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畅快淋漓三国史(全3册)

畅快淋漓三国史(全3册)

  • 字数: 111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作者: 邙山野人
  • 出版日期: 2022-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738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2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史学博士、大学讲师、民族史专家、B站历史大V 邙山野人近期新重磅力作! 万千粉丝千呼万唤的经典作品终于面世! 一部拒绝戏说、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兼具趣味与深度的后汉三国大通史 18幅定制绘制地图 12张三国人物绣像书签分为2组,每套书随机赠送1组 还原了诸葛亮流马之形制,定制奉上解谜之趣 依据史料分析,吸收学术研究,百万字还原真实三国 《演义》里没说的历史,本书告诉你真相; 《演义》里你耳熟能详的故事,本书全新解读 三国历史经典通俗版本 超好看 超真实 全面 完整 生动 客观 脉络清晰  该书作者是文学学士、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讲师,善于将历史讲述与文学描述相结合,写作水平高超,言必有据。其以正史记载为骨肉,兼采国内三国史研究近百年间的学术成果,真实再现了三国史本身的精彩之处,既有趣味,亦有营养,使本书成为具有独特文学性的非虚构作品。  在市场上充斥大量良莠不齐的三国题材文艺作品的背景下,本书有利于普及正确的三国历史知识,丰富读者对三国人物和事件的认识。  你所不知道的三国真历史,听邙山野人娓娓道来: 曹操并非“奸雄”。 刘备不是“皇叔”。其名字的真正含义,竟然是“五彩斑斓的黑”。 貂蝉并无其人。 吕布不是“三姓家奴”。 杀死华雄的不是关羽,他用的也不是青龙偃月刀。 关羽不曾放水淹七军。 桃园三结义纯属虚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并未发生。 单枪匹马在敌阵中杀个七进七出者不是赵云,而是文鸳。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事出虚构。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不是吞并江东。 草船借箭的人不是诸葛亮。 关羽不曾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七步诗》并非曹植所作,《洛神赋》也与甄妃无关。 夷陵之战里陆逊并未“火烧连营七百里”。 刘禅的小名并非“阿斗”,他也不是智力低下之辈。 孟获并非蛮王。 魏明帝曹叡并非“女装大佬”,也不是同性恋。 诸葛亮北伐并没有“六出祁山”。 诸葛亮没使过“空城计”。 马谡被杀另有隐情。 魏延并非有反骨,其与诸葛亮早有路线分歧。
内容简介
这套通俗历史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册,以人物为中心、事件为线索,全景展现了汉末三国近百年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宫廷权力竞逐,还原了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高平陵之变、魏晋鼎革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讲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英雄人物真实而又精彩纷呈的人生,抽丝剥茧地辨析了历史上的三国与小说演义中的三国之不同:刘备不是“皇叔”,曹操并非“奸雄”,吕布并不是“三姓家奴”,貂蝉并无其人,杀死华雄的不是关羽,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并未发生……并在书末兴味盎然地比较分析各种史料,还原了诸葛亮流马之形制,为爱好三国历史的读者定制奉上此解谜之趣。 作者善于将历史讲述与文学描述相结合,写作水平高超,言必有据,以正史记载为骨肉,兼采国内三国史研究近百年间的学术成果,真实再现了三国史的精彩,既有趣味,亦有营养,使本书成为具有独特文学性的非虚构作品。
作者简介
邙山野人,男,80后通俗历史写作者,B站知识区优质UP主(账号:历史作家邙山野人)。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史学博士。现任教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曾出版历史作品《胡霸天下》《东晋十六国风云》《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第1章帝国的末世
第2章少年曹阿瞒
第3章英雄之始
第4章沐猴而冠
第5章白虹贯日
第6章董卓之乱
第7章凉州军团VS关东群雄
第8章鹿走入长安
第9章东线无战事
第10章孙坚得玺
第11章袁绍据冀州
第12章刘备救孔融
第13章王司徒的密谋
第14章刺杀董太师
第15章李傕、郭汜之乱
第16章一战袁术,两征陶谦
第17章兖州的背叛
第18章刘备的困境
第19章长安大乱
第20章銮驾东返
第21章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22章战宛城阴沟翻船
第23章袁术的野心
第24章孙郎渡江
第25章虎踞江东小霸王
第26章不作死就不会死
第27章白门楼
第28章白马将军公孙瓒
第29章易京陷落
第30章袁绍的决定
第31章曹弱袁强
第32章大战前夜
第33章刘备反水
第34章 “孙策欲袭许!”
