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出心无力

走出心无力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 作者: 林音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68328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面对普遍困境,这本书教会你治愈自己。 你是否也时常陷入深深的无力感当中?对生活失去了掌控,倦怠、难过却依然要表演微笑,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却没有人能理解,每一次前行都感到无比艰难,寸步难行。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状态,那么这本书也许可以让你的绝望与不幸,成为你拯救自我的幸运与契机,让你从“心无力”的状态中重获“心”生。 2.无力感的五大来源,找到共鸣,看见另一个自己。 本书通过心理工作者林音与五位深受心无力困扰的年轻人的对话,对自我PUA、空心人生、微笑抑郁、快乐无能和恋爱失格五大主题进行深入探索,以对话的方式,给你带来沉浸式体验,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在他们的对话中,能看到林音对人们共同面对的心理困境进行细腻的解剖和分析,也可能看到一个被娓娓道来的自己。 3.陪你一起深刻地理解自我、接纳自我。 无论是面对原生家庭的困境,还是面对当下的难题,最终都需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能量。这本书帮你找到解决关于自我定位的迷茫和困惑的方法,陪你一起一次又一次地勇敢尝试,告别内耗,唤起被掩盖的内在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内容简介
你是否时常被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包围,陷入空洞与迷茫,无法继续前进?面对现实,你是否会被深深的焦虑和恐惧裹挟,开始自我厌恶,并感到无可适从?你又有多久,没有体会过发自内心的快乐,或者为什么人,什么事而心动过了?你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如果说,“肌无力”形容的是人的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没有力气,是身体的易疲劳,那么“心无力”就是指人们内在力量的缺乏。间歇性的“心无力”已然成为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人的一种心理常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如何保持内心与外界,理想与现实的平衡?要如何找回对生活的动力与激情,找回那个失落已久的真实自我呢?这是一本心理自助指南,献给面对当今诸多变化和挑战的现实世界的人们。林音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她也曾陷入严重的“心无力”状态,亲自感受和经历过“心无力”的体验。历经数年的内心挣扎和探索努力,她终于能够面对和克服“心无力”,并重获“心”生。全书通过林音与五位“心无力体验者”的对话,对“自我PUA”“空心人生”“微笑抑郁”“快乐无能”和“恋爱失格”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对人们共同面对的心理困境进行了细腻的解剖和分析。这本书将通过对“心无力”问题的抽丝剥茧,步步深入,通过对话带领你穿越内心深处,拨开重重迷雾,寻找多年来内心困扰的根源,帮助你走出“心无力”的状态,让你逐渐从无力变得有力。在这个充满重重挑战、纷繁复杂的世界,在容易“心无力”的时代,陪你一起寻找和塑造一颗不被焦虑控制,不被虚无裹挟,丰富、强大且拥有力量的心,重获“心”生。
作者简介
林音,心理工作者,存在主义者。做过记者、编辑,后投入心理学行业,现为心理咨询专业硕士在读。 曾任知名心理学平台内容主笔,沉浸于心理学相关内容创作数年,以笔名“蓝莓小姐”活跃在各大平台,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公众号,新浪、腾讯网等网络媒体及《青年文摘》等杂志转载,影响了数千万读者。现继续从事专业领域实践和心理学书籍、视频等内容创作。 一直行走在探索“人可以怎样存在”的路上,凝视深渊,也仰望太阳。一生信奉爱与自由,向死而生。始终相信,人所有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活出真实自我,“成为你自己”。
目录

第一章“心无力”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第二章自我 PUA 01 内耗型人格:你最*大的敌人,便是你自己 02 极*度厌恶自己,是因为带上了“负面滤镜” 03 否定惯性:如果没被爱过,就不会懂得自爱吗 04 脆弱的地基:为什么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则不堪一击 05 自爱的转折点:不是你的错,就不要承担 06 偏见的真相:大部分人对你的评价,与你无关 07 投射性指责:那些指责你的人,可能是在逃避责任 08 克服“自我 PUA”的关键:建构一个内部评价体系 09 想变得更好,反而要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10 接纳自己不意味着不改变,反而让人更有力量去改变 11 最终能够拯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第三章空心人生 01 间歇性心无力:被倦怠感毁掉的人生 02“过劳”的快生活,只剩下空洞 03 人生没有绝*对的落后,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04 流水线产品:优*秀的做题家,为何变成了“行尸走肉”? 05 抹掉自我,你在为谁而活? 06 一个人一个活法,你不是所谓的失败品 07 同质化地狱:内心空虚的我们,需要“沉思的生活” 08 内卷竞争下的“情感钝化”:我们都是孤岛 09 心无力的本质:信仰缺失,是一种“心病” 10 有目标的人生:心之所向,即是归处 第四章微笑抑郁 01 高功能抑郁:表面笑容满脸,转身却只想消失 02 双面人生:人人都是好演员 03 为何抑郁?谁给你安了一个“*巧听*话”的人设? 04 太懂事的孩子,大多不健康 05 抑郁是因为太脆弱?不,是因为太坚强 06 微笑面具有好处?要克制情绪,更要学会表达 07 抑郁是怪物?不,它或许是一个人涅槃重生的机会 08 抑郁可耻?身边人的无知,是压垮抑郁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09 克服抑郁:爱是最*好的药,最后的堡垒 10 疗愈的本质:我爱白天的你,也爱黑夜的你 11 你是普通人,也是勇士 第五章快乐无能 01 快感缺失:你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真实的快乐了? 02 疲惫的真相:一眼望得到尽头的人生 03 不快乐的本质:被压抑的天性 04“永不满足”,才是一个人内心最*大的损耗 05 要比较的话,就全面彻*底地比较吧 06 不要成为“受害者”,警惕“自我中心意识” 07 在疯狂劳动的同时,不要丧失童心的本质和原始的快乐 08 快感不等于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精神上的平和 09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持续的快乐,叫心安理得 第六章恋爱失格 01 高依恋回避者:逃避,是永远的人生主题 02“若即若离型”恋人,本质也向往亲密关系 03 在感情中强调“边界感”,是害怕因为他人丧失自我 04 追求心理舒适度:缺乏安全感的人,随时准备逃离 05 寻求稳定的“情感客体”:像大树一样的存在 06 真实,是克服一切感情障碍的通行证 07 要想拥抱大树,首先要让自我强大 08 两性关系模型:谁在影响你对异性的态度? 09 契约恋爱,一步步打破“爱无力”魔咒 终章 30 岁,我决定过一种“不无力”的人生

