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3岁开始的每一步 在关键时期,给孩子提供关键帮助

3岁开始的每一步 在关键时期,给孩子提供关键帮助

  • 字数: 3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南希·舒尔曼,(美)艾伦·伯恩鲍姆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2988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近期,一个TED演讲刷屏家长朋友圈,引起广泛讨论,演讲人是一位7岁的小女孩,她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台下的家长讲《如何让每个孩子在5岁前茁壮成长》 5岁前为何如此重要,因为3岁是孩子开始社会化的 第 一 步,3-5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期,家长做的每一个微小选择,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幼儿园的园长,其中南希是爱文世 界学校的创校园老,爱文学校从每年9月开始申请,要经过长达7个月的面试、淘汰和筛选,第二年4月才能得到录取通知。 在这本书中,南希和艾伦给3-5岁儿童的家长分享了她们59年幼教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在孩子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做对事,不留遗憾。如果家长在孩子幼儿园三年能够把这些做法坚持下来,孩子的幼小衔接将会顺利过渡。 做园长以来,她们共召开了10年的家长会,这本书也收录了家长会中家长提出的有效建议,非常珍贵而且实用。可以说,这本书中所有的经验来自“过来人”。 本书围绕以下1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67条亲密育儿建议,并且还附有100条清单式提醒 择校·早教班·学前教育·分离焦虑·社会情感学习·成长发展的金标准·家庭日常生活·家人的轻重排序·立规矩·引导德育·自理和独立·小游戏大能力·谈论棘手话题·家人共度的时光 孩子生命中的这一阶段是短暂的,等他到了六七岁时,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需要你了。还没等你回过神,你就已经不再是他世界的全 部。 孩子的童年很短,请用爱的小事填满。请记住,你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将成为培养你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种子,
内容简介
南希和艾伦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从1997年以来,她们还共同管理着曼哈顿上东区的92街青年会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成立于1938年,也是纽约市最早的一批早教幼儿园,后来南希还成了有名的爱文世界学校的创校元老。
从共同担任园长的那一天起,南希和艾伦就一致认为,她们的工作不仅是教育孩子,也是在帮助他们的家庭,她们希望能为渴求正确信息的父母,提供基本的引导和支持体系。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长到3岁时,大部分孩子就要迈出社会化的第一步,离开家人,进入幼儿园这个小小社会。3~5岁这个阶段,也是为孩子的智力、社交和情感发展奠定基础的魔法阶段。从现在开始,父母所做的选择——你是谁、你说什么、你做什么——都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本书围绕学前儿童成长的14个方面,为父母提供详尽而实用的建议,同时还收录了两位园长在从教59年过程中,与家长合作沟通时家长提出的有效建议,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条建议都来自“过来人”。
孩子生命中的这一阶段是极其短暂的,等他到了六七岁时,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需要你了。还没等你回过神,你就已经不再是他世界的全部。请记住,你现在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将成为培养你和孩子一生亲密关系的种子,日子似乎没有尽头,但转眼就白云苍狗,趁岁月依旧,尽情享受吧。
作者简介
南希·舒尔曼拥有近40年的教育经验,是美国幼教领域具有威望的教育家、领导者和作家。1973年到1990年,舒尔曼担任纽约霍勒斯曼小学的招生部主任;1990年到2010年,她担任纽约92街Y幼儿园 (92nd Street Y Nursery School) 的园长。她也是独立学校招生协会的董事会成员,锡拉丘兹大学教育咨询委员会和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之一。2012年,爱文纽约校区成立,舒尔曼作为创始领导者加入,担任幼儿园园长,她不但参与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与指导,还参与了校区设计,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温暖、安全、快乐、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世界。 艾伦·伯恩鲍姆是92街青年会幼儿园早教部主任,她于1981年加入该幼儿园工作,开始担任助理教师。1996-2011年,艾伦曾先后在该校担任助理园长和副园长,2011-2018年,担任该幼儿园园长。艾伦受邀参加过很多会议并发表演讲,也作为幼儿早教专家参与录制过多个电台、电视节目。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学校
第一章 择校篇:如何选择幼儿早教班?
如何选择学校进行校访?
参观学校
第二章 入门篇:什么是学龄前教育?为自己和孩子找到方向
课程设置
上学时间
到校时间
自由活动
收拾整理
班会时间
户外活动
点心/午餐
故事时间和读写活动
游戏活动
放学时间
和老师面对面的家长会
第三章 分离篇:如何更轻松地说再见
开学前
开始上学:过渡期
说再见的N个要点
适应期
第四章 社交篇:孩子的社交生活
孩子的社交生活发展
结伴约玩
生日
课外活动过度
第五章 成长篇:了解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要注意什么以及何时介入
发展标准
问题行为
什么时候找专业机构进行干预?
第二部分 家庭
第六章 家庭篇:日常家庭生活
作息规律
过渡时间:早上和晚上
睡觉时间和睡眠问题
用餐时间
礼貌
第七章 人物篇:孩子生活中的人
家庭生活中的轻重排序
你和你的伴侣
照看人
新生儿
兄弟姐妹
第八章 纪律篇:立规矩、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这么难?
入门知识:家长如何给孩子立好规矩?
如何预防对抗和冲突的发生?
在孩子身上屡试屡验的管教策略
其他典型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第九章 道德篇:培养孩子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如何引导孩子的德育发展?
儿童能理解多少?
撒谎、偷东西和作弊
培养同理心
一家人一起做义工
重视善的品质
第十章 独立篇:自理和独立——“我要自己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厕训练
安慰毯、奶嘴、奶瓶和吸奶杯
对学龄前儿童的其他自理要求
第十一章 游戏篇:为什么要玩、玩什么、怎么玩?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玩?
玩具选购技巧
各种玩具、游戏、材料和活动
孩子是怎么玩的?
玩耍和性别
超级英雄游戏
屏幕时间
第十二章 禁忌篇:和孩子谈论棘手的话题
如何处理棘手的话题?
过渡期和新事物
搬家

