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牛虻

牛虻

  • 字数: 27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 作者: (爱尔兰)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461931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必须走我自己的路,去追求我所看到的光明。”在19世纪的意大利,青年亚瑟因詹玛对他的误解痛苦时,偶然得知敬爱多年的神父也一直在欺骗自己。承受不住打击的他,愤然离开了家。13年后,一位化名牛虻的革命战士返回了意大利,积极投身革命。但在一次行动中,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见到了前来劝降的神父。原来亚瑟就是牛虻。
作者简介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1864—1960),爱尔兰有名女作家。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幼年丧父,家境贫困。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后曾在俄国圣彼得堡居住了两年,她在俄国期间认识了很多革命团体,回到伦敦后,接触了不少流亡伦敦的俄、意革命者,如恩格斯、赫尔岑、普列汉诺夫、马克思的大女儿艾琳娜等,被革命者的献身精神深深震动,为此写出《牛虻》这部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有名作品。 她还著有《杰克·雷蒙》《奥利芙·雷瑟姆》《中断了的友谊》等。
目录
第一篇 亚瑟
第二篇 重逢
第三篇 真相
尾声
译后记
摘要
     第一章 亚瑟坐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内翻看一堆布道用的讲稿,从里面找东西。这是六月份的一个炎热的傍晚,窗子都敞开着,而百叶窗却半掩着,为的是遮出些阴凉来。神学院院长蒙太尼里教士停了一下手中的笔,以慈爱的目光望了望正俯身看讲稿的亚瑟那长满黑发的脑袋。 “找不到吗,亲爱的?没关系,我可以把那个章节重写一遍。原稿可能已经毁掉了,可我却让你白白找了这么长时间。” 蒙太尼里的声音很低,但却浑厚、洪亮,音调清纯如银铃,使他的话语具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这是天才演说家的声音,富于抑扬顿挫。跟亚瑟讲话时,他的语调里总是流露出一种爱意。 “不,神父,我一定要找到它。我敢肯定你把原稿放在这里面了。如果重写,绝不会跟原来的一模一样。” 蒙太尼里又埋下头写东西了。窗外有只懒洋洋的金龟子发出令人昏昏欲睡的嗡嗡声,一个卖水果的小商贩悠长凄凉的叫卖声在街上回响着:“卖草莓!卖草莓!” “《论医治麻风病人》,找到了。”亚瑟迈着轻柔的步点穿过房间走了过来,这种步点老是让他家里的那些体面人物恼怒。他是一个身材瘦削的小伙子,不像19世纪3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倒像16世纪人物画上的意大利少年。从长长的眼睫毛和敏感的嘴巴一直到纤小的手脚,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轮廓鲜明、玲珑精致。如果坐着不动,他很可能会被当成一个女扮男装的漂亮姑娘。不过,一旦走动起来,他那轻快敏捷的动作会使人联想到一只没有利爪的温顺豹子。 “真的找到啦?亚瑟,你要是不在跟前,我可怎么办呢?我老是丢三落四。好啦,现在我不打算再写了。咱们到花园里去,我给你辅导功课。哪个地方你不懂呢?” 二人步出房门,来到了冷清、阴沉的修道院式的花园里。神学院的校舍原先是多米尼克教派的一个修道院。两百年前,这四四方方的园子整齐划一,艾菊和薰衣草修剪得短短的,两旁生长着笔直的黄杨树。如今,弄花务草的白衣修士们已长眠于地下,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在这迷人的仲夏傍晚,芬芳的草药仍鲜花盛开,只是再没有人采花制药了。一簇簇野生野长的欧芹和耧斗菜填没了石板路上的缝隙,院落中央的那口井也被羊齿草以及乱蓬蓬的景天遮掩住了。玫瑰花长得杂乱无章,长长的枝茎横跨小径;大朵的红色罂粟花伏在旁边的黄杨树丛里极为醒目;高大的毛地黄低垂着脑袋,耸立在杂草之上;那株从不修剪,也不开花、不结果的老葡萄蔓,从无人理睬的枸杞树的枝杈上倒挂下来,缓慢、忧郁地一个劲摇晃着叶状的头。 在一个角落里长着一株巨大的夏季开花的木兰树,树叶黑乎乎地把它点缀得像一座塔,星星点点地显露出一朵朵乳白色的花儿来。一条粗糙的木凳靠树干放着,蒙太尼里坐在了上面。亚瑟在大学里攻读哲学,读书时遇到了难题,特意来向神父讨教。他从未在神学院求过学,但蒙太尼里对他而言就好似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如果没有事情需要我留下,”待书中的章节解释清楚之后,亚瑟说道,“我现在该走了。” “我不想再工作了,倘使你有空,希望你能多待一会儿。”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