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为《西游记》补妆

我为《西游记》补妆

  • 字数: 1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冯景山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17411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为西游记补妆》是对《西游记》这部剧音画效果录制过程的情节叙述和感情描写,以及对其峥嵘岁月的坎坷人生加以慨叹。在这些渐渐褪色的记忆中,这本书是标记着对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也是对每个幕后工作者来表达敬意。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老艺术家执着追求艺术,将艺术视为他们专享,纯粹、自然。不重视自我的名利得失,以及对领导及同甘共苦的战友们的感谢之情,同时,西游人的斗罢艰险、翻山涉水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
冯景山,一九四五年八月出生,高级录音师。一九六五年一月光荣入伍,服役于北京军区工程兵二一六团。一九六九年一月转业后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录音,后在电台的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从事录音工作。一九七一年调往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从事采访、文艺节目录制等工作,在各种现场直播的文艺节目中担任总调音师。在此期间,录制、剪辑、合成录音了多部舞台戏曲,并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与两会的直播,还曾跟随中央代表团赴外采访。一九八二年结束采访工作,受邀参与《西游记》电视剧录音工作,担任录音师、配音导演。后调往中央电视台成立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完成了大量影视剧的配音、录音工作,并在报纸、杂志上多次发表专业文章。代表作品有:《西游记》《雪城》《女警察的奇遇》《西藏风云》《走西口》《女子戏班》《希望的田野》《欢乐农家》《弘一法师》《中原突围》《洪湖赤卫队》《地火》《关东金王》《沸腾的群山》等。其中,《西游记》第四集荣获中国首届全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奖,《弘一法师》获第十七届飞天奖优秀音响奖、中央电视台录制技术质量二等奖。
目录
上篇漫漫西游“录”——我为《西游记》补妆
一、鬼使神差上了“贼”船002
二、我想有个“家”020
三、取经“录”上笑和泪024
四、配音群英会031
五、音画的“视”界054
六、我的《西游记》战友066
七、外景起波澜075
八、风波又起081
九、告别《西游记》剧组之后085
下篇敢问“录”在何方——我的成长历程
第一章青春燃烧的岁月
一、我的家在河北098
二、大集体食堂100
三、温饱度饥荒104
四、我的父亲母亲107
第二章我是一个兵
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113
二、严格的军营训练115
三、血的教训120
四、我的末班岗122
五、文艺集训123
六、复员退伍130
第三章人生贵在有追求
一、回到电视台134
二、外景采访二三事139
三、随组拍摄的那些难忘往事145
第四章历史的天空
一、友邦访华162
二、在您身边工作的最后日子170
三、小城故事173
四、访日179
五、国庆大阅兵186
六、即将远去的背影188
第五章影视风云路
一、拍摄《长流不息》——琉球之风在中国191
二、《西藏风云》录203
三、结缘《希望的田野》224
四、再现《关东金王》227
五、又忆《关东渔王》230
六、难忘《洪湖赤卫队》240
七、我的渡口246
八、我的收山之作248
采文十指下,悠然逢景山(代后记)252
部分作品254
摘要
