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法显传(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字数: 10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胡运宏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条码: 9787550636798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99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法显是东晋名僧,在中国佛教目前具有重要影响。他是中国第一位游历海外取经求法的高僧。他从天竺经辗转游历,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 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后增补为《佛国记》(即《法显传》)。历代流传多种法显传记。本书结合历史记载,首先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简述了法显的生 平,重点梳理了法显西行路线,为读者解读了法显更完整的西行取经见闻。在文后,作者附有法显旧传、年谱以及一篇考证论文。
作者简介
胡运宏,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园林的历史演进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目录 一、时代背景……………………………………………………………………001 (一 ) 佛教东传………………………………………………………………001 (二 ) 东晋十六国佛教………………………………………………………002 (三 ) 律藏残缺………………………………………………………………007 (四 ) 求法先驱………………………………………………………………008 二、早年生平……………………………………………………………………010 (一 ) 籍贯……………………………………………………………………011 (二 ) 生卒……………………………………………………………………012 (三 ) 行迹……………………………………………………………………012 三、西域游历……………………………………………………………………014 (一 ) 乾归国夏坐……………………………………………………………014 (二 ) 穿越沙河………………………………………………………………016 (三 ) 鄯善国观俗……………………………………………………………017 (四 ) 于阗国观行像…………………………………………………………018 (五 ) 竭叉国预无遮大会……………………………………………………020 (六 ) 翻越葱岭………………………………………………………………021 四、天竺求法……………………………………………………………………022 (一 ) 陀历国过弥勒像………………………………………………………023 (二 ) 乌苌国观佛足迹………………………………………………………024 (三 ) 宿呵多等国观释迦四塔………………………………………………025 001 目录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 (四 ) 弗楼沙国观佛钵………………………………………………………028 (五 ) 那竭国观佛顶骨、佛影………………………………………………030 (六 ) 度小雪山………………………………………………………………033 (七)“中国”观仪…………………………………………………………034 (八 ) 僧伽施国龙精舍夏坐…………………………………………………037 (九 ) 拘萨罗国舍卫城访祇园精舍…………………………………………038 (十 ) 迦维罗卫城访佛生处…………………………………………………041 (十一 ) 拘夷那竭城访佛涅槃处……………………………………………043 (十二 ) 毗舍离国访菴婆罗园、重阁精舍…………………………………045 (十三 ) 初访摩竭提国巴连弗邑……………………………………………047 (十四 ) 王舍城访耆阇崛山…………………………………………………051 (十五 ) 伽耶城贝多树下访佛成道处………………………………………055 (十六 ) 迦尸国波罗柰城访佛初转法轮处…………………………………056 (十七 ) 摩竭提国巴连弗邑抄经律…………………………………………059 (十八 ) 多摩梨帝国绘佛画…………………………………………………060 五、师子国居留…………………………………………………………………062 (一 ) 访大寺…………………………………………………………………062 (二 ) 拜贝多树………………………………………………………………063 (三 ) 访无畏山寺……………………………………………………………064 (四 ) 观佛齿舍利……………………………………………………………065 (五 ) 访跋提精舍……………………………………………………………067 (六 ) 抄写经律………………………………………………………………068 六、海航回国……………………………………………………………………069 (一 ) 大海漂流………………………………………………………………069 (二 ) 耶婆提国………………………………………………………………070 (三 ) 东向广州………………………………………………………………070 (四 ) 牢山登陆………………………………………………………………071 七、建康译经……………………………………………………………………073 参考文献…………………………………………………………………………077 附录一法显旧传………………………………………………………………079 (一)《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显法师传》……………………………079 (二)《高僧传》卷三《宋江陵辛寺释法显》……………………………081 附录二法显求法年谱…………………………………………………………084 附录三“南国律学道士”考……………………………………………………087 (一 ) 法显西行起始时间……………………………………………………087 (二 ) 法显崂山登陆时间……………………………………………………088 (三 ) 关于“南国律学道士”………………………………………………092 后记……………………………………………………………………………098
