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歌翻译论

诗歌翻译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王东风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020668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从诗学的角度来研究西方诗歌的汉译,既有对百年西诗汉译的历史的梳理,也有对诗歌翻译方法现存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对于重新评估西方诗歌对中国白话新诗的影响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对于改进西诗汉译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西诗汉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诗歌翻译论》从诗学的角度对西诗汉译展开批评性研究,重新审视和梳理这段历史,尤其是五四时期的西诗汉译,探讨了西诗汉译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关系,展示诗歌翻译范式的更迭与方法的进步,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诗学问题及其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影响,提出改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理论上的探索验证于实践,旨在提出更符合诗学理念的诗歌翻译方法,构建西诗汉译的翻译诗学。
作者简介
王东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翻译界知名学者,著有《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和译者的文化态度》等多部专著,并发表论文上百篇。
目录
第一部分 文史篇
第一章 中国百年西诗汉译反思
一、当历史被问题化
二、当断代被问题化
三、当偶像被问题化
第二章 西诗汉译的范式更迭
一、佛经的范式
二、胡适的范式
三、闻一多的范式
结语
第三章 误区形成的误导
误区之一:理念上的矛盾
误区之二:语言上的误解
误区之三:语体上的错位
误区之四:体裁上的失配
误区之五:诗律上的无措
误区之六:功能上的混乱
结语
第四章 被操纵的诗歌翻译
一、五四时期西诗汉译是诗学诉求,还是意识形态诉求?
二、新诗诗体是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吗?
结语
第五章 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形成
一、为什么在中国新诗中除了自由体之外,看不到别的西方诗体?
二、主导新诗运动的《新青年》翻译了什么西方名诗?
三、是先有原创白话新诗,还是先有白话译诗?
四、白话自由诗真的是胡适“最早”吗?
五、思考
第二部分 诗学篇
第一章 拍子的翻译:以逗代步
一、格律的纠结
二、节奏的理据
三、量化的尺度
结语
第二章 以逗代步的可行性验证
一、重译《哀希腊》
二、重译《西风颂》
第三章 调子的翻译:以平仄代抑扬
小引: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盲区
一、英汉诗歌节奏的结构比较
二、英诗汉译的声律对应策略:以平仄代抑扬
三、诗歌翻译的难度量表
结语
第四章 以平仄代抑扬的可行性验证
一、再译《西风颂》
二、在自由诗中的应用
结语
第五章 诗意与诗意的翻译
一、诗意的生成
二、诗意是诗形对情意表达的诗化效果
三、诗意来自于诗歌中独有的文学性
四、意象还需诗化才可凝聚起诗意
五、译诗也应有译诗的诗意
结语
第三部分 译者篇
第一章 刘半农:诗体的纠结
一、刘半农译诗的三个阶段
二、韵体-归化翻译时期
三、散体-自由化翻译时期
四、歌体-准异化翻译时期
结语
第二章 朱湘:节奏的牵挂
一、朱湘翻译的一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二、对朱湘译诗的误读?
第三章 朱生豪:莎剧的再生
一、To be or not to be
二、引申还是不引申
三、重组还是不重组
第四章 查良铮:自由的诱惑
引言
一、韵脚的设置
二、节奏的营造
三、诗行的建构
四、意象的重生
五、美玉的微瑕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