黄二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黄帝。因黄帝以前文字记载不详,司马迁著《史记》时,对历史考证非常严谨,所以从黄帝开篇。 黄帝,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异,几个月大就能说话,幼年心智周遍、聪明伶俐,长大后敦厚勤勉,成年时就见识广博,通晓天下大事。 轩辕时代,炎帝神农氏已经没落,各部落之间互相侵伐,残害百姓,可是神农氏却没有能力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操练军队、动用武力,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部落,使四方族长都来归顺。而蚩尤最为残暴,还没有谁能去征讨他。 炎帝试图侵犯各部落,各部落纷纷归附轩辕。轩辕推行德政,强化军队,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气象,播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和规划四方土地,训练勇猛威武的军旅,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展开激战,经过几番战斗,终于取得胜利。蚩尤发动叛乱,不服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征调军队,与蚩尤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各方部落都公推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炎帝,他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随即就去讨伐。平定以后,就离开这个地方。披荆斩棘,开山凿路,他未曾过过一天安逸的日子。 向东来到大海之滨,黄帝先后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达崆峒,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达长江,登上了熊山和湘山;向北驱逐了荤粥(xun yu)部落,在釜山与诸族长会盟,在涿鹿山下的旷野建起了都城。迁移往来,他没有固定的住处,只是在营地四周布置军队作为护卫的屏障。所设官职都用云瑞来命名,军队也叫作“云师”。设置左右大监,负责监察各地族长。四方族长和睦相处,因此对鬼神山川的祭祀封禅,比以往任何年代都多。黄帝又得到了宝鼎,用通灵蓍草来推算历数,预测节气日辰。推选风后、力牧、常先、大鸿四人来治理民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则,预测阴阳五行的变化,制定出有关生死的仪制礼则,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遵循时令节气,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其所关注的日月星辰的运行、水波土石金玉的性能等各项事务,烦扰辛苦自己的心力耳目,有节制地利用山林川泽的物产资源。因为有“土德”的瑞兆出现,所以人们称他为“黄帝”。 黄帝以战争的手段,制止了各部落联盟之间长期的混战,建立了国家制度的雏形,使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飞跃变化,从野蛮时代步入了初步文明的时代,揭开了华夏民族文明历史的第一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