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茅盾家书

茅盾家书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327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茅盾家书》选择了茅盾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写给女儿、儿子、女婿、儿媳、堂弟、堂妹、内弟等亲人的百余封家书。其中,茅盾与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信,是茅盾家书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在茅盾致儿女的家书中,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这些家书涉论广泛,既有亲情的表达,又有关于人生、理想的阐述,更有对亲人在文学、艺术、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指导。从这些家书中,我们能感受到茅盾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些经历炮火留下的珍贵家书,不仅展示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为中国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也展示了一代文学大师茅盾浓浓的亲情、慈爱之情。每一封信感情真挚,情深意切,洋溢着传统的礼教文化,充满着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目录
上篇:茅盾夫妇和女儿沈霞、女婿萧逸的来往信件及写给儿子沈霜(韦韬)、儿媳陈小曼的信件(29封)
一、茅盾夫妇和女儿沈霞、女婿萧逸的来往信件(26封)
1.茅盾夫妇写给女儿沈霞的信(5封)
2.女儿沈霞致父母的信(8封)
3.茅盾夫妇写给女婿萧逸的信(4封)
4.女婿萧逸致茅盾夫妇的信(9封)
附:萧逸致沈霜的信(3封)
二、茅盾夫妇写给儿子沈霜(韦韬)、儿媳陈小曼的信件(3封)
1.茅盾写给儿子沈霜的信(1封)
2.茅盾夫妇《祝韦韬(沈霜)、小曼结婚之喜》贺词(1封)
3.茅盾写给儿媳陈小曼的信(1封)
中篇:茅盾写给亲戚的信件(95封)
三、茅盾致堂弟沈德溶的信(6封)
四、茅盾致堂妹沈德汶、沈凤钦,堂妹婿祝新民的信(11封)
五、茅盾致表弟陈瑜清的信(37封)
六、茅盾致内弟孔另境、内弟媳金韵琴的信(41封)
下篇:茅盾写给晚辈的信件(3封)
七、茅盾写给内侄女孔海珠、表侄女陈慧英、堂外甥祝人杰的信(3封)
编后语
摘要
     1.茅盾夫妇写给女儿沈霞的信(5封) 【编者的话】 茅盾的女儿沈霞,1921年生于上海,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小学、初中在上海度过。1937年后曾在长沙周南女中、香港华南中学求学。沈霞文学天赋极高,中学时代的作文常为老师赞赏,高中时就写小说(未刊)。 沈霞1940年随父母来到延安。不久,茅盾夫妇奉命离开延安去重庆,女儿沈霞与弟弟沈霜则留在延安。沈霞先后在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学习,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沈霞认识了丈夫萧逸,于1944年10月1日结为革命伴侣。 本书收录的茅盾夫妇给女儿沈霞的信,写于父母与女儿分隔在重庆、延安两地之时。在信中,既有茅盾作为父亲,看到女儿点滴进步以及选择伴侣的“点赞”态度,也有关心女儿、儿子日常生活、饮食、健康等体贴入微的话语;既有父亲的喜悦之情,又有舐犊之情的体现。其书信,字里行间体现了家国情怀、奋发向上的家风家教。 1945年日本投降后,沈霞为了更好地投入革命工作,已有身孕的她毅然决然去做人流手术,却不幸在手术中感染,于同年8月20日在延安去世,年仅24岁。 女儿沈霞的意外去世给茅盾夫妇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晚年的茅盾在孤寂中常常朗诵女儿中学时所写的作文。女儿沈霞是茅盾夫妇的骄傲,女儿的不幸去世是茅盾夫妇心中永远的“痛”。 本书收录的茅盾夫妇给女儿沈霞的5封信,女儿沈霞致父母的8封信,都是经过炮火洗礼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物。 霞儿: 十月五日邮寄的信(附有桑的信),今天收到了。差不多在路上走了一个月。但在此信之前你所寄出的另一信,却没有收到。你和萧逸已经登记结婚②,我们可以同意,而且也很高兴。我们虽然尚未见过萧逸,可是从前你曾经来信描写过他,而且他自己也来过一两封信,所以,我们也就有了个印象。我们相信,我们的女儿在这事的选择上是用了比较审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的,我们同时也喜欢她的选择不以虚荣和外表为对象。我们喜欢在生活中受过艰苦的磨炼而有志学习力求上进的年青人。萧逸从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相信他现在也还是这样的一个人,希望他永远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遥祝你们俩的共同生活将是幸福而快乐的,你们相敬相爱,共同朝你们所信仰的人生目标迈进!我们相信你们那里的环境是一个使人容易向上学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对于你们的前途抱着十二分的信心,想来你们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的! 近来常有人来往,大概你们也多少知道一点我们的生活情形,所以我们也不多说了。我们身体也还好。妈妈虽然为了家中什务而很辛苦,但尚能支持;而优选的欢喜是知道你和桑都很健康而且有进步。我的肠胃还是不佳,又有点贫血,不过医生说我尚无大病,只是运动太少而已。至于和你们见面,我们是时时这样盼望的;有了机会,我们自然不肯放过。现在看来,也许这不会太远了。以后你邮寄信来,不必再提此事;为什么不要提,这原因你是应当想得到的。 你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设法托带或寄。还要俄文书么?上次你要软片,我们曾去找过;但因此物很缺,一般照相店里都没有,非得特别托人找门路不可。这样我们觉得太麻烦了,就作罢了。况且我们相信不久后一定能看到你们,现在不见到相片也不算什么。书籍我们尽可能给你弄一些。大概二个月前,曾托人带上一批(书名我忘了),不知收到了没有? 我们要给你和萧逸一点纪念品,这托人带也太噜苏,将来见面时再给你们罢。 祝你们快乐而进步。 父母字 十一月六日(1944)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