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不忍细读的大明史
字数: 271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作者: 墨竹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条码: 978751680896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4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勾心的博弈胶着上演,到底是制度缺陷放大了人性之恶,还是人性欲望攻陷了制度漏洞?人和事已成为过去,但故事并未褪色。一个错综复杂的大明王朝,铭记了一段段不平凡的岁月,演绎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不忍细读的大明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寻历史真谛的绝好机会。
作者简介
墨竹,自幼酷爱历史和文学,致力于通俗历史的写作,对历史很感兴趣,造诣颇深。主张人性化写史方式,以现代视角审视解读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太祖开国,天下从此改姓朱
从和尚到皇帝
可怕的敌人,陈友谅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开国名臣徐达
“贤内助”马皇后
“神算子”刘伯温
废除相权,皇帝揽权
锦衣卫和东、西厂
胡蓝之狱,千古奇冤
空印案与郭桓案
大兴文字狱
第二章
叔侄争权,大明的“永乐盛世”
靖难之役,祸起萧墙
方孝孺拒写诏书
唐赛儿起义
《永乐大典》,功泽后世
三朝才子解缙之死
迁都北京,有人欢喜有人忧
“二朱”,谁更厉害?
第三章
仁宣之治,大明的“文景之治”
仁宗治国,太子监国
郑和七下西洋
平定汉王之乱
一怒之下斩恩师
南北取士,大明王朝的科考制度
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第四章
两朝天子,宦官昌盛的时代
太皇太后欲诛王振
土木堡之变
誓与京城共存亡
北京“守卫战”
英宗回朝,易储风波
“夺门”复辟
曹石之变
石亨“自食其果”
连中三元
“至忠”之臣袁彬
第五章
荒唐皇帝,平庸又伟大的岁月
终登大宝,设立皇庄
镇抚广西,重用良臣
抚治荆襄流民
项忠使流民“堕泪”
只知有汪,不知皇上
第六章
弘治中兴,父亲是我的前车之鉴
“纸糊三阁老”和“泥塑六尚书”
为官务实的刘大夏
三朝重臣王恕
践行“一夫一妻制”
《问刑条例》的颁行
中兴令主留史册
第七章
一代“顽主”,想做将军的皇帝
荒诞无稽,权落“八虎”
“立皇帝”刘瑾
设立“豹房”,只为取乐
弹指间诛刘瑾
“第一神人”王守仁
打败蒙古铁骑,绝非偶然
南巡,只为做乐
一代名臣李东阳
明代的“四大奇书”
第八章
嘉靖修道,明末衰亡从此开始
“大礼议之争”到“左顺门事件”
内阁首辅张璁
壬寅宫变
“青词宰相”严嵩
“青天”海瑞
庚戌之变,做个生意又何妨
戚继光抗倭保国
“功不可没”杨廷和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九章
隆庆之治,我要做个好皇帝
隆庆“新政”
俺答封贡,边事晏然
传奇女子“三娘子”
“言行不一”的“救时宰相”张居正
科学的“先驱”徐光启
狂士李贽之死
万历“三大征”,元气大伤
辽东蹦出个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以少胜多
第十章
大明悲歌,亡国不是他惹的祸
来去匆匆的明光宗
“三大疑案”震惊宫闱
好一场“兄终弟及”
不动声色,计除“九千岁”
徐霞客遍游山河
奢安之乱,最后一块“落井石”
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袁崇焕
洪承畴无奈降清
闯王进京,崇祯自缢
清兵入关,改朝换代
摘要
第一章 太祖开国,天下从此改姓朱 从和尚到皇帝 人们常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一无权无势,二无文化文凭,只是依靠郭子兴的一支军队发家的,但却是他最终登基做了皇帝。而那些曾经势力比他大、比他强的起义军首领,却一个个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这又作何解释呢? 先说说朱元璋,他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哥是南昌王朱兴隆(朱重五)、二哥是盱眙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哥是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姐姐是太原长公主朱氏、曹国长公主朱佛女。他排名老四,因为出生于八月初八,因此他又叫朱重八,后来又取名朱兴宗。他的父亲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亲是陈氏。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今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因此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苦,他从小就过着饱受苦难的生活,7岁就操起皮鞭,给地主放牛牧羊。 