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家文化的困境 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儒家文化的困境 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 字数: 2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萧功秦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31214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儒家文化因何在晚清陷入困境,而晚清的士大夫究竟如何认识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为什么中国传统士大夫在近代以来一直拥有矛盾的心态?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是什么? ◎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特别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特别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作者简介
萧功秦(1946—),湖南衡阳市人。有名历史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背景
华夏文化圈与外部世界
中央集权与华夷秩序
拒绝向天子跪拜的蛮夷
一个深深沉睡的古老民族
第二章 正统士大夫是怎样认知西方事物的
研究士大夫群体认识心理的意义
认识心理中的两种机制
中国传统概念思维的三个特点
强制性附会:认知西方事物的途径
评价西学的价值尺度:来自圣学的投影
观念与现实的悖离
第三章 一位清朝公使眼中的西洋文明
身处异域的国粹派
为什么中国士大夫不必讲求西学
豪商大贾居宅中的书香世家子弟
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强化关系
第四章 洋务派的危机意识
从忧惧感到危机感
危机意识与避害反应
洋务派与明治维新派:对西方挑战的不同态度
两难的抉择
第五章 对洋务思潮的反动:愤怒的清议派的崛起
保守的清议派对洋务窳败现象的反省
应付心理困境的新途径:文饰作用与曲解作用
正统派士大夫的迁怒心理及其表现
消极心理防御战术的畸变趋势
清议派与天津教案:不祥的先兆
第六章 国粹主义的最后一战——幻觉中的胜利与现实的悲剧
在苦难与屈辱中激发的幻想
“天神下凡”鼓舞着愤怒的勇士们
国粹派士大夫 “颇冀神怪”的社会心理
在权力之塔的很好:满朝心醉的人们
庚子国变:千古未有的奇闻
一个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剧
结束语

附录一 追求思想者的坦荡之乐
附录二 中国人如何焕发文化自信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