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将军县的脱贫攻坚

将军县的脱贫攻坚

  • 字数: 22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50266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开展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二是助力脱贫攻坚的红色文化;三是引领脱贫攻坚的革命精神。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开张脱贫攻坚的峥嵘岁月”“助力脱贫攻坚的红色文化”“引领脱贫攻坚的革命精神”等三部分,收录了已在《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扶贫》等报刊媒体上发表的文章30余篇。这些文章讲述了金寨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措并举抓扶贫,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走出了一条独具老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作者简介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是经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依托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建立的一所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是在中共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研究室、档案局(馆)、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目录
第一部分 开展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
打出“组合拳” 开启致富门——金寨县“六个一批”推进精准扶贫
推出一系列措施精准扶贫 金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已在老区金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挪穷窝 住新房 快脱贫——安徽金寨易地扶贫搬迁带动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金寨县八路并进抓脱贫首战告捷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调研报告
金寨脱贫之路
走进老区——安徽金寨篇 金寨县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
让村干部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革命老区要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
着眼基层实际,做好两大战略衔接
想良策妙计,施千方百计——金寨县改革开放40年,脱贫摘帽50万人
将军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回放”
第二部分 助力脱贫攻坚的红色文化
金寨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 切实抓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着力谱写六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篇章
红鱼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研究红色历史 开发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让革命文物说话,让红色历史再现——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老区脱贫要用好红鱼旅游资源
加速革命文化研究开发,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革命文学重要论述的收获与思考
让红色文化资源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关于金寨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
利用红色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金寨县红色资源利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安徽金寨:传承红色助脱贫
编制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六安革命老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不忘嘱托坚决把红色基因库建设好利用好
让红色文化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用好红色资源 加快老区发展
弘扬红鱼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
学习“七一”讲话 用好红色资源 加快老区发展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 推进学院发展——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为例
实施党建工作“领航”计划 当好红色“传人”
第三部分 引领脱贫攻坚的革命精神
坚贞忠诚 牺牲奉献 一心为民 永跟党走——永放光芒的大别山精神
弘扬老区精神,攻克坚中之坚——用大别山精神点亮金寨脱贫攻坚路
辉煌鄂豫皖 英雄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和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准确把握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
浅谈大别山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传承弘扬
摘要
     打出“组合拳"开启致富门 ——金寨县“六个一批”推进精准扶贫 金寨县牢固树立扶贫攻坚是优选民生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百姓欢迎的路子。该县紧紧抓住全国人大机关帮扶金寨实施“5+1”项目,省委、省政府实施“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和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全国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的重大机遇,创新扶贫思路、建立扶贫机制,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六个一批”措施,通过产业、项目、搬迁、兜底、智力、金融等方面推进精准扶贫。3年来,累计脱贫8.7万人,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7762元、增长12.7%,全县在册贫困人口减至10.6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8.1%。一、壮大产业“摘穷帽"金寨县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造血”功能的根本来抓,大力鼓励、支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本土产业。该县首优选行贫困户家庭情况区分,分类确定帮扶产业。把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措施,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一方面直接从事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从事劳务等方式增加收入。3年来,有1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了脱贫。 一方面,金寨县把旅游服务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在景区沿线乡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养生小院,鼓励他们从事乡村旅游服务,实现增收脱贫。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走上了致富道路。另一方面,金寨县把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创新措施,对那些没有劳动力及家庭成员存在重病、残疾的“失能”贫困家庭,尽力安排光伏发电这个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收入稳定的项目进行扶持。2014年以来,已对7807户贫困户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此外,金寨县还积极探索了以扶贫资金人股产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的扶持新方式。 同时,金寨县通过推进项目扶贫,夯实贫困户脱贫基础。近3年,全县累计争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00多个,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35处、河堤58千米,整修当家塘1305口,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治理流域面积70平方千米,修建村组水泥路1049千米,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36处,集中解决了一部分贫困群众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问题。二、易地扶贫“挪穷窝”推进搬迁扶贫,金寨县出台鼓励农民到中心村庄、集镇或县城购房(建房)奖励办法,实施库区移民避险解困、生态移民等项目,对居住分散偏远、地质灾害严重等生存条件较差村组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搬迁扶贫,并配套实施光伏发电、技能培训等扶持措施,让贫困户走出深山区、远离贫困。2013年以来,全县通过新建成移民新村3处,搬迁贫困农民1768户、6824人。 为了有效保障特困群体,该县在全面落实低保、合作医疗、农村保险、大病救助、产业保险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对那些基本生活仍然困难的特困群体,探索实施兜底扶贫。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建立起特困救助基金,随时解决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2014年底,全县一次性救助3000户特困户,2015年上半年临时救助特困户168户,共计投入50.4万元。三、智力扶贫开启“智”富门一是推进智力扶贫,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金寨县大力实施重大疾病防控、义务教育营养餐等一系列民生项目,认真开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中职学校免收学费等政策,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的教育资助工作。依托金寨职业学校等资源,在全县实行“1+1+1”培训,即让每1户贫困家庭有1人参加培训、掌握1门实用技术。计划4年内让全县所有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人得到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脱贫。3年来,金寨县通过培训转移就业2.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205人,基本实现了“进厂一人、脱贫一户”。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