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

《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

  • 字数: 1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作者: 毕景媛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8154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哲学诠释的优选特点就是偏重面向当下、现实的定向和要求,注重以经典文本(“六经”)的思想话语作为诠释者建构某种新的哲学观念和方法的材料和依据。所谓《论语》的哲学诠释并非是指对《论语》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进行的考察和研究,而是指诠释者在某种特定的时代“先见”和观念“先见”下对《论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理解。在哲学诠释的视野和维度下,在整个的《论语》诠释史中,玄学儒学、理学(广义)儒学、现代新儒学、当代儒学思潮下的《论语》诠释比较明显地反映了哲学诠释的特点,或者说,玄学儒学、理学(广义)儒学、现代新儒学、当代儒学思潮下的《论语》诠释是《论语》哲学诠释的重要典范。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面向当下现实的诠释定向与《论语》的哲学诠释、魏晋玄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王弼、郭象为例、宋明理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朱熹、为例、现代新儒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钱穆、梁漱溟为例、当代儒学视域下《论语》诠释——以李泽厚、黄玉顺为例。
作者简介
毕景媛,山东省曲阜市人,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孔子与儒家文化、中国儒学史、儒家哲学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面向当下现实的诠释定向与《论语》的哲学诠释
第一节 经典诠释的“两种定向”与两种形态
一、经典诠释的“两种定向”
二、经典诠释的“两种形态”
第二节 “哲学诠释”界说
一、“哲学诠释”的内涵和特点
二、“哲学诠释”中的“本体诠释”
第三节 《论语》的哲学诠释和本体诠释
一、《论语》的哲学诠释
二、《论语》哲学诠释中的本体诠释
第二章 魏晋玄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王弼、郭象为例
第一节 王弼的玄学《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调和儒道——王弼《论语》诠释的魏晋“先见”
二、举本统末——王弼《论语》诠释确立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三、以“无”释“道”——王弼《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二节 郭象的玄学《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儒道为一——郭象《论语》诠释的魏晋“先见”
二、自生独化——郭象《论语》诠释表现和运用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三、以“”言“德”——郭象《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三章 宋明理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朱熹、为例
第一节 朱熹的理学《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命天道”的追问——来嘉《论语》诠释的宋代“先见”
二、本体·心·工夫——朱裹理学观念“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三、以“理”(性)释“仁”——朱嘉《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二节 的心学《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扬弃学——《论语》诠释的明代“先见”
二、心理为一——心学观念“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三、天理良知——《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四章 现代新儒学视域下的《论语〉诠释——以钱穆、梁漱溟为例
第一节 钱穆现代新儒学观念下的《论语》诠释
一、“人人可读《论语》”——钱穆《论语》诠释的现代“先见”
二、天理到人心——钱穆“心·学·道”观念“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第二节 梁漱溟生活儒学观念下的《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重建儒学——梁漱溪《论语》诠释的现代“先见”
二、回到生活——梁漱溪“生活”观念“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三、“直觉”(情感)释“仁”——梁漱溟《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五章 当代儒学视域下〈论语》诠释——以李泽厚、黄玉顺为例
第一节 李泽厚“情”本体儒学的《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回归原典,重建儒学——李泽厚《论语》诠释的当代“先见”
二、情理交融——李泽厚“情”本体儒学观念“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三、以“情”释“仁”——李泽厚《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第二节 黄玉顺“生活儒学”的《论语》诠释及其本体诠释意蕴
一、“复归生活,重建儒学”——黄玉顺《论语》诠释的当代“先见”
二、生活本源——黄玉顺三个观念层级思想“先见”下的《论语》诠释
三、以生活情感释“仁”(直)——黄玉顺《论语》诠释的本体诠释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