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生下半程 50岁后的幸福心理课
字数: 7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日)植木理惠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12143586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5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心理咨询师的人生箴言: 人之所以会变老,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就是为了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年龄增长带来的不只有坏事,不要把变老当成一种灾难! 成熟是为了更爱自己! 30~50岁这个阶段,就应该寻找自己的归宿,即寻找自我。 50岁后,我们要下定决心进行人生的“破坏与重建”。 60岁后,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一次重生。我们开始再次渴望友谊、渴望恋爱,宛如回到少男少女时代。我们的内心更为期待那种精神上的、神秘的人际关系。 70岁,在摆脱社会角色和精神束缚的年纪,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烦恼。 85岁后,超过一半的人都开始健忘。健忘,可以是一种“幽默”,也是让人变得开朗豁达的秘诀。 人生成功者的临终自白——“很遗憾,我已经尽力燃烧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现在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离开的时间到了。无论如何,感谢这一路的陪伴!”"
内容简介
岁数越大就越来越不中用吗?其实从50岁开始,我们的心智成熟度、幸福感将会迎来一次巨大提升。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大量的实践案例,在本书中阐述了“成功老龄化”理论,并探究了如何让变老也成为一种幸福,变老也是让人生圆满的一部分。本书读者范围横跨30~90岁,希望能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特别是正在走入人生下半程的中老年人,提供人生建议和真知灼见,让你在遭遇人生的风雨时,重新找回前进的方向。
作者简介
"植木理惠 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咨询师。 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毕业,随后进入文部科学省作为特别研究员开展心理学实践研究。曾连续获得日本教育心理学会优选奖“城户奖励奖”和“优秀论文奖”。目前在东京都内综合医院心理治疗内科担任心理咨询师,同时也在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担任讲师。她还经常在日本综艺节目《真的假的!?TV》中担任心理评论员,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著作主要包括《聪明孩子的心理学》《让你开运的行为心理学入门》等。"
目录
引言 崭新的人生观:“成功老龄化”//001
年轻人真辛苦!//003
毫无依据的“年轻真好”//005
老龄化与驾车//008
心理年龄//011
成功老龄化//012
古典“发展心理学”的谎言//014
第一章 中年期:拓展、散发魅力//017
1 而立,理解人类的“复杂性”//019
30岁前的简单思考//019
热情似火30年//023
“巴甫洛夫的狗”和人类//025
年轻时的“单纯快乐”//029
30岁的小心结//031
尊重多样性//034
2 不惑,看透你自己//043
人生路上“找自己”//043
“心绪不宁期”其实很长//047
40岁后的人生志趣//049
成熟是为了更爱自己//051
自恋者的头号朋友―镜子//052
自恋者的二号朋友―野心//054
自恋者的三号朋友―双胞胎//057
不惑之年的理想“解决方案”//061
找到自然的自己//065
3 天命,学会柔和便成熟//074
精力充沛地等待高龄期//074
面临优选窘境的年龄//075
人生重建莫彷徨//080
跨过绝望的高墙//083
多想想“可能”//088
量产“面具”//094
第二章 高龄期:提升、磨砺自己的能力//107
1 花甲,一张复杂的精神网//109
“花甲”又何妨//109
谁动了我的自行车?//112
怒气从何而来//116
60岁的恋爱烦恼//118
自行车朝何处去?//120
60岁的课题:深沉的神交//123
60岁开发新技能//125
2 古稀,内敛的力量//136
内化思想之美//136
心中常念“替代品”//140
第三章 成功人生100年//161
1 有德之人幸福多//163
享受“道德”的年纪//163
日本人爱论“道”//165
“爱管闲事”也幸福//167
远离孤独死//172
2 认知障碍者也能找到幸福//177
“健忘”人人有//177
积极又向上//181
交流很重要//183
开心做“阿呆”//189
3 自我更新的力量//192
改变自己//192
变老不是“被改变”而是“要改变”//196
90岁华丽变身//199
101岁的某一天//202
“亲切”的恶魔//205
有生之年满满能量//209
放弃纠结和企图//211
我的生命在燃烧//213
结语//221
摘要
年轻人真辛苦! 人要是上了年纪,身体素质和免疫力确实会下降。20多岁的姑娘小伙,他们的皮肤没有多少皱纹,肌肉结实,血液循环又好,正是体力旺盛的年纪,这绝不是中老年人能比得了的。不过青年人尽管体力都很不错,却总是有些心智不成熟。 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些让人摸不透的疑团。这些小年轻总是说“打工也好,上学也好,反正我心都不在那上面”“我不太会跟人交流,给我一间屋子,我能待到世界末日”……近些年十几岁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可见事态已经相当严重。这些孩子还没学会怎么给自己解压,也没能取得成年人的成就,更没有摸到过所谓的“稳稳的幸福”。 我的看法接近来自心理学理论以及多年做心理咨询师的实践经验。 我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精神状态并不会越来越差,反而我们越来越能活出真我,体会人生的充实,并向着“自我实现”的目标一路向前。 可能有些年轻的读者不相信,其实所谓“人性的力量”,是要到花甲之年才能掌握的!年逾花甲,才会有指导年轻人生活的能力。 一般人眼中的年龄增长(变老)就是:“你看,那个人已经老成什么样了!其实她年轻的时候还是个美人呢!”这就让大家对变老这件事感到十分恐惧。所以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有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渴望自己能够“逆龄生长”,至少能让自己的外表显得更加年轻。其实这种心态我接近能够理解。 毫无依据的“年轻真好” 但我希望各位从生物适应性的视角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精神越来越差,最后便会陷入不幸的泥潭”,而且人类的生命也是由DNA事先编辑好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或者说,如果社会上精神萎靡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又要如何维持呢?如果真的有一个专门负责DNA排列组合的“神明”存在,那么他这样设计我们的基因,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又有什么益处呢? 人类不是因为愚蠢才降生到世上的。人的年龄之所以会增长,也同样不是为了让人类罹患精神疾病、灰心丧气地虚度人生或是直接走上轻生的歧路的!我认为,人之所以会变老,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就是为了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人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 在我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失意、懂得了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度过了悠悠岁月之后,却还能体会人生的充实感,感叹一句“啊,活着真好”“哦,我也挺厉害的嘛”——这才是对“变老”最崇高的礼赞! “年龄大了就会不适应身体的变化,而且会越来越碍事”——这样想的话,我们和猴子还有什么区别?我们人类有着强大的创造力、丰富的情感和旺盛的好奇心,因此从人类文化的延续上看,结论正好与上面这句话相反。 证据就在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现在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10多岁的人会摇头说“不”,30~50岁的人会歪头想想,然后说“还凑合”,如果是八九十岁的人,那么他们一定会立马点头说“是,我挺幸福的。要是腿脚能再利索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P3-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