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工作中,看到中国

在工作中,看到中国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217407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工作,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在生活中都是被摆在首要位置的。 为了更好的生活,几代中国人都在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变化,不曾停歇,也不能停歇。 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个体延续一生的功课,也是家庭、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赖以运行和前进的本源。 在大多数时间,工作都与我们的生存直接相关。无论我们是在主动寻找一个谋生的饭碗、不断追求自己钟爱的事业,还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甚至消极逃避,它都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精选网易人间“寻业中国”社会征稿,一览当代中国各行各业的行业细节、人际关系、职场规则……三百六十五行的酸甜苦辣,折射当代中国的社会百态 ★22种职业,22个关于“工作”的真实故事:信用卡业务员、企业高管、创业公司员工、麻醉医生、个体批发商、杂技演员、麻醉医生、app内容审核员…… ★劳动者的合唱:来自“草根”劳动者的声音…… 我们做着最普通的工作,却汇集成了这个时代。 在工作中,看见真正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书稿精选自网易非虚构公众号“人间thelivings”,其“寻业中国”栏目中发表的系列征文稿件,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自己或周围人工作的口述:农民、app内容审核员、销售、历史老师、海员、黄金分析师、开锁匠、基层社区调查员……这些劳动者们或被时代裹挟,或是迎澜而上;或主动追求自身理想,或无可奈何生存所迫;或在本业中找到生命价值,或在迷失后重寻人生意义。他们的经历演绎了不同职业的酸甜苦辣,他们的工作支撑起这个社会的平稳运转,他们的故事万花筒一般映射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在这些“真实的故事,真正的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生动的当代中国,或许,也能重新思考“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简介
“人间工作室”是网易文创旗下的老牌UGC内容栏目。创立于2015年8月8日,截止到2020年底,共发展出包括人间、戏局等品牌的全方位现实主义题材内容矩阵。 目前“人间”已为华语市场现实主义题材(非虚构品类)头部平台。 本书为其向全社会征稿的栏目“寻业中国”精选。
目录

潮来潮去
一个黄金分析师的自白/林尘
回不去的海外置业捞金年代/雷霆
直播时代前,电视购物曾经的辉煌/陈泳振
淘宝来了,线下实体店就死了/夏莉莉
匠人之魂
40年的开锁师傅,“开的是命”/刘瀚
我在大山修风车/苗大侠
天涯海角
金沙江河谷里的孤寂守站人/杨华
小城的杂技小演员,能走去哪儿?/草莽冬晴
海上春秋,海员“何处是家”?/无事忙
后浪百相
当销售的女孩,从不认命/May
毕业后,我成为了“鉴黄师”/颜辞镜
我的五年警犬训导员生涯/林云
人间苦甜
……
摘要
     2020年9月,现货黄金的价格上涨至449.45元/克,从低位翻倍,打破了10年前395.2元每克的优选价格,国际金也飙升到2072美元/盎司。 10年前抢购黄金的大爷大妈们终于解套,市场再度陷入狂热之中,各类黄金理财产品也再次被投资者疯狂追捧——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早已悄然来临,又悄然逝去。 而我,也在这时告别了我的“黄金分析师”角色。 1 我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的经济学专业,就业谈不上有优势,好在学有余力时,将金融类的证书考了个七七八八。2018年,我在一家券商工作了4个月,得知从营业部跳到总部分析团队的希望渺茫后,开始向一些金融分析类的工作投简历。兜兜转转半个月后,我接到了M公司的面试电话。 10月的杭城街道,嘈杂的蝉鸣已消隐。M公司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我应聘的职位是“分析师助理”。在和HR聊完后,对方说应聘职位所在的部门领导要来面试我。那个面试官看起来年纪不大,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后,便问:“你对现在国内的股市怎么看?” 凭借着还算系统化的分析逻辑,我说了一下我的看法,面试官一边听我分析,一面点头附和,气氛逐渐融洽。 “那你对黄金品种的了解程度怎么样?”面试官继续问道。 “没有系统分析过,但是之前做期货的时候,这类品种都多少有所涉及。”我有些好奇他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一周后,在和公司董事长简短面谈过后,我被录用,进入公司的分析部门。待遇是实习5000,转正后5500,再加上部分业绩提成,通过两个月试用期后缴纳五险,没有一金。公司承诺的单身公寓,我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4人间,收费400元/月,和我的设想差距颇大,但行李都已经搬过来了,犹豫良久,还是决定暂且留下。 入职的第一天,我早早到了公司,在前台的引导下,随便找了一个空位坐下。这时,一位30来岁的高个男人出现在我面前:“你是新来的员工吧?” “是的,您好。我姓陈,您是?”我连忙答应道。 “咱们部门一般都是互称‘老师’,你叫我王老师就行。这几个位子都是空着的,你随便坐就好。”他指着我身边的几个空位说道。 “那我就离你们近点吧。”我将自己的包放在了离他们最近的空位上。 王老师扭过头来说道:“你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本来应该是我来面试你的,那天正好去大学招聘,就安排了别的同事来面试。对了,你们几个新员工也都互相认识下。” 说罢,他冲着我边上的几个员工招了招手。大家一番交谈后,我才知道我是这批员工中最后一个来的,在我之前,罗伊、李智等人已经报到并且做了几天培训了。我需要追上他们的进度,这也让我顿时紧张起来。 办完手续后,王老师把我带到会议室,摸了一下我的底,说:“你的基础还不错,证书比我都齐全。但这个行业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后面一定得加紧学习。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企业,空闲的时候,要多看书,尽早成为一个合格的分析师。” 我连忙点头:“一定的,这也是我加入咱们公司的目标。” 他又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是部门第一批对外招聘的员工,之前部门里每一个人都曾是主管,有的甚至是公司合伙人,所以,我们部门里没有‘小兵’,你们最少也要成为一个‘连排长’,如果跟不上节奏,就要做好被淘汰的准备。”然后话锋又一转:“当然,你也会获得应有的回报,公司是不会亏待付出者的。我们这批最早跟随公司成长的人,虽然都是外地的,但都已经在杭州买房买车,成了新杭州人。” 王老师后面这句话,成为我那时工作优选的动力——他是公司成立时的第一批员工,经历了公司从初创到成熟的蜕变,他做过营销员,卖过股票软件,也当过分公司负责人带过团队。公司起步穷困潦倒时睡过车库改的宿舍,公司做大后他也拿到了公司的股权,如今在十几人的分析师团队里算颇有资历,我们进公司后的培训都是由他负责的。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