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洞见 领导者决策与修炼 升级版

洞见 领导者决策与修炼 升级版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项保华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258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企业经营的视角,以简约凝练的笔触,探讨领导者决策洞见的修炼问题。
全书分四篇共八章:
决策前提——目标定位、价值排序;
决策依据——事实真相、情绪感觉;
决策情境——受限决断、社会互动;
决策践行——行思习性、组织惯例。
通过揭示体现在决策初心、判断、选择、落实背后的人性特征与事物规律,为提升个体及组织的决策管理水平与能力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导。
作者简介
项保华,生于1957年,上大学前务过农、做过工、当过中学教师。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先后于1982年1月、1984年10月、1991年5月获工学电机学士、管理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1996-2001年担任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管理科目的命题组组长。 198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学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学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组成员。 2000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讲EMBA、MBA“战略”与“决策”课程,多次获复旦大学柯达、花旗、“MBA受欢迎老师”、“EMBA优秀教师”等教学奖。 负责完成国家基金与企业委托咨询等20多个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各类成果奖近30项,出版著作18部,其中包括近年完成的《战略管理》、《决策管理》、《管理之理》以及《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等。
目录
引子——洞见照亮前程
第一篇 决策前提——初心
第1章 目标定位
人生追求
成功:须节制无度欲望
幸福:接受不幸福现实
快乐:不期而遇方自在
自由:学会舍弃与放下
健康:重在防患免无妄
平衡:进取还需能知止
企业经营
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
发展路径与内心
当下拍板与方案搜
需求不明与风险规避
产品报价与价值创造
产业规律与创新转型
……
摘要
     第1章 目标定位 本章讨论的目标定位,通常涉及对现状、理想及两者之间差距的评估。现实中,当差距大到足以引起重视的程度时,人们自然就会想要做点什么,即采取决策行动。这里所提到的“想”“要”“做”等,实际上就隐含了对于决策目标的考量。 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想要的,涉及希望、理想、欲望、渴求等,如增加收益、改善现状、逼近理想、缩小差距等;另一类则是回避不想要的,涉及各类戒规、律令、禁忌、避讳等,如降低风险、防止危机、避免意外等。 “要”与“不要”,是对目标的最本质与最直白的表达。例如,平常人们谈到的,“有什么不要有病,没什么不要没钱”;企业战略决策考虑的,追求持续发展,防止败落消亡。无意中,人们会太多关注“要”,相对忽视“不要”。 目标定位,难在适度。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对正面想要的过度追求,结果酿出了自己原本不想要的苦果。例如,为应对市场爆发性增长,过度强调规模快速增长,不惜高负债扩大产能。这样,一旦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后果堪忧。 在影响目标确定的众多因素中,有些是人们大脑能够意识到的,另有些则是在不经意间进入大脑思考之中的,它们对目标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决策目标,若能自问“这真的是我内心所追求或需要的吗?”或能厘清这一点。 人们很想要、很想做的,通常也会被认为,这就是内心追求或希望所在。新近研究表明,很想要、很想做,甚至忍不住、熬不牢,急切地想采取行动,实际上就只是一种对行动本身的习惯性渴望,而对这种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并不一定真的为人们所需要。 关于是否内心真正需要的思考,涉及目标“值不值”的判断。对于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在这看似主观随意性的背后存在着内在的客观逻辑性。 决策不仅要思考“要不要”“做不做”,更要考虑“值不值”“该不该”,甚至还要考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更值、更该的问题,也就是多目标冲突时,如何进行轻重缓急、先后主次的排序问题,这是本篇第2章价值排序要讨论的。 考察目标定位,挑战在于,资源、精力有限,多属性决策,从何入手,如何取舍,方可达成良性循环。例如,目标多元,难以兼得,需考虑放弃什么;主体多元,多有互动,需关注如何共生;环节多元,瓶颈永存,需想清如何把握。 将个人、企业、系统均当作有机生命系统看待,其所关注的目标内涵,自然会不同于简单的机械线性思维。更大、更快、更多等线性追求,需要被适度、适当、适合等取代;持续、协同、共生成为主题,防患考虑的冗余储备或成标配。 人生追求 人生追求,质言之,无非是活着、活好、活久。关于活着与活久,关键是健康、平安、不死,这容易达成共识,似乎不太会有什么争论。而关于活好,就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包括成功、幸福、快乐、自由等。 作为逆向思维,考虑人生追求还需弄清,什么将会破坏活着的过程,导致不可持续或者失去意义,这就是人生决策需要避讳什么。例如,不为过往已失去的后悔,不为未来求不得的难受,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以做到真正自在地活在当下等。 P10-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