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说眉山

诗说眉山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62248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散文,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和十八章。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对眉山怀有深厚情感,所以本书写作对象均为眉山市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作者对各大旅游景点进行描述,以古人的诗句为题,引入旅游景点,再引出古代诗人创作的与景点有关的诗词。对于比较有名的诗人如苏东坡,则详细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原则上忠于历史典籍,对每句诗词都力求出处权威,不编造故事,使旅游景点和后人对诗人的评价真实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张忠全,四川眉山市人,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曾任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眉山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三苏研究,发表《苏轼的题画诗》《苏轼的经济思想初探》《三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等论文百余篇,出版《苏东坡寓言选译》《少年苏东坡》《三苏祠志》《苏轼全传·故乡情愫》等专著近十部,与人合作出版《苏沈内翰良方校释》《三苏文化与眉山现代化》《千年英雄苏东坡图传》《苏轼为官之道》等专著十余部。
目录
第一章千载诗书城
第二章三苏祠
第三章三苏
第四章木假山
第五章远景楼
第六章玻璃江
第七章蟆颐观
第八章苏坟山
第九章老翁井
第十章孙氏书楼
第十一章中岩寺
第十二章唤鱼池
第十三章牛头洞
第十四章大雅堂
第十五章龙鹄山
第十六章瓦屋山
第十七章彭祖山
第十八章黑龙潭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千载诗书城 孕其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眉山是“千载诗书城”,不是眉山人自己说的,也不是行政部门命名的,是南宋大诗人陆游赞誉的。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入蜀,先在四川宣抚使王炎手下干事,后奉命到成都,在成都知府、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手下干事,任锦城参议。 陆游一生勤于写诗,现存诗歌九千多首。到蜀地之后,也写了不少的诗,他将这一时期的诗作编为《剑南诗稿》。在《剑南诗稿》卷七中,有一首诗,题名《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全诗为: 万里桥边白版扉,三年高卧谢尘鞿。 半窗竹影棋僧去,满棹苹风钓伴归。 看镜已添新雪鬓,听鸡重拂旧朝衣。 故人零落今无几,华表空悲老令威。 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高台老仙谁所写,仰视眉宇寒峥嵘。 百年醉魂吹不醒,飘飘风袖筇枝横。 尔来逢迎厌俗子,龙章凤姿我眼明。 北扉南海均梦耳,谪堕本自白玉京。 惜哉画史未造极,不作散发骑长鲸。 故乡归来要有日,安得春江变酒从公倾? 诗的前八句我们不管它,因为那是说他居住在成都万里桥边的状况及感受,与眉山无关。后面的十六句则写了三层意思:一是写眉州城,并向世人夸赞其为“千载诗书城”;二是写在披风榭拜高台老仙东坡先生遗像;三是怀念自己崇拜的偶像苏东坡。 这首诗写于淳熙四年(1177),其时范成大奉召回京,陆游送他到眉州,直到青神中岩寺,并在中岩山上盘桓两日才分别。从范成大的笔记《吴船录》看来,他们从成都乘船南行到眉州,曾弃舟登岸游览了眉州城。他见到的眉州城是这样的:城中荷花特盛,处处有池塘。城区的街道,皆是石板铺设,最为雅洁。他没有提到披风榭,可见他们当时没有登披风榭。陆游登眉州披风榭,应该是在中岩与范成大分别后返回成都途中,到眉州城内凭吊东坡先生的遗迹,才去参拜的。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诗人说眉州这块土地,是一块孕育奇才、蓄养秀杰之士的好地方,充满勃勃生机,诗书气息已经延绵一千多年了。眉山因为出了苏东坡,出了三苏父子,陆游因为崇敬苏东坡,崇敬三苏父子,所以将眉州(山)誉为“千载诗书城”。 陆游对眉山的赞誉已经快八百五十年了,长期以来,眉山人对此并不十分感兴趣,除在《眉州属志》《眉山县志》有提及外,其他文献资料好像没有提到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至今还没有涉猎到。直到1992年眉山举办第二届东坡文化节前,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千载诗书城”作为显著标志,彰显给世人,以提高眉山人对本地文化、三苏文化的认知度和自信力。笔者被派去北京请全国政协副主席、大诗人、大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题写了“千载诗书城”五个字,到四川大学请书法教授周浩然先生写了陆游的诗。在老城区的北门外修建了诗碑,碑面刻赵朴初书写的“千载诗书城”,碑阴刻周浩然书写的陆游诗。当时的诗碑修建处是一处空旷的地带,诗碑修好后,显得高大耸峙,很是气派。但不久,这儿就成了交通枢纽地,楼盘街道拔地而起,诗碑有掩蔽之势。2019年,城建部门对诗碑周围环境进行了整治,使诗碑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就是北门诗碑的由来。 陆游登眉州披风榭。时间应在东坡先生仙逝后的七十六年。那时眉州就有披风榭,就有纪念东坡先生的场所了。眉州城内高台上的披风榭,其位置在什么地方?谁建的?体量多大?形制如何?这些问题,古代诗文中没有记载,史志书上也没有说法。《眉州属志》《眉山县志》上有记载,说是南宋时眉州太守魏了翁疏凿州衙背后的废沼泽地为环湖,其地当在现今老城商业街以北、红星路以南地区;还将挖出来的泥沙堆在环湖边,“作裂眉状”,就像人的眉毛一样,眉山人将魏了翁的山堆称为“眉山”。这与眉山这个地方称为眉山没有关系,因为眉山由青州改眉州是在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三年,即公元554年。由通义县改称眉山县是在宋太平兴国元年,即公元976年。魏了翁在湖畔的高台上重修了眉州披风榭,并仿照古披风榭,绘制东坡遗像。“榭之上亦有楼一楹,登楼遥望,鳞塍绣壤,悉在目前。可谓绿杨城郭,大好河山,皆饶有天然画意,亦一巨观也。”陆游登眉州披风榭时,魏了翁才两岁。所以,陆游所登的眉州披风榭绝对不会是魏了翁的披风榭了。不知到什么时候,魏了翁疏凿的环湖湮没了,变成了农田,披风榭也失去了踪迹。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眉州人为纪念苏东坡、陆放翁和魏了翁,在三苏祠内瑞莲池北岸修建了披风榭。但古时的披风榭什么样无从查考,东坡像绘于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所以,三苏祠内的披风榭上一直未绘东坡像,人们登披风榭就无法拜东坡先生遗像了。1982年,三苏祠在披风榭北面的水池中雕塑了一尊东坡盘陀坐像,弥补了历史的遗憾。人们登披风榭,就可以拜东坡先生遗像了。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