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浒传 美绘注释版

水浒传 美绘注释版

  • 字数: 3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作者: [明]施耐庵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0851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四大名著之一,经典不可取代2.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到情节易懂,在不失本韵的前提下做到语言通俗3.精美插图,详细注释,让名著变得简单起来4.《水浒传》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读水浒,让孩子不再害怕写人作文5.本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有利于孩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文学修养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一部有名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为推翻宋朝腐朽凶残的统治,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揭杆起义的故事。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删减和通俗化改写,保留了原著鲜明的文学艺术特征,摒弃了封建社会形态下呈现出的消极腐朽的思想内容,同时又增加了对重难点词汇的详细注释,便于青少年阅读。 本书以通俗而不失本韵的方式将古典名著呈现出来,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正能接触经典、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读平台,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有利于青少年读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文学修养。
作者简介
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作家。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樊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出版过多部作品。
目录
第一回 拳打镇关西
第二回 醉闹五台山
第三回 倒拔垂杨柳
第四回 大闹野猪林
第五回 风雪山神庙
第六回 杨志卖刀
第七回 七星聚义
第八回 智取生辰纲
第九回 及时雨宋江
第十回 火并王伦
第十一回 武松打虎
第十二回 斗杀西门庆
第十三回 醉打蒋门神
第十四回 清风寨
第十五回 花荣射雁
第十六回 刺配江州
第十七回 浔阳楼题反诗
第十八回 闹江州
第十九回 李逵下山
第二十回 三打祝家庄(上)
第二十一回 三打祝家庄(中)
第二十二回 三打祝家庄(下)
第二十三回 大破连环马
第二十四回 三山聚义
第二十五回 闹华山
第二十六回 计赚卢俊义
第二十七回 大名府
第二十八回 夜打曾头市
第二十九回 义释双枪将
第三十回 英雄排座次
摘要
     北宋末年,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此时正是宋哲宗在位,首都东京汴梁有一个破落户子弟,名叫高二。此人从小不务正业,只好使枪弄棒,且踢得一脚好球。因此人们不叫他高二,都管他叫高毬。 高毬人品不太好,曾被开封府迭配出界,责令不得再回东京城。他听说淮西临淮州有个叫柳世权的闲汉,开着一家赌坊,专好接纳闲杂汉子,便去投奔,在柳世权家一住就是三年。 后来,哲宗大赦天下,高毯自然也得到了赦免,便想回东京去。恰好,柳世权和东京金梁桥下开药铺的董将士是亲戚,于是写了一封书信,让高毬带上,去东京投奔董将士。 董将士知道高毬是个不学无术的人,倘若留在家中,只怕是会教坏了孩子们,便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 小苏学士自然也知道高毯是个什么样的人,心想:当朝驸马,人称小王都太尉,他就喜欢高毬这样的人。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推荐他去驸马府里,做个亲随吧。即派人送高毬去了驸马府。 驸马见小苏学士把这高毯送了过来,大喜,当即把高毬留在身边,做了亲随,出入如家人一般。一天,驸马在家中宴请端王。酒过三巡,端王在驸马的书房中发现一对白玉雕成的镇纸@,不断把玩,爱不释手。驸马凑趣,道:“我这还有一个玉龙笔架,只是不在手边,明日取来,一并相送。”端王谢过,两人依旧入席宴饮,尽醉方散。 第二天,高毬被派到端王府上送礼。他进到府里,端王正在踢球。高毯等在一边,正巧一个球朝高毯飞来。高毬何等聪明?他顺势来一招“鸳鸯拐”,把球踢还给端王。端王很高兴,邀他一起踢球,高毬假意推托了一番,便解膝下场,使出浑身解数,奉承端王。只见那球仿佛黏在他身上一般,谁也夺不去。端王大喜,邀驸马来府上赴宴,道:“这高毯踢得两脚好球,孤欲索此人做亲随,如何?”驸马道:“殿下若想要此人,那就让他留在宫中服侍殿下吧。”端王大喜,遂将高毬留在身边做了随从。 这下高毬发迹了,他便将“毬”字的“毛”旁去掉,改作“俅”字。从此,人们就都改叫他高俅了。 不久,哲宗去世,端王继位当了皇帝,即宋徽宗赵佶。此后没过半年,高俅就被破格提拔成了掌握兵马大权的殿帅府太尉。 高俅选择吉日良辰,到殿帅府上任。所有的下属官吏、将领都来参拜,唯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病没有来。高俅非常生气,认为王进目无上司,于是立即派人将王进捉来,要将其痛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恨。幸亏众位将官劝住,方才罢休,只警告不许再犯。王进不解,心想:这是谁对我如此痛恨?抬头一看,原来是他!王进认得高俅,早年高俅在东京汴梁当无赖时,曾被王进的父亲打翻在地,好几个月起不来床,没想到高俅一直怀恨在心,如今他得了势,定不会就这么轻易放过王进。 王进心想:俗话说,不怕官,就怕管,如今这高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要想找机会整治自己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于是王进回家找母亲商量,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可是能逃到哪儿去呢?王进说:“听说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求贤若渴,孩儿便去投奔他,就凭这身本领,不怕没有用武之地。”母亲也同意。于是,王进母子二人连夜起身,只带了些盘缠细软,逃离了京城。 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