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第4版)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第4版)

  • 字数: 2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绪源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9117448
  • 版次: 4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新的方法对儿童文学作类型学研究,将儿童文学划分为"爱的母题"(内分"母爱型"与"父爱型")、"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探索了这三类"元主题"的美学特征。通过这样的研究,为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各类优秀作品找到了存在的"合法性",使人们对儿童文学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育性"或"娱乐性"等某一面,而能有一种全面深入的了解。
作者简介
刘绪源,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年生,祖籍浙江,长居上海。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主要学术兴趣在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及中国思想史。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有现代文学专著《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并评论集《文心雕虎》《儿童文学思辨录》,长篇随笔《逃出“怪圈”》《人生的滋味》《体而的人生》《苦茶与红烛》,书评书话集《隐秘的快乐》《冬夜小札》《桥畔杂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翻书偶记》《我之所思》等。 近五六年撰著的新书——现代散文史论《今文渊源》、与李泽厚对话《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如何登场?》、编选笺注的《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及《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美学专著《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回忆文集《前辈们的秘密》等,在学界与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2014年获首届蒋风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
目录
新版序
原序一
原序二
提要
绪论一个分类原则的提出
第一章爱的母题(上)
一、贝洛与儿童文学前史
二、慈母的心境与语境
三、“母爱型”作品的现代形态
四、文学功能与审美图式
五、儿童文学审美特征与“母爱型”作品的特征
第二章爱的母题(下)
一、贝洛与斯坦培克的比较
二、审美中的现实性:小矮人·夏洛·女巫
三、审美中的理性:科罗狄·罗大里·张天翼
(附)“精灵妈妈”与《哈利·波特》
四、“父爱型”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形态
第三章顽童的母题
一、教育主义的困惑
二、林格伦的意义与顽童母题的审美特征
三、《明希豪森奇游记》与儿童思维
四、《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与纯游戏精神
五、《彼得·潘》:童年的独立宣言
(附)“伪顽童型”与文学批评标准
第四章自然的母题
一、“三大永恒主题”与儿童文学的母题
二、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上)
——异化的现代人与审美的“超脱感”
三、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中)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新起源的“惊异感”
四、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下)
——类人的自然物与人类的“亲近感”
五、童趣:人作为自然的观照
(附)为什么不感人了
六、“自然的母题”的审美侧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