离婚
疾病
死亡
第十三章 假日篇:共度的时光——周末、节日、传统习俗和假期
周末和校假:可去的地方和可做的事情
节日
假期
结束语
致谢
摘要
     从孩子蹒跚学步的那一刻起,甚至更早,你可能就听到家长在儿童公园津津有味地议论着周围的各种学前班了。如果你是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觉得就像接触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兄弟姐妹的连带名额、传统教学还是创新教学、各种截止日期、名额竞争、入学申请,还有最让人费解的孩子面试。一时间,所有人都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而这些看法通常又建立在他们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小道消息之上。即使这些父母看上去一副消息很灵通的样子,其实也和你一样感到茫然困惑。初为家长的你,可能对学前班毫无头绪,自然会有许多问题:考虑送孩子去某个学前班之前,我到底需要了解什么?不同学校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而这些理念又意味着什么?如何定义一个高品质的学校? 情况并不是—直这么复杂。我们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很少有孩子上幼儿园。那个年代,很多母亲(包括我们自己的母亲)都是全职妈妈。因此,没有必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学校,大家普遍都没有这种需求和想法。总而言之,那个时候,孩子的童年要从容得多,没有现在这种要领先一步的压力(来自现代社会的压力),大家都认为孩子5岁开始体验学校生活是个恰当的年龄,而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从家庭过渡到学校的技能。 在20世纪70年代末,当艾伦的大女儿爱丽丝快满3岁的时候,情况就发生转变了。从孩子3岁开始,在幼小衔接前就送孩子上学成了普遍现象。这种转变有几个原因。首先,更多的妈妈走出家门,开始工作,与其让孩子整天和保姆待在家里,父母宁愿把孩子放在一个可以激发他们成长的社交环境中。其次,关于幼儿大脑发育的研究揭示了孩子5岁以前的学习潜力,因此家长觉得,如果想让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就应该把握好5岁前这个关键期。早在20世纪初,幼儿园就已应运而生,到了70年代末,更多的幼教班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城市。对于艾伦来说,爱丽丝的入园过程非常简单。她在社区周围考察了一遍,找到一个她喜欢的学校,又和园长做了一次比较随意的面谈。短暂的交谈之后,园长问艾伦想给爱丽丝注册上午的课还是下午的课。孩子就这样入园了——没有申请,不需要参观学校,也不必面试。 4年后,当南希的大儿子迈克尔快两岁时,情况又不同了。那时,纽约市的许多学前教育机构办起了幼儿班,这是因为有些家庭想在3岁前就送孩子上学。所以,等迈克尔两岁零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入学了。这类课程越来越受家长青睐,也意味着开始有了正式的申请流程。迈克尔必须通过面试才能入园。在迈克尔入园前的那个冬天,也就是他18个月大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孩子要面试,这让南希非常紧张。虽然让一个1岁半的孩子接受任何形式的评判听上去都很荒谬,但不管怎么说,南希还是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园长的认可,认为迈克尔接近符合入学的要求,事实上,她内心希望别人觉得她的孩子是十全十美的。 到了面试那天,南希把还在午睡的迈克尔叫醒,以便准时到校,但这样做影响了孩子的情绪。到了学校后,南希和迈克尔被安排到一间教室,那里有几位老师和园长正在观察一组孩子做游戏。他们一走进教室,迈克尔就发现了一个兔子笼,笼子上挂着一根胡萝卜。迈克尔最爱吃胡萝卜了,他一把抓起那根被啃了一半的胡萝卜就往嘴里送。南希忙说:“不要啊,宝贝儿,那是给小兔子吃的。”迈克尔开始号啕大哭,南希一下子乱了阵脚。为了不让儿子又哭又闹,南希索性把胡萝i、给了他。很显然,她更关心的是迈克尔能否在面试中有良好的表现,而不是他会不会被兔子传染什么疾病。 后来,每逢南希对一些正在申请把孩子送来92街青年会幼儿园的家长讲起这个故事时,总能博得很多家长同情的笑声。在迈克尔被学前班录取的25年后,纽约市优质幼教机构的名额竞争比以前激烈了10倍。可申请的名额早已供不应求,导致很多热门学校的报录比竟高达10:1。对家长来说,学龄前教育已不再是赋予孩子的一个好机会,而是绝不能少的必需品了。这不只是纽约的特例。在许多城市和地区,令人望而生畏的学前班招生流程已然被传奇化,以至于有的孩子刚一出生,家长就开始着急报名了。曾经,艾伦只要和园长聊聊天,爱丽丝就能立刻入园,而如今,那种简单直接的招生流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从事早教工作25年来,幼儿家庭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可谓这些年最显著的社会变化之一。自从我们的孩子成为学龄前儿童,社会对于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催生了当今面向家庭的形形色色教育产品和课程产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些琳琅满目的高品质教育课程,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服务。现在的幼教老师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还有全国性的组织专门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然而不利的是,这也让家长压力陡增,他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尽可能理想的人生起点”,无论如何都不能掉队。比如有些家长给我们寄来的孩子的简历长达两页,上面罗列着两岁孩子上过的各种课程,足见他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