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泉水里的中国

泉水里的中国

  • 字数: 43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作者: 余道范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548467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一草一木有故事,一泉一石有来源。”《泉水里的中国》从山水到人文,在博古通今中将感性与知性进行有机串联,让读者在领略山水、文化、哲思、意境中,读出中国历史文化里的厚重与沉淀,感受一部别致的华夏文明演化史。2. 作者文笔甚佳,全书畅达雅洁,收放有度,风格内敛,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人文的精神。“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泉水里的中国》告诉我们:泉石有筋骨,历史有温度!3. 一部气势恢宏、内容磅礴的中国名泉史,将写泉、写山、写人、写史融为一体,借泉水抒发内心之感,建构了一个耐人寻味、意趣盎然的泉水中国,让读者在访名山品名泉的过程中纵览祖国山河,感受华夏文明的别样精彩。4. 《泉水里的中国》综合诗歌、楹联、史籍、传说、建筑等多种文化形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书写模式,拓展了历史文化类图书的阐述维度,是展示中国山水之美的一个新窗口,是彰显中国文化之美的一种新视角,是传承中国历史之美的一种新尝试!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眼泉水润一片心。”品评《泉水里的中国》,聆听山水与人文的共鸣,感受时代与历史的共振!
内容简介
《泉水里的中国》是第一部以泉水视角讲述华夏文明演化史的综合性山水文化巨著!中国山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而泉水是中国山水的精华。作者二十余年间跋山涉水,寻访知名泉井二百余处,并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写就出一部气势恢宏、内容磅礴的中国名泉史。本书分为“皇家”“天下”“见证”“四方”四个主题,共七章,分别介绍与皇家有关的泉水、名震天下的六大泉、历史典故多的名泉,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地方名泉。全书以山水泉石为媒介,通过现代视野写山、写水、写泉、写石,且广收其背后之人文故事,以泉井说故事,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中国,让读者在瞻望崇山峻岭、倾听飞瀑流泉之余,或赞中国山水之美,或抒朝代兴亡之感,或发千古沧桑之叹,深度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别样精彩。全书畅达雅洁,综合诗文楹联、书法碑刻、古典建筑等,融正史野史、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于一体,视野深邃、胸怀博大,描绘出一个耐人寻味、意趣盎然的泉水中国,展现出一个清澈可爱、生动立体的中国,彰显了中国山水之美、文化之美、历史之美!
作者简介
余道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一等功,长期从事国防科技研究及管理工作;因热爱山水文史,多年来业余从事中国山水名泉、传统文化等方面研究、写作等,主要作品有《中国名泉漫谈》等。
目录

皇家
北京皇家园林与泉3
北京玉泉山玉泉3
北京香山双清泉7
北京碧云寺卓锡泉10
颐和园延年井13
北海古井和静心斋沁泉13
故宫二泉 22
珍妃井22
钦安殿素旗座井24
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泉28


天下
天下第一泉37
临汾尧井——天下第一井37
济南趵突泉42
镇江金山寺中冷泉50
南岳衡山水帘洞泉57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62
武昌卓刀泉65
呼和浩特大召寺御泉井68
庐山谷帘泉70
天下第二泉
——无锡惠山泉75
……

