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破局 商业的逻辑与变量

破局 商业的逻辑与变量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张兴军,陈芬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6081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破局——商业的逻辑与变量》一书,探讨中国企业寻求蜕变和破局的逻辑。小米创始人雷军、北大光华管理学家陈春花作序,管清友、刘纪鹏、江南春等十多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如何洞察大变革时代的商业逻辑?如何寻找大变革时代的战略变量?如何选择未来的道路?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决策者的必答题。
本书带着中国商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商业的逻辑、伦理和变革三个层面出发,结合丰富的案例,探讨和推演企业蜕变和破局的底层逻辑。
作者简介
张兴军,财经媒体人,商业观察家。现任《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编莱《中困经济评论》研究院执行院长。2008年牛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集团),先后担任《中国经济信息》杂志副总编辑、《中国经济评论》杂志主编等职。个人作品5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经济新闻奖等重量新闻奖项。著有《谋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突围》《砥砺奋进的五年——金融改革创新启示录》等,策划出版的“中经从书〞品牌在财经图书领域获得广泛好评。陈芬,财经媒体人,商业案例研究员。现任《中国经济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中国经济评论》研究院研究总监。201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加入经济日报社(集团〕。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企业案例研究,曾连续六年主编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官方指定专刊,深度访谈二十名个国家的近百名元首、部长级官员。从业期问深度调研百余家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企业,个人作品多次获得经济日报社(集团)表彰。
目录
推荐序
一往无前,为蜕变和破局而生 雷军
在不确定性中探寻商业的底层逻辑 刘纪鹏
商业逻辑的演进与重构 霍达
前言:洞窥伟大商业的逻辑
上篇 商业的逻辑
第一章 创新本质:基础奠基未来
筹谋中国科技创新的当下与长远
自主创新必承芯片之重
深圳蝶变的启示
创客十年:新工业时代的铺陈与注脚
硅谷“黑帮”文化的启示
回归创业与创新的底层逻辑
经典案例为什么是华为?
第二章 迭代与进化:重构一切的逻辑
重做:不可逆转的进化与迭代
隐形冠军的进阶之路
宁德时代的脱颖之路
经典案例京东逆转:电商博弈与分野的底层逻辑
第三章 生态为王:很好公司的护城河
机会主义与长期主义?
解构:未来十年最有价值的10家公司
经典案例2024:小米生长的相对论
中篇 商业的伦理
第四章 价值抉择与动机
成就动机背后的商业远景
拼多多距离很好有多远?
家族企业传承已至关键时刻
筹谋整体走出去的大时代
创业的动机与创业者的宿命
经典案例罗永浩:少有人走的路
第五章 商业的DNA
平庸的大多数
平台模式的生存与嬗变逻辑
学不会的好生意
“老干妈”不上市才是正确的抉择
史蒂夫-乔布斯的遗产
经典案例引爆点:谁让鸿星尔克重新变得流行?
下篇 商业的变革
第六章 市场的边界
警惕互联网新式垄断
统制互联网(上):BAT的崛起和争鸣
统制互联网(下):巨头的战争与和平
第七章 大趋势:世界并不平坦
共享经济的AB面
理想没能照进现实的“快”生意
与危机共存:扫起落叶好过冬
经典案例新东方的前路与归途
第八章 拥抱变量:突围的哲学
洞察危机背后的变量
经典案例从特斯拉围城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路侣
第九章 正视败局:从-1到1
创业者的达尔文时代
褚时健:老兵不死
锤子科技的败局与遗产
经典案例诺基亚:巨头陨落于智能手机时代
结语 变局中重构商业未来
致谢
摘要
     筹谋中国科技创新的当下与长远 如果不是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遭遇来自美国的不合理针对与打压,芯片研发、光刻机制造等核心领域远不会提升到当下这样的重视程度。当警钟敲响之后,中国的外向型企业都怀着相似的危机感:强大如华为尚且如此,一个普通企业面对掣肘时又将如何自处? 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无疑是一个需要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是时候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创新的实力与水平进行重新审视了。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第12位,处于全球创新领先地位。这一指数的排名标准,涵盖了学术论文、专利申请量等硬性标准。从中也能看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科技创新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也涌现出了像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优秀企业。 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一流原创成果的创造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可以说,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与我们的经济规模和地位相比,科技创新水平还亟待提高。 通过中国在芯片制造等领域所面临的“卡脖子”困境也能够经引领世界的国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竞争关系之时,就很容易成为对手们的武器,并借此极尽所能地阻抑中国的成长和壮大。 总体而言,所谓的“卡脖子”技术集中表现在令华为等企业如鲠在喉的芯片、光刻机制造等,但跳出技术和工程层面就会发现,其根源还在于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以我们引以为傲的手机制造为例,在全球销量排名中,华为、小米、OPPO和vivo等本土厂商均名列前茅,但在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上,却是高通、谷歌的身影。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认为,我们的一些整合创新成果,实际是把房子建设在别人的地基之上。这种建筑即使再富丽堂皇,也难免会受制于人。以基础创新的重要性而言,我们显然不希望看到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把精力放在装饰这栋华丽的建筑,而没有人去研究如何构建一个足以支撑更多华美建筑的地基。 从国际竞争环境来看,当下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尚处于初始阶段,未来的挑战将更加严峻。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期望,我们的企业未来不会再因创新实力等因素而被不平等地对待,也不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处处掣肘。 当然,我们也深知要实现基础创新层面的赶超和引领的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全盘考量的系统工程。决策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与筹谋,企业层面的探索与创新等,都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应有之义。 放眼国际,立足中国,在科技发展层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经济学家与分析人士对这一点也早已达成了共识: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到我们基础创新的源动力和能够真正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案。自主创新必承芯片之重 对于芯片产业的重视,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源于2018年中兴通讯遭遇到美国商务部的全面封杀。作为当时国内仅次于华为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之后,中兴通讯不得不与美国商务部进行和解。 遭遇到不合理打压的企业,中兴并非孤例。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但凡是在国际层面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后来都纷纷上了美国所炮制的“制裁”名单。见微而知著,一叶而知秋,中国企业越发认识到,一味地妥协与让步,或许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中国只有打赢芯片一役,才能够换来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的美好未来。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