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 字数: 22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牟怡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3132653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新闻传播领域计算机中介传播和人机传播课程,以及智能媒体相关课程对应的教材。本书将系统介绍并讨论机器在传播中扮演的角色。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机关系、哲学思辨、研究发展的系统综述。第二部分为计算机中介传播,将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包括人际交流与关系、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等,覆盖计算机中介传播的学术前沿话题。第三部分为人机传播,系计算机中介传播的自然延伸和发展,这部分将完整介绍并讨论人机传播领域的起源、概念、各个主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等。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含博士生)、研究者,以及对智能传播感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牟怡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未来媒体与人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分别在波士顿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化学硕士,传播学硕士和传播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澳门科技大学。现为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等五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人机关系的历史与哲学视角
第一节 机器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机器与技术
第三节 人机关系的历史
第四节 关于技术的哲学视角
第五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第一节 传播的要素
第二节 中介化传播
第三节 计算机中介传播
第四节 人机传播
第五节 从人际传播到人机传播
第二部分 计算机中介传播
第三章 互联网的特点和使用
第一节 互联网的特点
第二节 作为社交空间的互联网
第三节 Web 2.0
第四节 互联网的核心能力
第五节 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满足
第四章 数字时代的人际传播与关系(一)
第一节 数字时代早期的在线互动
第二节 在线独自打保龄球
第三节 临场感
第四节 三种计算机中介传播理论的视角
第五节 再议在线互动问题
第五章 数字时代的人际传播与关系(二)
第一节 社交媒体
第二节 社交网络结构
第三节 社交网络规则
第四节 社会资本
第五节 网上的印象管理与自我呈现
第六章 数字时代的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特点
第二节 广播与窄播
第三节 公民新闻
第四节 新闻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
第五节 媒介效果相关理论
第七章 数字时代的娱乐与学习
第一节 电视上的娱乐与学习
第二节 电子游戏里的娱乐与学习
第三节 社交媒体里的娱乐与学习
第四节 网络课程
第五节 社会认知理论
第八章 信息素养与数字鸿沟
第一节 信息素养
第二节 工作场合中的信息素养
第三节 其他相关素养
第四节 数字鸿沟及消除数字鸿沟的尝试
第五节 用户生成内容时代的信息素养
第九章 新媒体广告与社会营销
第一节 传统营销与广告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广告
第三节 数字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
第四节 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营销
第五节 说服理论
第三部分 人机传播
第十章 人机传播的基本假设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重访传播的定义
第二节 工程视角下的传播问题
第三节 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范式
第四节 人机传播——一个新兴的传播学领域
第五节 人机传播面临的挑战
第十一章 机器生成内容及效应
第一节 机器生成内容
第二节 机器生成内容的公信力
第三节 机器生成内容的信源问题
第四节 机器生成内容的真实性
第五节 双重加工理论
第十二章 聊天助手的使用及效应
第一节 传播的前提假设
第二节 与机器交谈
第三节 用户的行为与认知
第四节 聊天助手的使用场景
第五节 与聊天助手聊天是真实的交流吗
第十三章 实体机器人的使用及效应
第一节 实体机器人的历史与社交使用
第二节 人类的反应
第三节 机器人的外形及影响
第四节 对机器人的焦虑与对机器人的负面态度
第五节 “成为”机器人
第十四章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机器人
第一节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机器人
第二节 政治机器人
第三节 机器人水军
第四节 对社交机器人的使用与满足
第五节 网络议程设置
第十五章 机器人的社交线索
第一节 社交线索
第二节 面部表情与眼神
第三节 机器人人格
第四节 机器人人格是如何被实现的
第五节 关于机器人人格的反思
第十六章 人工智能相关伦理与法律法规
第一节 伦理与伦理设计
第二节 机器人伦理与电子人权
第三节 数据隐私与被遗忘权
第四节 人工智能问责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五节 算法透明度与算法素养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