第35章小霸王之死
第36章孙权上位
第37章关公刺颜良
第38章官渡对峙
第39章曹军兵力之谜
第40章乌巢劫粮
第41章胜败谁人定
第42章兄弟阋墙
第43章邺城攻防战
第44章夺取冀州
第45章北征乌桓
第46章白狼山之战
第47章沧海之心
第48章 “坐谈客”刘景升
第49章荆州攻略
第50章祢衡的行为艺术
第51章孔融必须死
第52章鲁肃的规划
第53章进击的江东
第54章孔明身世
第55章卧龙出山
第56章曹兵南下
第57章长坂追击战
第58章当阳桥前一声吼
第59章孙刘结盟
第60章诸葛渡江
第61章仲谋的决心
第62章千古赤壁今何在
第63章曹操大军竟几何
第64章乌林危圮地
第65章黄盖诈降
第66章燃烧的大江
第67章诡异的疫病
第68章 “孙十万”合肥首秀
第69章江陵城下的对峙
第70章孙刘联姻
第71章 “借荆州”谜团
第72章潼关之战
第73章刘备入蜀
第74章 “暗弱”的刘璋
第75章克定蜀中
第76章成都新政
第77章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78章荀彧之死
第79章进封魏公
第80章挺进汉中
第81章吴下阿蒙
第82章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83章继承人问题
第84章兄弟间的竞争
第85章巨轮下的牺牲品
第86章曹操与杨修
第87章定军山
第88章汉中王
第89章水淹七军
第90章盟友的阴谋
第91章荆州的危机
第92章谁是内奸
第93章英雄末路断头颅
第94章荆州失守谁之过
第95章吾为周文王
第96章最后的遗嘱
第97章盖棺难论定
第98章曹丕继位
第99章相煎何太急
第100章汉魏禅代
第101章复仇之心
第102章蜀军无大将
第103章大战之前
第104章步步为营
第105章兵败猇亭
第106章曹丕三道伐吴
第107章二朱守城
第108章白帝托孤
第109章江山岂是哭得来
第110章英雄刘玄德
第111章危急存亡之秋
第112章诸葛南征
第113章五月渡泸
第114章天堑隔南北
第115章命里小厄躲不过
第116章明帝身世之谜
第117章司马懿登场
第118章狼顾之心
第119章大魏忠臣
第120章秦皇汉武之俦
第121章出师一表真名世
第122章小国强军
第123章子午谷奇谋
第124章路线分歧
第125章借刀杀人
第126章祁山路漫漫
第127章何处是街亭
第128章马谡做先锋
第129章隐秘的细节
第130章不存在的“空城计”
第131章周鲂诈降
第132章石亭之战
第133章 《后出师表》真伪之谜
第134章受挫陈仓
第135章东吴大帝
第136章孙权是个好领导
第137章前半生明君
第138章吴蜀交分天下
第139章八阵迷踪
第140章王者之师
第141章以法治国
第142章再出祁山
第143章木牛运粮
第144章司马战诸葛
第145章 “二把手”李严
第146章事出有因
第147章退兵风波
第148章新、旧矛盾
第149章诸葛用人
第150章辽东经略
第151章公孙渊的奸计
第152章从斜谷出击
第153章五丈原对决
第154章长星陨落
第155章三代以下君一人
第156章魏延谋反真相
第157章暗潮涌动
第158章排抑浮华
第159章司马懿北征
第160章荡平辽东
第161章高堂隆的警告
第162章谁为陈平、周勃
第163章谁是竖刁、赵高
第164章曹爽VS司马懿
第165章保卫汉中
第166章正始改制
第167章山雨欲来
第168章血色将至
第169章管辂的预言
第170章高平陵之变
第171章愚蠢的决定
第172章反叛来自淮南
第173章司马懿之死
第174章大皇帝的心事
第175章二宫并立
第176章南鲁党争
第177章诸葛恪入局
第178章司马师伐吴
第179章东关之战
第180章新城之围
第181章血溅吴宫
第182章司马氏的反对者
第183章废帝立威
第184章生不逢时的新君
第185章第二次淮南叛乱
第186章司马昭秉政
第187章第三次淮南叛乱
第188章寿春之战
第189章井底的囚龙
第190章天子殉国
第191章名士凋零
第192章广陵散绝
第193章孤独的北伐
第194章从洮西到段谷
第195章季汉斜阳
第196章 “天狱”陷阱
第197章五路伐蜀
第198章脆弱的防线
第199章阴平奇袭
第200章成都陷落
第201章蜀中再无大将军
第202章三国专享昏君
第203章统一之战
第204章金陵王气黯然收
附录诸葛亮流马形制考
参考书目
摘要
