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王肯堂

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王肯堂

  • 字数: 14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327369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念西居士,又号金坛居士、郁岗斋主;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明代南直隶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明史》载其“博览群籍,声著馆阁”;编撰《六科证治准绳》《医统正脉全书》;著有《医学穷源集》《灵兰要览》《医镜》《医论》《医辨》;所论涉及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运六气等诸多方面。王肯堂法承张仲景,博采诸家,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专长。如诊治内科杂病,重视脾肾;诊治外科疾病,提倡内外兼治;诊治儿科疾病,善辨指纹三关;诊治妇科疾病,重视调理冲任;治疗眼疾,善长“升清降浊”;临证用方,重视天地运气等。尤其是代表性著作之一的《六科证治准绳》,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为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书内容包括王肯堂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后世影响。
作者简介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3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完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目录
生平概述
一、时代背景
二、生平纪略
(一)学医动机
(二)从医之路
(三)兴趣专长
(四)相关考辨
著作简介
一、《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二、《六科证治准绳》
(一)《杂病证治准绳》
(二)《类方证治准绳》
(三)《伤寒证治准绳》
(四)《女科证治准绳》
(五)《幼科证治准绳》
(六)《疡医证治准绳》
三、《医镜》
四、《医论》
五、《医辨》
六、《灵兰要览〉
七、《胤产全书》
八、《医学穷源集》
九、《郁冈斋医学笔尘》
……
摘要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念西居士,又号金坛居士、郁冈斋主;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明代南直隶镇江府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明史》载其“博览群籍,声著馆阁”;编撰《六科证治准绳》《医统正脉全书》,著有《医学穷源集》《灵兰要览》《医镜》《医论》《医辨》,所论涉及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五运六气等诸多方面。王肯堂法承张仲景,博采诸家,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专长。一、时代背景 王肯堂生活在明代中晚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年间(1522—1566)宠信道教,佞臣擅权的问题十分突出。16世纪后半叶,日趋衰败的明王朝一度出现政治比较清明、国家转向富强的局面。在这场振弊起衰的转变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宰辅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改庶吉士,读书于翰林院。隆庆元年(1567)二月,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预朝政。万历年间,张居正发起了政治改革,开始整顿吏治,讲求实效,实行考成法,按时考察官员政绩。在用人行政方面,他提出应当“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考核以实政而非上书空谈为标准。经过一番整顿,万历初年吏治情况大为好转,为明代昌盛时期。 在比较安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医药卫生和当时的天文、地理、水利、农学、工艺、文学、史学一样,都有了很大发展。如: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数达1892种,刊行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吴岜所著《医方考》,刊行于万历十二年(1584);马莳所著《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成书于万历十四年(1586)。此外,这一时期成书或刊行的医学著作,还有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万密斋的《幼科发挥》、薛己的《薛氏医案》、李梃的《医学入门》、孙一奎的《赤水玄珠全集》、张三锡的《医学六要》、聂尚恒的《医学汇函》、方隅的《医林绳墨》、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龚廷贤的《小儿推拿秘旨》等。二、生平纪略忝(一)学医动机1.个人兴趣王肯堂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幼年一直生活在中国的北方,12岁时才随父亲从山东回到南方。王肯堂之父名王樵,字明远,曾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卒后被追封为太子少保。王樵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受到张居正的器重。祖父王皋和父亲王樵均进士第,又都先后担任官职。所以,王肯堂在少年及青年时期,受父辈之命攻读文史经典,准备日后走科举之路,然而在他学习期间却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习医的想法。王肯堂在《郁冈斋笔尘·序》中自称“幼而好博览百家”,其阅读兴趣不是经部、史部、集部等典籍,而是子部医学类。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