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媒介突围 网络文学的破壁

媒介突围 网络文学的破壁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作者: 王小英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76092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网络文学的兴盛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也是网络文学不断进行媒介突围的结果。该书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对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样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文本细读,深度剖析了网络文学融媒体实践的典型案例,指出网络文学跨界的关键在于建构超级符号;通过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的对比,总结出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网络文学需要更高的思想情怀、价值引导和艺术审美,以真正实现其媒介突围,延长其生命力。
作者简介
王小英,女,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出版专著《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发表论文 50 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
目录
引言 融媒体:网络文学的求生之路/001
第一章 网络文学的出发语境/009
第一节 次生口语:读屏时代的网络语言/011
一、网络语言的形体结构/012
二、网络语言的构形理据/014
三、网络语言的文化表征/018
第二节 手机与人:细镶嵌化的框架设定/021
一、手机:赛博人自我建构的媒介/022
二、赛博人:被互联网抓取的自我/029
三、驯化:手机对知觉世界的重塑/035
第二章 网络文学的多元形态/041
第一节 超长与微短:篇幅的两级分化/043
一、超长:当代文化语境中网络小说的选择/046
二、微短:注意力经济学下泛文学的出场/052
三、极速:网络新媒体对文学阅读的冲击/058
第二节 诗式小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063
一、人物:标签化与扁平化/068
二、空间:意象并置与场面交织/076
三、情调:非叙事性与气氛渲染/078
四、诗性:标点符号与风格塑造/081
第三节 穿越小说:金子的《梦回大清》/084
一、穿越的情节构筑:自我的背景世界挪移/086
二、穿越前后的身份比照:重新谋划自我/089
三、存在中寻找本质:历史潮流中的自我选择/094
四、自主与否:人生的可控与不可控/100
第四节 探险小说:飞天的《敦煌密码》/105
一、由实入虚:建立在现实地理上的故事编织/107
二、变化叵测:连环相扣的悬疑设计与情节想象/111
三、美中不足:第一人称主角式叙述的局限/115
第五节 微文学:网络段子的修辞策略/118
一、微文学的反讽修辞/120
二、微文学的正仿与戏仿/122
三、符号娱乐中的“微”消散/126
第三章 网络文学破壁的平台驱动/131
第一节 平台经济与作者—读者身份的裂变/133
一、平台经济:网络文学塑形的深层逻辑/133
二、作者身份的裂变:写作者、推销员与粉丝培养者/145
三、读者身份的裂变:书友、消费者与玩家/153
第二节 平台垄断格局中的网络文学景观/160
一、制度化“窥探癖”:平台写作的流程与数据化/162
二、创新方式的套路化:题材替换与设定更始/166
三、阅读的入侵:读者评论进入文本/169
四、故事性文学媒介圈:平台制度的导向/176
第三节 文化语境与网络文学的视觉转向/178
一、网络文学自携用户的视觉文化转向/181
二、全产业链运营下网络文学的IP 开发/186
三、影视改编对网络小说的视觉化规训/192
第四章 网络文学IP 的跨界生长/199
第一节 超级符号的建构:网络文学IP 的跨界机制/202
一、超级符号:具有超强传播力的跨界链接/203
二、网络文学IP 在不同场域中的“翻译”逻辑/209
三、网络文学IP 跨界距离的远近之别/214
四、超级符号建构:唤醒共有文化的能量包/220
第二节 跨界实践:“中国网络文学-”/228
一、融媒体发展中的网络文学/228
二、全产业链与网络文学的部件化/231
三、媒介转换中网络文学的随物赋形/233
第三节 跨界教训:网络文学IP 生长的反思/240
一、《赵赶驴》的人设与故事程式/242
二、《赵赶驴》的爆红与论坛的互动仪式链/248
三、难以填平的文化鸿沟与跨媒介的失败/253
结语 没有终点的旅程:网络文学的媒介破壁/261
参考文献/267
后记/277
摘要