摘要
     近几年,当“抑郁”“躺平”“内卷”这样的字眼反复出现在社交媒体和大众面前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年轻人显露出的这种抑郁与无力的状态越发严重。对于他们,“活着”这件事,仿佛变成了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之一。 这并非某个个体的感受,人们似乎陷入了相似的心理困境一一种集体的“心灵的焦虑、空虚与疲乏”正在发生。即使是每日出入高档写字楼,周旋于各种“成功人士”中间,看似光鲜靓丽的年轻人,实际上也时常感受着来自内心巨大的倦怠与困顿。很多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能感觉到间歇性的无力感。 那么,本应有广阔天地和美好未来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精神危机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悲观,丧失活力,没有欲望,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呢?“心无力”具体有哪些表现? 优选的特征就是:累。即使没做什么事,没遇到特别大的坎,也会突然感到心累,极易疲劳。 ·无意义感:做什么事情都感觉没有意义,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很容易空虚。 ·回避亲密社交:易感到孤独,即使如此也倾向于远离人群,不会主动寻找建立社交和亲密关系。 ·倦怠感:最开始会充满激情,但激情会很快覆灭,对一直喜欢的事情也容易产生倦怠。 ·拖延倾向:面对事情不想处理,能拖就拖。面对一点小的困难,都会觉得难以招架。 ·自我价值感低:容易被他人评价影响,自我否定,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难以快乐:缺乏对大部分人和事的内在激情,情绪低落,觉得生活没什么乐趣。 什么样的人容易“心无力”?这是复杂多变的时代和环境共同造成的心理挑战。 “成年早期”的压力巨大,面临自我与传统的抗争,婚姻和事业的双重挑战。 “心无力”,多见于25~35岁、处于心理学上“成年早期”的人们。 这个人生阶段,人们面临着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任务和压力。这个时期,我们要使自己的行为与成人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独立个体。 这个时期的一些年轻人不再把社会的要求当作自己的人生标准,不按部就班,人生节奏和轨迹与传统观念、固化的标准、他人的期待不再符合,他们就会在现实层面遭遇诸多的精神“围剿”与攻击——催婚催生。“你为什么不如别人?”“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你为什么不早点成家立业?” 很多人在面对严重催婚或者情感绑架时,异常痛苦,甚至因此抑郁。有人则无法寻求职业上的突破,陷入事业瓶颈期。除此之外,人们还要努力建立亲密的、成熟的人际关系,以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否则,就会被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空虚感笼罩。因此,人的内心冲突变得尤为复杂和严重。 再加上外界日益复杂的环境和时代的变局制造着各种挑战和冲击,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成年早期”是对于一个人抗压力、自我疗愈能力、心理韧性的重大挑战。 高度商品化社会和过度比较竞争造成内心的空虚与无力 流水线的社会很容易“生产”抑郁者和厌世者。 在高度的商品化和竞争中,人本身也变成了商品。当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刻都被商品化,人内心的自主、独立和安宁便被剥夺,取而代之的是的利益至上和对市场价值的疯狂追求。 首先,社会阶层固化让一个人突破所属社会层级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很多人对未来悲观。即使他们并不喜欢朝九晚六的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工作内容固定单一,却又无能为力。哪怕是很多优秀的名校毕业生和职场精英,也为“财务自由”“社会分级”等问题焦虑着。伴随着物质层面的不安全感,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生活水平差距的比较,心理层面的扭曲与瓦解也在被逐渐放大。 泛滥的成功学和“财富自由学”让我们投入改变自身命运、获取成功的大军中,但实际上,你的人生可能非但没有大的改变,而且还被集体营造的焦虑和虚无裹挟。“鸡娃”“内卷”“996”,我们在追求更多的物质,内心却变得很难快乐和满足,最后麻木到成为行尸走肉,直至崩塌。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