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吾爱吾师 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
字数: 2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商品条码: 978757640307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为《吾爱吾师——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老师”采访集》书籍的再版,以2016年版本《吾爱吾师》为基础,对之前内容进行了补漏订讹。全书共计42篇作品,其中新增9篇关于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作品,采访对象分别为于悦、曾文科、蔡元培、任启明、张劲、周果、秦奥蕾、赵珊珊、方鹏、刘震等。记载了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评选活动获奖者的主要事迹。这本书中的采访稿也都是由法大的学生写就,学生记者们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们走近这些最受本科生喜爱的教师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人生历程,感悟他们如何由“经师”蜕变为“人师”。
目录
序
方尔加:哲学,一路走来,一生感受
郭世佑:相期千里至
宏结:生命流淌着隽永的歌
洪道德:润物细无声
黄东:黄冠野服史家晦朔,东风化雨法大春秋
姜振字:行走,在如风的岁月
焦洪昌:廿载杏坛苦耕耘,一片桃李笑春风
李建伟:平和的智者
李永军:平凡的艺术大师
刘家安:静水至深,流水至坚
刘心稳:努力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
刘艳敏:丹心热血沃新花
刘玉学:让知识润物细无声
刘震:幽默演绎哲学人生
……
摘要
方尔加 哲学,一路走来,一生感受 文/夏广兴 方尔加,哲学博士,著有《王阳明心学研究》《荀子新论》《将帅型企业家松下幸之助》《(道德经)意释致用》《儒家思想讲演录》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著,曾发表论文60余篇。1987~2003年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2003年调至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后在该院工作,2015年退休。其常通过鲜活的事例、通俗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获得对哲学的深刻理解。于2006年、2008年分别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1955年出生的方尔加,经历过那个动荡的年代,插过队,然后又在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哲学系,从此开始了学术生涯。如今年过六十的方尔加,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只是不知,那眼镜伴随他看过了多少著作、报纸、论文和世间的沧桑…… 求学生涯 一个感性的认识,一种“好奇”的心态,方尔加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报考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并顺利被录取,徜徉在未名湖畔和博雅塔下,开始了自己的哲学畅游。 高中毕业,年轻的方尔加来到平谷插队。那是一个思想匮乏的年代,“人活着会经常问为什么,问得越多,困惑也就越多,为什么也就越多”。正是在这种不断地思索和反省中,方尔加产生了对哲学最初的追求,并成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那时的哲学系还是单纯地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马列主义原著是哲学系的主干课。当时的方尔加并不是班里的好学生,甚至还一度沦落到几乎毕不了业的境地。当周围人都在埋头整理上课教授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时候,方尔加却在“感受哲学”,他把老师上课教授的内容想象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图像。颇为枯燥的马列哲学在他脑子里是鲜活的生活情景,儿时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或者是音乐情景的想象,都成了他感受中的一部分。恐怕也就是这样才有了后来方尔加与众不同的教授哲学的方法,有了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独特的理解和阐述吧。那时的他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也还没有形成“感受哲学的语言系统”,所以考试的成绩不是很好,自己在论文的写作方面也不突出。在别人看来,那时的方尔加或许就是一个头脑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想法的年轻人吧。 北京大学的课程是丰富多彩的,方尔加喜欢去旁听历史系、中文系的课,喜欢古典文学。令人吃惊的是,方尔加还经常跑去听生物学的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历史系时,方尔加也一直在寻找自己“感受哲学的语言系统”,努力将自己的想法诉诸文字,用别人可以理解的成体系的方法表达自己那独树一帜的“感受哲学”。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方尔加心情不是很好,因为自己没有一个好的成绩。博士,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奢侈的字眼。就在这时候,时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的石峻老先生和方尔加进行了一次“十五分钟”的谈话。石峻先生是有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他对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方尔加是在家人的鼓励下去石老家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十五分钟”的见面变成了“九个小时”的畅谈。后来,方尔加成了石老的学生。再后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每门课程都是优秀,提前学成出师,“布道”于众学子,讲授他的“感受哲学”。 用生活感受哲学 没有晦涩难懂的哲学语言,没有旁征博引,也没有很多时不时冒出来的专业术语,在方尔加口中,哲学不再那么神秘。方尔加是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他头脑中的哲学,用他自己对哲学的感受来讲解哲学,而不是用枯燥的文字和复杂的逻辑。他认为只有生活当中鲜活的例子才有穿透力和渗透力,才能让人真正对哲学有深刻的理解。他推崇王阳明,认为哲学是需要在生活中体验与理解的,而不是靠单纯的学习得来的,“知行合一”是优选的境界。在学习与讲解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方尔加发现自己很多独特的想法会和古人不谋而合,自己仿佛从古人那里找到了知音,能想象出古人在思考某个哲学问题时的心态和情景.然后表达出来。 “我非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方尔加很推崇梁漱溟的这句话,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研究问题”而非在“做学问”,也就是讲求实践。方老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写论文时只选择对读者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他认为做学问就是要追求这种东西,“理论不能老在书斋里面,科学理念也不能总是待在实验室里”,要改变现今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应该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儒家如何进入实际生活,为社会广泛接受,方尔加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理论的体系很严密,儒道法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儒家产生以后,普遍的问题就是实用性差,没有法家的实用性强,所谓“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因此,儒家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实儒家学人也想解决这个问题,虽然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