     第二章网络文学的多元形态 第四节 探险小说:飞天的《敦煌密码》 在网络文学中,《鬼吹灯》《盗墓笔记》之类的盗墓小说很早就在 论坛上被关注,一度非常火爆。这种小说与《藏地密码》之类的悬疑 小说有颇多共通之处,并不接近是挖坟掘墓,还包含有科学探秘的内 容,因此笔者将之统称为“探险小说”。这类小说设置的故事发生的 地理空间和现实的地理空间往往融合交织。本节以飞天的《敦煌密码》 为例,来探索探险小说中最重要的空间密码,以期理解探险类型小说 的文化符码。 《敦煌密码》以第一人称主角式的方式,讲述了去敦煌寻找宝藏 和揭开秘密的故事。小说建立在现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的故事空间设计, 使其具备吸引大众阅读的“相关性”,容易激发读者的敦煌情结。在 悬疑设置上,飞天善于用“揭开谜底”和“扣留信息”相结合的方式, 让悬疑环环相扣,吸引人读下去。小说想象上的大胆之处在于,将敦 煌宝藏与关于翼王石达开的历史记载结合起来,将“翼王”想象为来 自镜面世界的双翼人。情节设计上,《敦煌密码》变化叵测,不落俗 套,由此形成其情节神秘奇诡的特色。然而,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叙 述方式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宏大架构展现上存在冲突,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其讲好故事。 《敦煌密码》最早被红薯网买断在移动网络上发布,后又印刷成实 体书,综合了探险、悬疑、神秘文化等因素,但实体书卖相表现一般。 目前在网上已找不到全文,只能通过实体书的方式来阅读这部小说。 但从节奏和写作方式来看,这部小说走的是典型的网络文学路线。 《敦煌密码》实体书共五卷,分别是《敦煌禁地》《古藏经洞》 《黄金神殿》《镜面世界》与《封印之城》,共100 万字左右。每本书 分成3 部分,每个部分划分为10 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在7000 到 8000 字之间,单元名称采取“主题”式的命名法,集中概括出每个单 元的核心内容。每个单元都有情节的推进且在结尾刻意留下悬疑,有 些知识性介绍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单元中重复出现。七八千字恰好是 每次更新所需的字数,不出现没有情节推进的章节是网络连载阅读的 需要,因为不能出现读者读了更新单元而发现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的 状况,点题是为了便于快速把握故事的进展,结尾留下悬疑是为了吸 引读者接着往下看。所以《敦煌密码》是按照网络连载和阅读的需 要、适应“读屏时代”而写作的明晰晓畅甚至有些“信息冗余”的网 络小说,当然网络小说的这种特点与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之间存在明 显的亲缘关系。 作为网络小说的《敦煌密码》,要想能够在网上获得一席之地,必 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好看”,因此必须具备相当强的可读性,这是网 络小说的第一存在要义。这与发表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只需要让特定 的编辑或者评论家叫好的“传统文学”不同。网络小说首先需要走底 层路线,由下到上,下面如果走不好,几乎就意味着没有后来。所以, “思想性”“审美性”这些对“传统文学”而言极其重要的特征,只能 是在“可读性”之上的努力。 一、由实入虚:建立在现实地理上的故事编织 《敦煌密码》采用第一人称主角式叙述,叙述者兼主人公是杨进。 他是香港人,寻宝师杨正的弟弟,因为五年前大哥在敦煌失踪,所以 奔赴敦煌寻找。和他一同前行的还有两位美女:想知道自己哥哥石布 为何发疯跳楼的石梦,以及身为新加坡“燕盟十二君子”之首的白 雪。可以说故事开始为主人公设定的就是一个高起点,高配置。不同 于市井小民、凡夫俗子类的主人公,通过自己辛辛苦苦的奋斗赢得事 业或(和)美人—如《赵赶驴电梯奇遇记》之类的网络小说。杨进 从来都没有为钱发过愁,也不乏女人青睐,所以他的需求是情感需 求—寻找大哥。而在奔赴敦煌寻找的过程中,被迫与很多帮派发生 纠葛,打打杀杀,而原因主要有两个:先是因为寻找亲人的需求与其 他人寻找宝藏的目的相冲突(前三卷);后是因为维系地球人所在的 现实世界的安宁而必须封闭镜面世界,这与他人追求永生不灭而竭尽 全力打开镜面世界的努力相冲突(后两卷)。“寻找”充当了故事的内 在推动力和叙事的起点。由此,飞天的《敦煌密码》进入“寻找”母 题小说之列。但是,不同于“寻根”“寻梦”“寻我”等寻找精神寄 托的新时期小说,杨进的“寻找”比较实在,先是寻找一个具体的 人“大哥”,后变成寻找敦煌宝藏的“真相”。整个寻找走的是形而下 的路线,惟其如此,才显得比较实在,没有凌空虚蹈、无病呻吟的嫌 疑,但若要赋予其深刻的内涵,则恐怕如大多数网络小说一样还需深 化拓展。 对于将经典、有名的文化遗产等作为素材进行小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