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往事如歌 张伟基回忆录
字数: 11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作者: 张伟基
出版日期: 2022-05-01
商品条码: 9787549125074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一部跨越七十余年的个人成长奋斗史,一部“改革开放示范村”南岭村的时代变迁史,一部诠释特区精神的社会改革发展史。本书是深圳南岭村的老书记张伟基的个人回忆录,全书透过个人视角,回顾了自己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退休后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带领南岭村民外引内联,脱贫致富,把曾经穷困不堪的“鸭屎围”发展为富裕的“岭南第一村”,并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开放、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典范的奋斗历程。
作者简介
张伟基 深圳市南岭村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担任南岭村村干部20余年,曾当选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主任”“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向全世界演绎了精彩的“城市传奇”,张伟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带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南岭村从一个改革开放前贫穷落后、村民纷纷逃港的小山村,发展成为集体资产超过35亿元,拥军和支援贫困地区、灾区建设达9000多万元的文明富裕社区。截至2021年底,南岭村已获600多项荣誉,被授予“全国优选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社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重量荣誉29项。
目录
第一章童年苦乐
我的家庭
儿时趣事
乡村见闻
第二章少年心史
家庭变迁
学堂时光
少年见闻
生母继父
第三章青春之歌
参加劳动
青年工作
乡村爱情
民兵骨干
运动亲历
成家立室
劳动见闻
第四章壮岁激扬
改革春风
劝阻偷渡
身兼两职
紧抓机遇
毅然回村
引进外商
兴学办医
忘我工作
自办村企
全面发展
奉献爱心
人大履职
感受光荣
第五章老骥伏枥
发挥余热
厚爱深情
永葆初心
附录
附录一中共宝安县委员会宝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学习南岭村的决定(1986年2月13日)
附录二中共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向南岭村学习的决定(1997年4月29日)
附录三回忆“标叔”
附录四南岭,我的家乡
后记
摘要
正文节选 当时引进外资是相当困难的。1982年底,为了引进外资,我每天带着张秋如等几个人,到深圳新安酒家去招商引资。大家每天轮流吃盒仔饭,等外商。每见到一个老板,就求他到村里看。好不容易利用张姓祠堂、茂璋学校、粮食加工厂,引进了松果丝花厂。老板姓陈,我称他为“家宝陈”,张守芬担任厂长。后来在老人窝那里,我建了厂房,建了一排宿舍,给他们用。陈老板和我年纪差不多,我们相处很好。 到了1983年,我想,村里环境太差不行,连我们自己都看不过眼,怎么会有人来投资?所以我就发动群众,从南和借了一辆南京牌汽车,从工程队借了五六十辆手推车,组织全村群众,一直干到晚上10点半,大家都没有休息,把所有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当时没有水泥路,为了保持长期清洁干净,我马上组建清洁队,每人每月50元工资,大家报名抽签来做,因为当时群众挑泥填土建厂房也没多少钱,一担泥只有七八分钱。最后选了三个村民,一个是林坚,一个是林煌胜,一个是张桂发。 接着,我就利用赚到的一些资金,把现在商业街的厂房建起来了。因为电子厂做不下去,就引进了一家风筒(电吹风)厂,收入挺可观。后来,村里在三角用(即现在农民公寓那里)又连续建了三栋厂房,最近那栋靠近门楼河塘边上。这几栋厂房用来做皮革厂、胶(塑料)花厂和电子厂。接下来村里在现在食街的位置建起了厂房,原来在布吉的华都厂,看到南岭村这么好,就搬过来了。这个厂的效益非常好,一年可以收入1000多万元,当时对村里来说是天文数字。南岭村就是利用这样滚雪球的方式,把经济发展起来。 1983年冬,时任宝安县委常委的李容根同志多次来到南岭村指导,并把南岭村作为推广学习的典型,这使全村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大家越干越起劲,不讲价钱,埋头苦干,村里一天比一天好。 1984年,我们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得了广东省的文明奖,县委非常重视。当年接近春节的时候,我们把在香港的乡亲请回来,派车到罗湖火车站接他们回来家乡,看村的变化。还派人在现在老人窝的位置,打了几个灶头煮饭。每家人把桌椅搬到沙吓禾坪,大家一起吃饭,非常开心、热闹,一直到晚上都舍不得离开。对于那些居住在香港的乡亲,我们派车送他们回去。这次活动,加深了在香港的乡亲对家乡巨大变化的感受,使他们大为改观,大开眼界。 随着不断发展,很多地方都建起了厂房。那时在布吉日资厂有个叫基村的日本人,看中南岭村,先来办厂,接着十多家日本企业通过他被引进来。和美厂、玩具城等其他厂也引进来了。当时收入比较高的是华泰厂,按工人人数计,每个月要给我们村每人220元港币,所以一年下来,光是港币收入就很多。那时,很多老板来南岭村投资办厂。 (摘自第四章“壮岁激扬”)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