摘要
     北京皇家园林与泉 清朝时的北京皇家园林有“三山五园”,公认的说法是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今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三山五园遭受极大破坏。同治、光绪年间对“三山”进行了局部修缮,作为园林保存下来了,但圆明园成为废墟,畅春园遗址成为北京大学校址的一部分。 北京玉泉山玉泉 北京玉泉山在颐和园西侧。颐和园佛香阁与玉峰塔相互辉映,风光无限。其实颐和园里无塔,塔在玉泉山上,这在园林艺术中称为“借景”。乾隆营建清漪园时,佛香阁址原本是塔,塔将封顶时,乾隆下旨拆除,改建佛香阁。其中原因乾隆含糊其辞。人们猜测是因为玉泉山上已经有塔,再建一塔就“撞景”了,追求完美的乾隆乃改塔为阁,但毕竟造成了财力浪费,乾隆只好闪烁其词了。 玉泉山相对高度仅五十多米,但山形秀丽,山表林木葱郁,奇岩幽壑,风景不错。山上清泉甚多,共有十四股,所谓玉泉山玉泉,实为一组泉群。颐和园昆明湖水实际源自此泉群。 最早在玉泉山上建园的是金章宗完颜璟,他在此修建的行宫称“芙蓉殿”。金章宗为人行事颇似宋徽宗,一笔瘦金体书法也颇得宋徽宗神韵,世间传说金章宗是宋徽宗转世。传说金世宗完颜雍梦见宋徽宗来献宝,梦醒,宫人报喜称太孙诞生。这个太孙就是完颜璟。金元两代,玉泉山是皇家御苑。 明代时,玉泉山是京畿名山,对民众开放,佛道两教争相在山上建寺筑观,有华严寺、金山寺、普陀寺、观音寺、一笑庵、崇真观、吕公祠,等等。寺观云集山中,香火旺盛,颇有“仙气”。 到了清代,康熙在玉泉山建行宫,初名“澄心园”,后改称“静明园”。乾隆予以扩建,玉泉山又成为皇家御园。 康熙、乾隆都在玉泉山中有题诗,山上有崖刻乾隆诗:“象胁林园遍大千,偶然趺坐在山巅。壶中弱水三千尺,若个能撑无底船。”玉泉山之清泉,以南坡为最多,其中优选的一股泉水自石穴中涌出,形成水柱,高出水面一尺,金章宗命名为“玉泉垂虹”,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但乾隆对“玉泉垂虹”之命名颇不以为然,改名“玉泉趵突”,且题字刻碑并赋诗云:“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认为玉泉可以与济南趵突泉媲美。泉池临高坡,坡台立碑刻“玉泉趵突”,碑阴、碑侧刻御诗。高坡护坡下立二碑,一碑刻乾隆御笔“天下第一泉”,一碑刻乾隆御撰并书“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乾隆在碑记中说:“水之德在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轻,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故辨水者,恒于其质之轻重分泉之高下焉。”乾隆特制了一个银斗,巡跸各地时令侍者取泉水精量而得者,“较之京师玉泉之水,斗重一两,塞上伊逊之水亦斗重一两,济南珍珠泉重一两二厘,扬子金山泉重一两三厘,则较玉泉重二厘或三厘矣。至惠山虎跑则各重玉泉四厘,平山重六厘,清凉山白沙虎丘及西山之碧云寺各重玉泉一分”。乾隆认为,北京玉泉水质最轻,当居天下第一。人们好争第一,冠以“天下第一”的名泉甚多,但玉泉山的玉泉是乾隆御封的第一泉,这是其他名泉比不了的。此处提到的名泉,后文将逐一介绍。 乾隆游山玩水,尝遍天下名泉,而其饮茶格调之高,历代帝王无出其右者。乾隆烹茶品茗,对用水极其讲究,必是名泉之水、冬藏雪水或夏季荷露,非此三者不饮。乾隆饮茶讲究四美:水美、茶叶美、茶具美和环境美。玉泉山的泉水是清代宫廷御用之水,每天从玉泉山运八十车至紫禁城中。 玉泉在玉泉山下形成一片沼泽地,泉水富含矿物质,以此泉灌溉种植出来的水稻颗粒圆润,晶莹剔透,用于熬粥则汤汁澄清,呈绿玉色,油性十足,是定制朝廷的“御米”。玉泉水和玉泉稻有“京西双绝”之称。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刘秉忠奉旨营建元大都,依照风水理论,他选择相对高大、地表植被丰富的玉泉山作为“少祖山”,祖山流出的泉水为龙脉。沿泉水勘察,他认为中南海、北海等一片湖区乃龙脉凝聚之地,王气之所在,于是奏请在此营建宫殿,建元大都,得到元世祖批准。刘秉忠将华夏风水理论与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俗结合了起来。 中南海、北海、后海一片湖区,原本是永定河故道。永定河改道后,湖水之所以未干涸,是因为得到了高梁河水的补给,而高梁河水就是来源于玉泉山玉泉。玉泉水在玉泉山下形成沼泽,康熙、乾隆时期,将沼泽疏浚成静明湖。静明湖水与颐和园昆明湖相连通,再流向玉渊潭,谓之昆玉河。玉渊潭水再流向积水潭,成为中南海北海湖区的补给水源。故而有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没有北海,就没有北京城。”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