摘要
一、时代背景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四世纪,传播规模和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印度的恒河中游一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在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力推广下,佛教开始向印度各区域迅速传播,进而传播至印度本土以外。公元前二世纪,佛教传至中国的西域地区,至公元二世纪,佛教已经成为西域的主导性宗教。公元四世纪,佛教从西域大规模传至我国中原地区。 (一)佛教东传 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的一位名叫伊存的使者,来到西汉的都城长安,口授《浮屠经》,博士弟子景卢将之笔录下来,史称“伊存授经”。 公元64年,东汉明帝刘庄在梦里见一位神人,身上有日光,在殿前飞动。明帝很高兴,第二天问群臣:“我昨晚看见的是什么神?”一位学识渊博通达的大臣傅毅回答:“听说天竺(印度)有得道之人,叫作佛,能轻举御空飞行,大概就是那个神吧。”明帝听得明白,似有所悟,于是派中郎蔡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八人到大月支国寻求佛法;三年后(67年),蔡情等人从西域用白马驮回佛经、佛像。明帝将经、像藏于皇室档案馆兰台之中,又在都城洛阳西雍门外建造了白马寺,供随蔡情东来的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居住。这段典故,史称“明帝求法”。 “伊存授经”和“明帝求法”,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传人中国的开始。 佛教虽然在公元一世纪的西汉末、东汉初便已经过西域传播至中原腹地,但是在随后一两百年里,影响却并不明显。信徒多以来自于异域的外国人为主,中国本土的信众不多,且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佛教只是众多道术中的一种,有人甚至以本土黄老之学解释佛义,将佛与老子同时祭祀。因此整个东汉时期,佛教在中原的发展相对平缓。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大动乱,为佛教的大规模传播和兴起提供了契机。当时,中国的广大地区尤其北方,战争频仍、灾祸不断,死亡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生活在这个恐怖的黑暗世界的人民,无异于活在一座现实的地狱之中,无论是上层的统治阶层还是下层的普通百姓,都看不到光明的希望,都渴望能够解脱,找到一条出路。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宣扬六道轮回、积德行善、善恶有报等观念的佛教,仿佛给黑暗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人们都希望消弭此岸的烦恼,期待彼岸的光芒,于是佛教顺势而起,迅速地发展起来。 (二)东晋十六国佛教 法显所生活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正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东晋十六国时期(317—420年)的中国,南北分立,南方为东晋,北方则由匈奴、鲜卑、氐、羌、羯等民族或先或后地建立了五凉、四燕、三秦、两赵、一夏、一成等大小十六个政权。当时,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很多统治者都大力提倡佛教。 北方十六国的佛教,发轫于西域沙门佛图澄在后赵的弘法。后赵(319—351年)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政权,先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全盛时期基本上统一北方,疆域东滨大海,西至河西,北接燕代,隔淮河与东晋形成对峙。佛图澄(232—348年)为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年),以年近八十的高龄来到西晋都城洛阳传法,然而时值前赵刘渊、刘聪父子攻打洛阳,洛阳及周边地区惨遭战争破坏,于是潜居草野,静候时局变化;后看准石勒是能成气候之人,以神异方术,获得了石勒的信任。佛图澄经常劝解石勒少行杀戮,使很多即将被杀的人得以豁免一死。东晋咸和五年(330年),石勒称帝,尊称佛图澄为“大和上”,有事必定咨询后方才施行。石勒养子石虎即位后,对佛图澄更加推重,下诏称佛图澄为“国之大宝”,将其奉为国师,并敕令王公大臣定时前往探视。由于“二石”的尊崇,佛图澄在后赵大兴佛教,他道行高深,又精通医术,深受世人崇拜。教化所及,民众竞相信佛。所经州郡,兴建大小佛寺达八百九十三所,门下授业追随者常有数百,前后门徒累计达万人之多,其中道安、僧朗、法雅、法和、法汰、法首等均为一代高僧。 继后赵之后,北方佛教最盛的区域是前秦。前秦(351—394年)由氐人苻洪所创立,376年曾一度统一北方地区,疆域东至海,西抵葱岭,北极大漠,唯东南一隅与东晋形成对峙,可惜兵败于383年的淝水之战,原先归附的各民族纷纷乘机独立,北方地区再次陷入分裂。前秦创立者苻洪原本为石虎的部下,在后赵尊崇佛图澄的氛围下,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前秦第二代君主苻坚笃好佛教,他在位时佛教很是兴盛。苻坚先是礼遇在泰山金舆谷修行的僧朗,想征请其出山,被以年事已高、不便走动为理由婉拒;遗憾之余,却得到了更加名重天下的高僧道安。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