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觉悟 决策行思智慧养成 升级版

觉悟 决策行思智慧养成 升级版

  • 字数: 1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项保华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64258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企业管理者自我超越,探讨智慧决策觉悟方法,修炼基于潜意识的决策行思智慧。全书分四篇共八章:放下自我——不猜不预设、无知无不知;创造价值——贡献在外部、顺势而不争;知止不殆——凡事皆有度、底线不可违;与时偕行——共创出奇迹、反脆活久远。通过揭示体现在觉悟主体、目标、约束、应变背后的行动智慧,为管理者把握“人、事、物”内在规律,构建创意解题方案,提供实践性操作指导。
作者简介
项保华,生于1957年,上大学前务过农、做过工、当过中学教师。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先后于1982年1月、1984年10月、1991年5月获工学电机学士、管理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1996-2001年担任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入学考试管理科目的命题组组长。 198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学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学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组成员。 2000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讲EMBA、MBA“战略”与“决策”课程,多次获复旦大学柯达、花旗、“MBA受欢迎老师”、“EMBA优秀教师”等教学奖。 负责完成国家基金与企业委托咨询等20多个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各类成果奖近30项,出版著作18部,其中包括近年完成的《战略管理》、《决策管理》、《管理之理》以及《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等。
目录
引子一觉悟无知开启智慧
第一篇放下自我(决策前提)
第1章不猜不预设
空杯不预
预设是什么
专注不预设
无知与有知
无预设提问
提问与换位
谦卑与自信
不猜多尝试,
猜测需论证
承担不解释
期望与失望
预设与猜测
无知与智慧
观照不评判
……
摘要
     第1章 不猜不预设 除非你忘掉自己所有的希望、理想和标准,全神贯注地倾听,否则,你不可能洞察真相,认清事实。 ——马斯洛 智慧决策,需要了解落地情况。为了获得没被人们主观扭曲的源头信息,必须秉持纯净平等心,不加评判地观察倾听,以透过事物的虚幻表象,认清其本来的真实面目,做出反映事物因果规律的决定,采取行动将决定落实到位,从而自然达成预想的结果。 当你主持决策论证会时,是否希望听到更多意见,以利规避决策陷阱,让决策考虑能够更周全?希望听到各种不同意见,获得更全面的决策信息,这是你召开论证会的初衷。“今天的决策很重要,请各位发表意见!”你一说完,与会者瞬间变得一片沉默…… 你的有意识提议,并没有得到回应,你知道为什么吗?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听到不同意见时,你的习性反应有着怎样表现?你是否会马上反驳?与提出意见者争论,希望能争出个是非对错,分出个真假优劣。你在多数情况下,是这么做的吗? 你的争论、反驳,依据的是什么昵?你是因为想了解更多情况,希望听到自己所不知晓的信息,才召集大家开会的。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给出你没有注意到的观点,正好符合你的论证会初衷,你怎么又会加以反驳呢?这是否表明,你压根儿就不想听意见呢? 在你的有意识中,很想听意见;但无意识表现,似乎不想听意见。你认为,是这样的吗?你参与会议争论,争辩到最后,谁胜出的多?看到这个问题,你心中是否有点小窃喜?似乎每次争论,最终总是你获胜。你是凭什么获胜的呢?是你把握了事物真相? 这是否表明,在决策论证会前,你心中早有主见,根本无须听意见?真理,表面上掌握在权力者手中,实际上却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每遇争论,都是你胜出,好像真理一直站在你这边,是否有点不寻常?你年长资深或位高权重,会不会大家无意中让着你? 遇到不同意见,马上就反驳,而且总想证明自己对,这种不假思索的习性反应,若出现在决策者身上,自然就会引发人们的习性回应——这就是觉得没必要发言,发言等于是自讨没趣。由此看来,前面提及的论证会,遇到“一片沉默”,似乎并非偶然。 为了听到不同意见,获得事物真相,关键在于放下成见,不加判断,不做过滤,全然接纳。秉持纯净平等心,采取“不预设、不猜测、不评判”的做法,可以消解习性反应,去掉无意中存在的分别心,以对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加主观杂染,纯净观察倾听。空杯不预设 空杯,倒掉有形的杯中水,看似比较简单,但却需要突破无形的行思习性,从惯常的增加杯中的水,变成减少杯中原有的水。作为一种隐喻,习性就代表着一种过往历史的沉积。习以为常,会有碍新的决策行思智慧之养成,这是空杯所遭遇的隐形障碍。 预设,是内置于潜意识中的各种知识、经验、技能等的总和,它帮助我们自如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不必时刻紧张,思考担心下一步该怎么办。预设只代表过去有效,不等于今后一定可行。面对无常变化,未来充满不确定,智慧决策必须做到“不预设”。 预设是什么 听到不同意见,你想马上反驳,请先暂停一下,稍作思考,反驳到底凭什么?为什么?你的“反驳”念头,是不是代表了一种判断?这种判断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出自你的过往经验或习性反应?你所依据的,是属于事物的本来?还是仅仅主观预设? 有时,你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情况,掌握了比别人更全面的信息,有必要对别人的说法加以纠正。你是否知道,别人对此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别人看到而你未知的情况存在?你抱纯净平等心,不加判断,认真倾听,会不会让人更愿发言? 历史不会重复,都从当下展开。企业或人生经营,往前走均是新路。放下自我,空杯不预设,才可丢掉包袱,潇洒无羁前行。面对无常变乱新情况,有时看起来曾似相识,就想借鉴过往经验,过去怎么办,现在仍然怎么办。实际上,此时就己陷入预设。 P8-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