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作为田野的全球 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作为田野的全球 清华大学地区研究拾年巡礼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84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与26个发展中国家相遇,领略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沉浸式田野观察,书写更真实也更复杂的外部世界★100余幅一手照片,呈现异国他乡的独特风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体会多元文化的思维碰撞
内容简介
本书是26位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学员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以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书写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研究区域涵盖东南亚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南亚地区、欧亚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及西亚北非地区。全书正文分为“自我与他者”“想象与现实”“历史与当下”“地方与社会”和“发展与反思”五个部分,从吃穿住行的日常实践到当地的政治经济参与,每位研究员都针对某一对象国或对象地区展开了长期的调研,通过文字和百余幅珍贵的图片将自己的田野实践进行了全面挖掘,并对各自的调研经验和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度解读,向读者展示了丰富多彩且生动形象的民族志内容。他们一步步引领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文明不同于其他地区?为什么古巴家庭会呈现女“强”男“弱”的关系?为什么老挝人如此“佛系”?为什么埃及的历史与文明成为了一把“双刃剑”?等等。在抽丝剥茧之后,读者终于找到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也不由得感叹一句:“原来如此!”还原以陌生地区生活化的面貌,并将背后的地方性知识以有趣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恰恰是民族志引人入胜的魔力,也是这本书的亮点。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主持的“清华地区研究十年巡礼”主题文集,作者由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培养的博士、博士后等青年研究人员组成。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9月。此前,2010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顾秉林院士等提出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需要新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批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深度了解、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2012年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研究博士项目开始招生,奠定了地区研究院的人才基础。本书主编高良敏、李宇晴、熊星翰皆为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顾秉林院士、刘东教授为本书各撰写一篇序言。
目录
第一部分 自我与他者
李音 围绕“报”的故事
——墨西哥田野札记
高良敏 “二意一心”
——坦桑尼亚田野如何触发我对研究问题的追问
石靖 “秘境”之行:寻访格鲁吉亚的山地元素
江源 努力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初访埃塞俄比亚的那些年
李连星 在田野中寻求中国非洲研究者的身份和意义
——对“伊巴丹学派”沉浮史的思考
第二部分 想象与现实
郑楠 寻踪曼吉斯套
——哈萨克斯坦伊斯兰教再认知
杨崇圣 方寸之念,山海之间
——记南非田野三年
涂华忠 不一样的伊斯兰文明,如何理解巴基斯坦
肖齐家 从先验想象到语言实践:
“斯瓦希里社会”的认知与构建
王霆懿 从国王到“乞丐”
——海湾田野的多重镜像
刘博宇 弱势群体的“乌托邦”
——巴西的田野笔记
第三部分 历史与当下
姚颖 筒裙的故事:身体政治、社会区隔与民族
——缅甸田野的反思
傅聪聪 符号变迁:马六甲须弥顶清真寺的田野思考
王令齐 饮茶:一种仰光体验
丁辰熹 隐秘的角落
摩洛哥社会“越轨行为”的能见度与自我审查
唐永艳 女“强”男“弱”:
当代古巴家庭和婚恋关系的变化
第四部分 地方与社会
李宇晴 复调田园交响曲
——泰国乡村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
刘岚雨 危机与激情
——伊朗生活的双重体验
郭迅羽 佛国老挝人,“佛系”物质观
——记一些田野随感
周燕 巴西贫富分化的两个世界
袁梦琪 感受阿根廷的“脉搏”
——与当地社会组织的初接触
第五部分 发展与反思
熊星翰 当谈论中国发展时马达加斯加人在谈论什么
段九州 文明的悖论
——埃及发展困境的历史与社会观察
何演 城市化之惑
——斯里兰卡的行走笔记
王涛 传统与现代:
寻找吉尔吉斯社会中的“游牧因子”
雷定坤“慢”发展
——对印度发展主义话语的反思
鸣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