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信息社会符号学

信息社会符号学

  • 字数: 31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唐小林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0307214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信息社会符号学的论著。它视符号为世界本体,把人类对社会的感知(阅读)、表征(书写)及其解释(接受)等全部实践活动看成符号行为,以信息社会的符号行为及符号文本为研究对象,着力考察并深刻反思信息社会的意义建构方式及运作方式。本书认为信息社会具有媒介、智能和消费三副面相,因而它是媒介社会、智能社会和消费社会的三位一体。媒介、智能和消费的符号互动各有侧重地构成了信息社会意义建构的表意机制、生产机制和动力机制。超连接、拟演示、诗性符号、装框则分别呈现为信息社会的文化主型、体裁偏向、文化景观和意义生产方式。本书在对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生存等的分析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演进到元意识、元时代阶段,它召唤一门新的虚拟性的符号学的出现。
作为首部系统探索信息社会符号学的著作,本书可供符号学、媒介学、传播学及信息理论学界的专业人士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人文学科相关领域的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唐小林(1965—),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师从邵伯周、曹顺庆、赵毅衡先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符号学的研究与教学,已出版《看不见的签名——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面向灵魂本身——现代汉语宗教诗学》、《思想的思想: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中国白话散文百年史》、《符号学诸领域》(与人合作)、《欧洲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派》(与人合作)等学术论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学研究丛书”缘起
序一:元宇宙的敲门声
序二:符号学的新视野
导论
一、世界的符号构成
二、信息社会的符号状况
三、社会符号学与符号社会学的分野
四、信息社会符号学的基本构想和本书的言路
第一章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
一、信息为事物赋形
二、信息是意义的媒介
三、信息是组合与传播的数据
第二节 符号学视域下的信息社会
一、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二、信息理论中的信息社会
三、信息社会的三副面相
第二章 超连接:信息社会的文化主型
第一节 连接作为社会与媒介的本质
一、连接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
二、连接作为媒介是身体的延伸
三、连接作为文化符号
第二节 人类社会连接方式的演进
一、口语-身体媒介时代:强连接
二、文字-书写媒介时代:弱连接
三、数字-网络媒介时代:超连接
第三节 超连接与信息社会的文化变迁
一、超连接性与超接触性
二、连线为意义奠基
三、连线力作为文化权力
四、渠道优先与指示符号主导
五、聚合翻转与文本偏向
第四节 过度连接、过度交往与过度文化
一、超连接与弱关系
二、超交往与弱理性
三、超接触与弱文化
第三章 拟演示:信息社会的体裁偏向
第一节 演示、记录、拟演示:人类社会的三体演进
一、叙述体裁划分与社会形态关联
二、演示与记录:两种基本社会形态及其特点
三、人类符号行为的演示性标出
第二节 以言演事:信息社会的符号行为
一、作为言语行为的以言演事
二、网络符号的拟演示叙述
第三节 空间主导:构筑拟演示平台
一、网络社会的空间化特征
二、后台翻转:拟演示叙述的伦理学
三、没有观众的演出
第四章 诗性符号:信息社会的文化景观
第一节 诗性符号景观
一、三个概念辨析
二、诗性符号与景观
第二节 话语领域及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一、话语领域的诗性转折
二、生活世界的诗性转折
第三节 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与意义生态
一、双层框架:诗性符号景观的生产机制
二、诗性符号景观与意义生态
第五章 装框:信息社会的意义生产方式
第一节 时间:信息的特殊价值属性
第二节 装框:重建或重构空间
第三节 装框的意义生发路径及其文化后果
一、编码/解码
二、认知/建构
三、交流/传播
四、装框的文化后果
第六章 元意识:人工智能的符号学
第一节 人工智能与符号关系的进路
一、智能:意义能力的符号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