     一、鬼使神差上了“贼”船 偶遇王崇秋 一九八二年一月的一天,我在中央电视台老台北门偶遇了摄像师王崇秋。“老冯,你愿意给《西游记》录音吗?”他见到我马上问。 我一愣:“《西游记》是怎么回事?” “电视剧呀!我们台马上就拍《西游记》了,你愿不愿意来当录音师?”当时,我万万没想到这句话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自从崇秋问我愿不愿意为《西游记》录音以后,我还认真地琢磨过好一阵儿。这不是一件小事,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未来的工作轨迹。如果我答应了,就意味着从此告别了我喜欢的外出采访、现场直播调音和我情有独钟的戏曲、交响乐的调音工作,以及舞台上那些让我随心所欲、充满激情的“手指”功夫,也抛弃了乘专机跟随各国代表团访问的那种体面的生活。我又想到了录电视剧,剧组的艺术录音工作对我来说也是那么有吸引力,我在那里肯定会大有作为,也能实现我喜欢艺术录音的构想。不知道为什么,我越想越怕自己不敢接这项任务。 当时的我,对电视剧的录音是一片空白、一无所知,对这类艺术的录制我是“两眼一抹黑”。唉,瞎想什么呀?也许科里不让我去,也许是王崇秋随口这么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是放不下这件事,十多天过去了,再没有人提起这件事。噢!一场美梦,自作多情。二十来天后,科长宋培福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经科里研究,推荐你参加《西游记》的录音工作。” 我说:“呀!真叫我去吗?” 老宋说:“你早有准备了?” 我直接否认:“没有!” 他又说:“曾文济会和你好好谈的。” 第二天,业务主管曾文济找到我说:“电视剧《西游记》的录音班子,科里推荐你参与。咱们实景配音,也就是说去现场配音。为了达到各种场景音色的不同,现拍现配音。我带队去录一集,而后你把这项任务完成,历时两年弄完。”曾又说:“录音科的设备你随便挑选,多备一些,录像机、录音机、调音台都要一次性配齐,成套!人员有我、你、缪署金、张建民、王文华,王文华是音乐编辑。”我在他面前愣了老半天,直冒傻气。最后勉强说:“好,我去准备设备。” 从此,我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西游记》录音,从新闻采访走进了文艺行当。任务是接下来了,不想没事,一想就睡不着觉。用现在的话说:真的是“压力山大”呀!在这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电影电视剧录音,连什么叫动效都不知道。一旦曾文济撤退,我能完成任务吗?唉,不想了!山高自有路,有路就能走,摸着石头过河吧。 录音初体验 一九八二年七月三日,剧组在扬州开拍了第一个镜头。那天大家都很兴奋,剧组全部人员都守在拍摄现场,唯恐有什么准备不周的地方耽误拍摄。我也在现场整整守了二十多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看着演员们的表演,构思着配音时的想法。给唐僧配音的是剧组的表演顾问董行佶,为猴儿配音的李扬是剧组专享的跟组配音,实验话剧团的赵广杉是为猪八戒配音的,后来还出演了剧中僧官一角。 三天以后集中了几十场戏供我们配音,夜里我们在扬州公园里的致爽斋配第一个镜头。这里很安静,离水边很近,背景偶尔有蛙叫声。灯光招来的蚊子有时候也在话筒前嗡嗡叫唤,总是影响台词。我们就把防蚊水喷在话筒附近,好多了。配了几场后大家坐下来听效果,一听环境声非常好听,适度的自然混响倒是很有味道!这集的台词直接录在“艾格拉”录音机上,如果想和画面一起看,还要录像机、录音机对位才行。录到凌晨五点钟才录了十几场戏。后来我们就每天晚上在实地录音,但还要考虑个别演员白天也要拍戏,比如在剧中饰演太子的演员王海宁,他是吉林省吉林市评剧团的,戏份很多,一连几天休息不好,但任务还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不能和现场齐头并进,就会耽误拍摄。所以我们就“零敲碎打”地配音,有一场配一场,优选和拍摄的进度一致。 《除妖乌鸡国》里有一场戏是:假国王盯梢太子的背影,现出真形查看枯井。这场夜戏也要等到夜深人静后,在一片竹林旁边配音。这个三伏天院子里有蛙叫蝉鸣,正是这种环境声才更真实。我们在院子里支起一支话筒收录自然噪声,另一支话筒给演员配音。现原形的假国王演员夏柏华的喘气声、脚步声和现场的环境声一气呵成!这种录音效果增加了真实感,提高了可信度。合成时再配上恐怖的音乐,观众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背景噪声衬托了环境的神秘,又表明了假国王烦躁不安的心情!这种恐怖、紧张气氛的渲染在录音棚里插资料是达不到的。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