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听见天才 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

听见天才 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

  • 字数: 3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美)西摩·斯坦,(法)加雷思·墨菲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039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是一本唱片人的传记,如果你对唱片业有一些了解——尤其是对英美唱片业比较了解的话,那么它非常值得一读。斯坦先生不仅通过塞尔这家独立唱片公司的兴衰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唱片业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讲述了很多从业经验和教训。如果你是一个唱片业的从业者,或者你是从 事任何工作但对流行文化有兴趣的人,那这本书太有启发性了。 对于那些被诸多陌生名字搞得一头雾水的普通读者来说,此书阅读起来可能有些障碍,你可能看上几页就放弃了,因为这本书没有那些成功学或励志学书籍中散发出的廉价香水的味道。 如果你能坚持看下去,会发现,这个你感觉陌生的唱片业故事,讲的就是成功和励志,尤其是对人生的感悟。——王小峰 “乱世出英雄”,斯坦为这句俗话又写下一个注解。看上去,他像是又一位成长在动荡年代,靠着猛打猛冲大获成功的草莽英雄。但理性地看,即便是乱世,也只是增大了草民发迹的机遇而已,英雄之所以能横空出世,依然在于他身上拥有成为英雄的素质和才华。——李皖
内容简介
天才常有,但总得有人发现他们,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归根结底,音乐世界的运转靠的是发掘才华横溢的人和伟大的作品,这是制造音乐的两种核心成分。
在《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的字里行间,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热门歌曲是如何被发掘,明星又是如何诞生,以及我们是如何靠音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赚钱的。
六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我总会听到同样的哀叹:“流行音乐已经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如果你真的相信每一代人都在变得越来越蠢,恐怕是你已开始在走下坡路。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比上一代懂得更多,但当他们长大了,父母去世了,他们就会把蔑视的目光投向年轻人。而真相是,总有伟大的事物出现,尽管数量很少。你必须走出去,找到它。
作者简介
1.传奇独立音乐厂牌塞尔唱片创始人西摩·斯坦自传,一个又一个摇滚神话背后的故事。西摩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从未停止天才发掘,其传记堪称半部欧美独立音乐百科书。 2.西摩是一个音乐狂热爱好者,却并不是一个具有天赋的音乐创作者,但他凭借自幼培养的音乐嗅觉和敏锐流行触觉,以热情战胜偏见,以努力谋取成功,终成一个划时代的唱片业猎手和厂牌运营者。。 3.他把“新浪潮”概念引入音乐行业,他参与创建“摇滚名人堂”并罕见地以非创作者身份入选,他对流行音乐流变、流行音乐人成名、唱片业运作的详细描述,也令所有音乐从业者受益匪浅;而作为一位已走入暮年的长者,斯坦非凡的工作热情和与残酷命运对抗的勇气与毅力,足以打动任何不甘于平庸的普通人。 4.英国PPA独立出版商奖年度作者奖获得者、流行音乐研究作者加雷思·墨菲创作,国内原创音乐文化推手、独立音乐品牌创办人、资深音乐人余永黎翻译,知名音乐评论家王小峰、李皖作序推荐,再现原汁原味、魅力四射的独立音乐黄金时代。 5.原版照片收入,32开精装,珍藏流行音乐目前值得纪念的高光瞬间。
目录
《听见天才:塞尔唱片和独立音乐的故事》无目录
摘要
     序言 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音乐的世界。 每一个时代中优选的那些歌曲帮助社会崛起并步入光明。在我的一生中,我亲眼见证了流行音乐如何促进人权、种族平等、性别平等,并在原本充斥着无知和不公的领域激发出如此多的爱和希望。 歌曲影响了现代文明的进程,例如在法国大革命后立即问世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近四十年后创作的,与其不同的是,《马赛曲》是号召法国公民奋起保卫第一共和国,抵抗暴君侵略的战斗号角。乔治· M. 科汉(George M. Coha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创作的《在那里》(Over There)也是一个例子。