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发达国家制造业

发达国家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动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杨英法,王振,郭广伟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316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世界市场机制的日益健全为美国制造业在升级发展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素拓宽利润空间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随着制造业的升级发展,美国本土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上涨造成其传统制造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为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持利润空间,美国制造业在上世纪60年代后大规模“外迁”,在为其国内制造业创新驱动升级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极大推动了其制造业转移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的制造业格局和国际分工模式。美国制造业“外迁”是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规律和国际市场机制下价值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需要。但是,制造业“回流”虽体现出美国力图维持其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全球优势乃至世界霸权的主观意愿,被其上升到“再工业化”的国家战略高度,并配套出台了系列引导推进政策,但因经济全球化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推动下已经达到了靠前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其力图通过单方面的政府乃至国家行为斩断制造业既有的国际分工体系和基于世界各国要素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对抗国际市场机制基于价值规律对制造业全球要素资源的调节配置,必然将面对重重阻力。然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外迁”和“回流”却反映着制造业升级发展的深层规律。尤其是作为后工业化国家和制造业强国,美国制造业“外迁”的历史经验应当为我国借鉴,而其制造业“回流”的现实教训也应当为我国警戒。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
1.5 预期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2 制造业“外迁”与“回流”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规律与理论
2.1 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相关概念
2.2 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相关规律
2.3 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相关理论
3 美国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背景、原因与历程
3.1 美国制造业“外迁”的背景、原因与基本历程
3.2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背景、原因与现状
4 美国制造业“外迁”的效应与态势分析
4.1 美国制造业“外迁”的内外效应
4.2 美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
4.3 美国制造业“外迁”的态势分析
5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效应与态势分析
5.1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内外效应
5.2 制造业“回流”背景下美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析
5.3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态势分析
6 美国制造业“外迁”与“回流”的政策体系
6.1 美国推进制造业“外迁”的政策体系
6.2 美国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体系
7 美国制造业“外迁”与“回流”对我国的影响
7.1 美国制造业“外迁”对我国的影响
7.2 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的影响
8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外迁”与“回流”对我国的启示
8.1 美国制造业“外迁”与“回流”对我国的启示
8.2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外迁”与“回流”对我国的启示
9 美国制造业“回流”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9.1 推进制造业动力机制转换,构建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机制
9.2 合理控制制造业产业占比,避免出现严重产业空心化问题
9.3 淘汰制造业讨剩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
9.4 合理推进制造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制造业国际化分工
9.5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努力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9.6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引导全球要素市场机制优化
9.7 尽量保留低端制造业,坚持推进低端制造业技术升级改造
10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