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 字数: 3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74347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以“‘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为主题。第一篇近期新进展,主要综述了2020—2021年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国际新动态、政策指引、学术支持、技术发展、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第二篇认识与思考,主要探讨以城市为主体的减碳策略.详细解读将城市建设成为宜居、韧性、智能城市的发展趋势。第三篇方法与技术,提出试点监测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第四篇实践与探索,总结了具体行动与成效,提出了8点围绕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政策建议。第五篇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21),选取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城市关键排放部门指标进行特征分析,研究优地指数各类城市的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发展潜力。
本书是从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推荐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近期新进展
1《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概览
1.1编制背景
1.2框架结构
1.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21》热点
22020—2021年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2.1宏观动态:共商气候变化行动
2.2政策动态:共推碳中和法案
2.3实践动态:共建零碳城市
32020—2021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政策指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3.2学术支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3技术发展:加快节能减排进程
3.4实践探索:示范节能减排建设
4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实施挑战
4.2发展趋势
第二篇认识与思考
1碳中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
1.1碳巾和承诺的兑现关键在城市
1.2城市的低碳转型之路
1.3基于城市共性的减碳路径
1.4以人为本是低碳生态城市的灵魂
1.5黄河中游城市碳中和路径
2以城市为主体的(30·60)战略
2.1以城市为主体的(30·60)战略
2.2识别城市碳中和的认识误区
2.3建筑行业是决定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
2.4碳汇的负面清单
3中国现代健康城市发展趋势
3.1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方向
3.2迈向韧性城市
3.3建筑节能减碳
3.4城市间交通便捷且低碳化
3.5从废弃物处理与市政角度看减碳
第三篇方法与技术
1碳减排目标融入空间规划环评的几点思考
1.1空间规划及环评要充分体现碳减排目标
1.2低碳生态目标下空间规划环评与双评价的协同
1.3碳减排目标的空间规划环评的多空间尺度重点和一致性分析
2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2.1引言
2.2方法和材料
2.3结果和分析
2.4小结和建议
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小水源地生态修复绩效评估
3.1研究区概况及保护行动
3.2研究方法
3.3结果
3.4结论与讨论
4国际双碳形势分析与油气行业转型发展路径探讨
4.1碳达峰国家阵营现状分析
4.2国际碳中和主要形势分析
4.3双碳目标约束下油气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探讨
4.4对中国油气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5重点行业碳排放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设计思路
5.1试点监测的意义和目标
5.2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设计关键要素考虑
5.3试点监测技术方案要点
5.4试点监测实施建议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1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1.1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评估研究
1.2深圳海绵城市建设示范
1.3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效保护机制研究——以千岛湖水基金试点项目为例
2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专项案例
2.1北京市碳达峰的实施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
2.2双碳背景下建筑领域低碳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2.3东莞国际商务区低碳规划研究实践
2.4公共自行车发展的太原模式
3碳达峰碳巾和路径专项案例
3.1区域碳达峰碳巾和推进情况
3.2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现状
第五篇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21)
1研究进展与要点回顾
1.1方法概要
1.2应用框架
22021年城市评估
2.1中国城市总体分布(2021年)
2.2各类城市常住人口动态特征(2010—2020年)
3碳中和背景下的优地指数分析
3.1能源:能耗强度与增长趋势
3.2工业:产业结构与终端用电结构
3.3建筑:人均生活碳排放
3.4交通:绿色出行
4小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