同样,在英国,有艾弗·诺韦洛(Ivor Novello)创作的歌曲《家园战火一直熊熊燃烧》(Keep the Home Fires Burning)。美国最重要的两个全国性假日:国庆节和阵亡将士纪念日,均是为庆祝我们的自由和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设。倘若失去自由,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为自由,去战斗!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记得自己曾经参加过几次民权抗议活动,还唱了《我们要战胜一切》(We Shall Overcome)。这首歌和其他歌曲一起,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将民权思想上升为国民意识。巴里·麦圭尔(Barry McGuire)的歌曲《毁灭前夜》(Eve of Destruction)则是另一个例子。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及其许多其他歌曲,还有“西蒙与加芬克尔”(Simon & Garfunkel)民谣二重唱的《寂静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和《美利坚》(America)、约翰·列侬(John Lennon)的《女人》(Woman)、C.S.N.Y.乐队的《教教你的孩子们》(Teach Your Children)、海伦·雷迪(Helen Reddy)的《我是女人》(I Am Woman)等,这些经典之作也都承载了重要的民权思想。塞尔唱片公司曾在一九八二年南非实施种族隔离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发行了一首由约翰尼·克莱格(Johnny Clegg)和南非混血乐队“祖鲁卡”(Juluka)创作的歌曲《散落非洲》(Scatterlings of Africa)。 我之所以要写下我这辈子在音乐这一行经历的种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音乐产品销量下滑以及文化上人们对流行音乐兴趣减退的担忧。数千年来,音乐在生活、历史以及宗教中都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它大于我们任何人,但同时属于我们所有人。 正是我签下了“雷蒙斯”(the Ramones)、“传声头像”(Talking Heads)、麦当娜(Madonna)、“伪装者”(the Pretenders)、“死男孩”(the Dead Boys)、“替补”(the Replacements)、说唱艺人艾斯 -T(Ice-T)、布赖恩·威尔逊(Brian Wilson)、K.D. 朗(k.d.lang)、 卢·里德(Lou Reed)、“遗弃的缪斯”(Throwing Muses)以及其他众多艺人。我也是独立音乐圈里跨大西洋的头号操盘手。在跨越五十年的经济高潮与低潮间,我追踪英国乐队的整支血脉,发掘了“高潮布鲁斯乐队”(Climax Blues Band)、“巴克雷·詹姆斯·哈维斯特”(Barclay James Harvest)、“赶时髦”(Depeche Mode)、“回声与兔人”(Echo and the Bunnymen)、“邪典”(the Cult)、“史密斯”(the Smiths)、“低调”(the Undertones)、“雷兹罗斯”(the Rezillos)、M、“治疗”(the Cure)、“疯狂”(Madness)、“英国节拍”(the English Beat)、“软细胞”(Soft Cell)、“雅茨”(Yaz)、“我的血腥情人”(My Bloody Valentine)、“驾驭”(Ride)、“原始尖叫”(Primal Scream)、歌星西尔(Seal)、电子音乐人“孪生阿菲克斯”(Aphex Twin)等乐队,并将他们引进美国。 塞尔唱片是我的音乐厂牌,还能维持,还在运营,也在庆祝成立五十周年。我居然还活得好好的,是这其中优选的谜。是的,我依然蹒跚在塞尔这艘好船的甲板上,拒绝放弃与那只多年前就几乎杀死我的巨兽对峙。 在开始讲述我的故事前,我要告诫读者的是,我并没有任何可轻易定义的技能或天分!我是一名“职业杀手”,一名唱片业里的企业家。但我不是像菲尔·斯佩克特(Phil Spector)或者昆西·琼斯(Quincy Jones)那样的制作人。我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不会操作录音棚,也绝对做不到念念咒语就能变出一张金唱片。我的工作准确地描述起来就是“A&R”—“艺人及其作品”,这是演艺界的行话,其实就是星探。但是当我照镜子时,看到的是一个“狂热分子”。我实际上是一名特别主义者。我在流行音乐圈里引发的每一次幸福的意外,都是我身上的狂热碰撞到了艺人身上的才华所产生的结果,而这些人需要的只是有人看见他们,相信他们,最重要的是,支持他们。 我并不是一个拥有任何正式概念上的高超技能或技艺的音乐人,这反而使我经常能够发现天才当中的异类 —那些遭人拒绝的标新立异者。以传统标准来衡量,或许他们唱得一般,弹得也不行,但他们却自有独特之处,而这恰好是世界为之等待的。如果我的生平和遗产对他人能有什么启发,我希望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