     第1章 帝国的末世 后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一向身体康健的汉灵帝刘宏在事先并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病逝于洛阳南宫,时年三十四岁。 刘宏十三岁时以外藩支庶的身份入继大统,总共在位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可谓大汉王朝多灾多难、江河日下的二十二年。 在朝廷,刘宏受阉宦挟制,掀起了株连甚广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大批不满宦官专权的官员和士子受到严酷迫害,正直敢言之人被清洗殆尽。以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为代表,宦官集团的势力在朝中达到极盛,他们口含天宪,作威作福,卖官鬻爵,剥割黎庶,穷奢极欲,朋比为奸,搞得朝廷政治黑暗无比。 在地方,由于吏治腐化、豪强大姓侵夺和灾害疾疫频发,流离失所的贫民百姓越来越多,走投无路者往往聚为寇盗,劫掠州郡,大小叛乱史不绝书。至中平元年(184年),终于爆发了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的黄巾起义。虽然短短九个月,以张角兄弟为首的黄巾军主力便被官军剿灭于河北,但起义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多年间此起彼伏,持续摇撼着中州大地。 在边疆,百余年来数度震荡关陇的羌人叛乱在残酷镇压之下好不容易稍有平息,乌浒蛮、板楯蛮、武陵蛮又先后在交州、益州、荆州揭竿而起,河套地区的屠各胡也趁黄巾起义之时再次发动了叛乱,至于塞外的鲜卑人,更是连年入寇幽、并,侵略不止。帝国政府曾经努力维持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天下秩序早已荡然无存。 与此同时,一向被时人视为天意的天文星象亦连番示警,阴阳五行灾异频出:光和元年(178年),彗星入天市,五年(182年),彗星入太微,乃冥冥中暗示着天帝将徙、天下易主的不祥征兆。另据史料记载,灵帝在位期间宫省共发生过五次大火,国中遭遇了六次严重水灾、五次大规模瘟疫、雹灾四次、地震七次,蝗旱灾害亦为数不少,在时人看来,这些都是政逆神怒、阴阳失和所致。 同样在光和元年,洛阳南宫侍中寺里豢养的一只母鸡还出现了“雌化雄”的生理变异,不过蹊跷的是,此鸡一身毛羽已经与雄鸡无二,头冠部分却仍然维持原样;京师更是传出了“马生人”的奇闻。 就此种种灾异现象,汉灵帝特意降诏召问群臣,咨询妖异产生的原因以及消灾解咎的方法。众人怕祸从口出得罪权阉,大多闭口不言。只有通经明术的大才子、议郎蔡邕直言指出:“这种种灾异皆是亡国之凶兆,尤其是这些妖异之象大多发生在宫掖寺署之内,警示的意味更加峻切。总体来看,很可能是小人在位、妇人干政之咎。当年汉元帝时也发生过雌鸡化雄的现象,后来王皇后得立,至哀帝时摄政,用自己的侄子王莽为大司马,最后终于篡夺了汉室江山。现在侍中寺的雌鸡唯头不变,头为元首,乃是人君之象,是将有其事却尚未完成之征兆。惟愿陛下深自反省,感悟改作,方能消灾解难、转危为安。” 然而汉灵帝见此章奏,虽然叹息良久,甚有感触,却终究无法像蔡邕建议的那样幡然改作。不久后章奏内容外泄,在宦官程璜的指使下,蔡邕被弹劾下狱,最后减死一等,被流放到了塞北朔方。从此以后,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更是少之又少了。 而也就是在此后不久,汉灵帝便以“巫蛊”为由废掉了元配宋皇后,两年后又在宦官们的力保下将生育了皇子刘辩的何贵人立为了皇后。 这何氏本是南阳一家屠户的女儿,身份低贱,按理并不应入选后宫。据说是何家花重金贿赂了采选宫女的官员她才得以入选,其背后则很可能来自于宦官们的运作。因为长久以来,宦官与外戚的争斗便一直是东汉宫廷内的主要矛盾。远的不说,就说灵帝初立之时,拥立有功的外戚窦武就曾经联合太傅陈蕃等谋诛群阉不成,反被中常侍曹节、王甫所杀。从那以后,宦官们一直在谋求选立一个他们易于控制的皇后。何家身份低微,又非大族,由此才受到了宦官们的青睐。偏巧何氏的肚子也很争气,得幸后于熹平五年(176年)顺利生下了皇子辩。之前灵帝曾有数子,却不幸全部夭折,因此他对皇子辩的降生十分重视。怕这个婴儿被鬼神所妒再次早夭,按照当时的风俗,灵帝特意将其寄养在一史姓道人家,刘辩因此得号“史侯”。何氏母以子贵,先封贵人,又被立为皇后,何氏的异母兄何进也飞黄腾达,得以入朝担任显官。 何氏生性强忌,地位显贵后更加悍妒,搞得后宫嫔妃人人自危,与此同时也失去了灵帝的宠幸。光和三年(180年)夏,后宫里有一名王美人得到了灵帝的恩幸,事后发现自己怀了孕。怕遭到何氏迫害,她私下找来堕胎药,想要把孩子打掉。哪知道喝下药后,接近没有反应。而且之后王美人好几次做梦,都梦见自己背负着太阳前行,她预感这是腹中胎儿大贵之象,便再也不敢动打胎的念头。到了第二年三月,她便也诞育了一位皇子。汉灵帝觉得这个新生儿跟自己长得很像,便为其取名为协(协者,同也),字伯和。 王美人生于官宦之家,本就姿容甚美,又能写会算,聪敏有才,对灵帝的吸引力远非出身屠户的何后可比。如今她又生育了皇子协,更让何后十分妒恨。她决定趁王美人未及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尽早将她除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