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知"与"道":语言、逻辑与哲理探析

  • 字数: 30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杨晓波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016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成果为一项语言哲学与比较哲学的综合研究,通过语言、逻辑与哲学三个维度(或曰三种进路),对“知”与“道”这两个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进行了考察,旨在探析两者间张力所展现的形而上意蕴,并从中揭示中西哲学的不同特质,突显中国哲学“由词通道”“道不离器”及“道在伦常日用”之精神。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之缘起
第二节研究范围与进路
第三节研究框架与各章概要
第二章“知”与“道”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从“语言批判”到“默会认识”
第二节西方哲学中的“语言批判”
第三节中国哲学中的“语言批判”
第四节中西哲学中的“默会认识”
第三章“知”与“道”的语言分析Ⅰ:“知”,“道”“知道”,与“不知道”
第一节“知”
第二节“道”
第三节“知道”与“不知道”
第四章“知”与“道”的语言分析Ⅱ:“不知道”种种
第一节安德烈·库克拉的分类Ⅰ(按程度)
第二节安德烈·库克拉的分类Ⅱ(按性质)
第三节西尔维亚·乔纳斯的分类
第四节梁瑞清的分类
第五节本书的分类
第五章“知”与“道”的逻辑分析Ⅰ:“场所逻辑”的视角
第一节关于逻辑观
第二节西田几多郎与“场所逻辑”
第三节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挑战
第四节“场所逻辑”与“不知道”
第六章“知”与“道”的逻辑分析Ⅱ:我们缘何“不知道”
第一节从“有的场所”观之
第二节从“相对无的场所”观之
第三节从“无的场所”观之
第四节从系词“是”的视角观之
第七章“知”与“道”的逻辑分析Ⅲ:对“不知道”之道
第一节道“不知道”的逻辑可能性
第二节维特根斯坦的“显示”
第三节冯友兰的“负的方法”
第四节道家的方法
第五节禅宗的方法
第六节中国古典诗学的方法
第八章“知”与“道”的哲理探析Ⅰ:词与道
第一节“可道的”与“不可道的”
第二节“由词以通道”
第三节语言、世界与
第九章“知”与“道”的哲理探析Ⅱ:迈向“后语言哲学”
第一节“后语言哲学”展望
第二节李泽厚的“后语言哲学”
第三节“有”哲学与“无”哲学
第四节中国哲学之登场
第十章“知”与“道”的哲理探析Ⅲ:语、默的体验性
第一节言说源于体验并归于体验
第二节体验,让语言消失在幸福之处
第十一章结语:道在伦常日用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