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遇见

遇见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 程娟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02639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散文集《热土》到中短篇小说集《遇见》,在这之间横亘着一个追求文学的女性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历程,也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刷新自我的明证。
程娟的青春里程,恰好是七零一代人从乡村的物资匮乏走向逐渐解决温饱,获得接受教育机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思想从禁锢走向全面解放的时代。她的生命成长见证了这一时期乡土生活的变迁,也经历了物质上的短缺对于个体生命的考验与磨砺。还有乡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对于生命的摧折。她的短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实现象,具有着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扎根现实的文学根基。她的语言是朴素的,她的感情是真挚的,在她深具卓见的观点背后同时还饱含着悲悯与同情的泪水。这些东西也正是当下的读者需要在文学作品中去阅读汲取的生命力量,是我们在当下的时代需要弘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简介
程娟,1977年出生,笔名鸿鹄,彬州市人。彬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成阳市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2011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全国各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出版散文集《热土》。现供职于彬州市广电网络公司。
目录
祭祖
花开有声落无痕
哑巴女人
遇见
风雪后的黎明
第六个孩子
乌金情缘
她的爱情谁做主
三婶
枣儿
摘要
     祭祖 1 两座破败不堪的坟墓上长满了荒草,远看好似两个干柴垛,这样的荒芜和冷清,显然是常年无人问津。 清明节这天,随着一辆辆黑白锃亮的小轿车与穿着时髦的几个小伙子的出现,使常年被冷落的墓地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他们每人都拎着成捆的冥币,围成一个半圆跪在坟前烧纸焚香。一个边烧纸边说:“爷爷,这一张纸钱面额就是十亿元,你看我给你买了几大捆,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所以你一定要保佑我今年赚大钱发大财哦。”另一个也不甘示弱地打开一个纸盒子说:“爷爷,看孙子我给你买了啥,宝马轿车,苹果手机,洋酒洋烟,这都是进口的,我这么有孝心,你老人家也要保佑孙子我今年红红火火的哟!” 就在他们一个个烧冥币表孝心求佑护时,村里的张三正好路过,他无比轻蔑地向那边白了一眼,气哼哼地说:“你爷你奶活着比狗屎还臭,儿孙谁见谁嫌,现在成了一堆黄土却争着孝敬,真不知道什么叫亏先人丧德!” 这两座坟墓里安息的是李四老两口。 听着张三的愤愤不平,李四老两口那饱经风霜的脸孔,腰背佝偻的身影清晰地浮现于我的脑海。 2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无意间转悠到了沟边。放眼望去,葱葱郁郁的各种树木将沟底笼罩,如一口绿色的染缸深不可测,幽静的林间偶尔传出几声不知名的鸟鸣,瞬间又是长时间的寂静。 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继续往下走,眼前突然出现了两只母鸡,它们一前一后像是觅食,又似散步。它们的出现让我好不诧异。自退耕还林以来,沟里原本种粮食的硷硷洼洼都栽满了树,不种地自然也就没人再去光顾,更别说有人住在这里了。随着两只鸡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处院落,两孔窑洞,一棵粗壮的大槐树下,两个年近古稀、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打着盹。 两只鸡也许是争食也许是嬉闹,突然发出的咯咯声同时唤醒了两个耷拉着脑袋的老人,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两只鸡。 老奶奶说:“一天没喂它们吃食了。” 老爷爷打了一个哈欠说:“一个蛋都不下,还喂?” “不下蛋就不喂了?你黄土都埋到下巴了,一天两顿饭还不是照吃不误!” “我和鸡能一样?” “吃了睡,睡了吃,都在等死,咋不一样?” 老爷爷诡秘地冲着老奶奶笑了一下说:“它们和你一样,都是下蛋的,但你比它们的功劳大多了,你满堂儿孙,它们却一无所有。” 老奶奶白了老爷爷一眼,加重语气说:“我儿孙满堂有啥用,还不是像王宝钏一样孤守寒窑。” 老爷爷立刻气呼呼地瞪了老奶奶一眼说:“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说着,起身拍着屁股上的土,摇晃着进窑里去了。 老奶奶盯着窑门抬高声音说:“养了一群白眼狼,还不让我说.别人说不定指着你的脊背,骂你上辈子肯定是亏人造孽了,六个儿子真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一个孝敬你。” 老奶奶说完,也起身进了窑里,一会撩着衣襟又出来了,向着两只鸡啾啾地叫着,随着她撒向空中的几把玉米,两只母鸡扇着翅膀争抢着跑向老奶奶。 老奶奶一边从衣襟里向地上撒玉米,一边对着两只鸡絮叨起来:“歪脖子,你别抢,这一把是烂眼睛的,它一只眼睛不好使,你给它留点。”接着又抓了一把撒向另一只鸡:“可怜的烂眼睛,你这只不顶用的眼睛,这辈子可没少短精神,总是吃得比歪脖子少。” 这时老爷爷又从窑里出来,坐回原来的位置。也难怪,一出窑门走几步就是沟边,两旁是废弃的窑洞和荒地,除了大槐树下这块被他坐得发亮的地方还真无处可去。他整天如井底之蛙一样看着井口大的天,手片大的地,早让他视觉麻木了。刚一坐下来,那顶西瓜皮帽子就跟随着他的头耷拉在胸前,口水顺着嘴角流在胸前的衣服上。 听着老奶奶对两只鸡有趣的唠叨,我不由走到了跟前搭话:“老奶奶,这鸡还有名字啊?你说话它们能听懂吗?” 我的到来无疑让他们感到意外。老爷爷突然抬起他那沉重的眼皮看着我,老奶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倒先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好像没见过。” 我也没答复老奶奶,迫不及待地问:“你们住在这里吗?” “你不是咱村里的娃?”老爷爷终于睁开他那一直眯着的眼睛问我。 我上前答道:“我是刚调来咱村里学校的老师。” “哦,难怪。”老爷爷打量着我。 也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为他们长期空洞无聊的视觉带来了一点新鲜。老爷爷一下子精神了好多,抬起来的头也显得有力多了。我还以为他的脖子无力支撑那个沉重的脑袋。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