至正三年(1343年),也就是朱元璋17岁那年,淮北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荒情,旱灾引起了蝗灾和瘟疫,广大农民在饥饿与瘟疫的双重折磨下,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朱元璋一家也难逃厄运,先是64岁的父亲朱世珍撒手人寰,紧接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的母亲陈氏还有他的大哥、大侄子也随之离开了人世。为此,朱元璋伤心欲绝,甚至厌倦了这个昏暗的世界。 走投无路之下,朱元璋狠下心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走进了皇觉寺,穿起了衲衣,当起了小和尚。但是和尚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他整天除了扫地上香、打钟击鼓,还要为住持担水劈柴、烧饭洗衣,脏活累活几乎无所不做。就这样他还时不时遭受师父的责骂、师兄的刁难。一时间,他又开始怀念与小伙伴们一起放牛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但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为了能够混口饭吃,朱元璋只得忍气吞声、任劳任怨。 很快俩月过去了,朱元璋入寺之后却连一卷经文都没念成,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各种杂活倒是做了不少。再加之当时的旱情严重,作物颗粒无收,靠收租来度日的皇觉寺终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又被主持打发去“云游”了。说是云游,其实就是流浪各地,向大户人家化缘,求乞度日,说白了就是去当乞丐,这样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朱元璋再次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三年的奔波流浪中,朱元璋尝尽了人间的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他发现,一路上除了各大小寺院里虔诚的善男信女之外,百姓们普遍都信仰白莲教,同时,朱元璋还目睹了国是日非,并预感天下大乱的时候将要来到。于是,他立志勤学,并广交朋友,以待时而动。一天天过去了,他学习了三教九流的许多知识,比如诵经、打坐、做布施、做道场,外加清除、上香、劈柴、担水、读书、识字,一晃又过了较为平静的四年时间。 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不堪忍受元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们终于勇敢地行动起来了。因起义军头裹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被称为“红巾军”。 当时的朱元璋,虽然身居静门,但内心却早已不安分。当他听到不断传来的农民起义的消息,心里早已是热血沸腾。面对黑暗的社会,他早就有了投奔红巾军的念头,但由于对红巾军内部不甚了解,再加上元军追杀得太紧,怕他们成不了气候,他开始犹豫不决,并持观望的态度。也就是在这时,已在郭子兴的军队里当上了小头目的穷伙伴汤和,给朱元璋悄悄捎来了一封信,邀请他前去投军。此时的他,仍然举棋不定,但同屋的师兄却偷偷告诉他,汤和来信邀他参军一事已被人知道了,就要去报官领赏。被“逼上梁山”的朱元璋,终于看清了自己所面临的危险形势,于是丢掉心中的所有幻想,连夜向濠州城急急奔去。朱元璋到达濠州后,直接奔向郭子兴的军营。当手下人带着朱元璋来拜见郭子兴后,郭子兴觉得他相貌奇特、气宇不凡,立即把他收了下来,并留为亲兵。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模样呢?会让郭子兴一见倾心。《明史》里曾经这样描述他的长相:“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他的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他的气质。也许正是朱元璋的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就这样,他的军旅生涯便开始了。 从那以后,朱元璋凭着自己的精明强干,逢战必胜,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喜爱。后来,郭子兴还将自己收养的马公之女嫁给他,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在当时的“红巾军”中,与郭子兴一同起兵的还有孙德崖等四人,加上郭子兴一共是五人,他们各自称元帅,互不相让。有一次郭子兴被同伙算计,差一点就被斩杀,全靠朱元璋的聪明才智救了郭子兴一命。从此,郭子兴更加信任朱元璋,还把招兵买马的重任交给了他。 第二年春,朱元璋便奉命回到自己的老家,替郭子兴招兵买马,很快就召集了七百多人。待朱元璋带着新兵回到军中后,郭子兴甚是高兴,又升他做了镇抚。不久,朱元璋见“红巾军”各将领之间各怀想法、矛盾重重,郭子兴势力难以壮大。于是,他就把自己统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