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慈云桂传/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

慈云桂传/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

  • 字数: 35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雷勇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730519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已故有名计算机科学家与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防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所)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专职委员与顾问慈云桂教授辉煌一生的人物传记。作者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有关历史问题决议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以“银河精神”为主线,通过采访搜集引用大量翔实准确的史料,客观真实全面生动地再现了慈云桂教授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感人事迹,重点记述其领导研制我国四代20多款计算机的艰难过程、育人成就和学术造诣,生动反映了慈云桂教授的理想情操、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皖中耕读人家之后
1.出生“文都”安徽桐城
2.家族姓氏由陈改慈
3.深受良好家风熏陶
4.兄弟姐妹八人的长兄
5.与同乡校友结为伉俪
第二章 乡村“神童”困苦中求学
1.童年人私塾熟读四书五经
2.插班浮山中学后转桐城中学
3.以第二名考入安庆高中
4.流离失所完成高中学业
第三章 流亡中立下科学救国志
1.借读湖南大学电机系
2.圆梦清华大学读研究生
3.阔别八年返回故乡
第四章 从清华才俊到大连海校副教授
1.领衔筹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实验室
2.积极参加平津师生革命运动
3.携笔从戎效力大连海校
第五章 奉调“哈军工"踏上新起点
1.“哈军工”招贤纳才被选中
2.首任海军工程系雷达教授会主任
3.“哈军工”首批研究生导师
4.终于实现多年入党心愿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主任
第六章 领导研制电子管专用计算机
1.出访苏联后开始计算机研制
2.带领“九人小组”901首战告捷
3.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开端
第七章 主持研制中国首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
1.从英国发回研制建议
2.力排众议艰难上马
3.奋战三载44lB大功告成
4.44 1B系列机大显神威
第八章 “"中忍辱负重再立新功
1.参与研制441B―Ⅲ计算机
2.领导研制441C高炮指挥仪
3.身陷“牛棚”心系科研
4.指导完成多项重点任务
第九章 风雨十年创二百万次计算机佳绩
1.聂帅点将参加方案论证
2.南迁长沙艰难创业
3.“养鸭场”摆开151攻关战场
4.转战北京坐镇生产一线
5.装备“远望一号”远征南太平洋
第十章 领衔研制中国第一台巨型机
1.科学的春天催生亿次机上马
2.立下“豁出老命”军令状
3.坚强领导保证研制快马扬鞭
4.攻坚克难“争气机”横空出世
5.“银河精神”光耀神州
第十一章 调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工作
1.享誉“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2.宏观谋划指导计算机发展
3.着力推进计算机学科建设
第十二章 呕心沥血培养人才
1.三尺讲台辛勤耕耘
2.开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3.“把教学搞得同科研一样好
4.集中精力培养研究生
第十三章 高尚风范励后人
1.胸怀祖国赤心不改
2.崇高品德行为世范
3.博大胸怀广纳人才
4.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附录一 慈云桂年表
附录二 慈云桂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四 鸣谢的主要单位和个人
后记
摘要
    1.出生“文都”安徽桐城
     公元1917年4月5日,慈云桂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桐积乡钱桥镇阳和岗保七甲外坂(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梅花村外坂组)一个耕读之家。
     慈云桂出生前后,中国社会正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时期,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1916年元旦发生了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慈云桂出生的这一年又发生张勋复辟的丑剧。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衢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境内山峰挺秀、重峦叠嶂,阡陌纵横、河道交织,四条河流汇人菜子湖后注人长江。
     早在旧石器时代,桐城一带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桐城即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
     桐城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唐代的李公麟以诗传世。宋代的曹松以画显名。明末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清代的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坐落在桐城市的“六尺巷”,至今传诵着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感人故事,成为当今和谐社会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槐、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二百余年。近现代还涌现出美学大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许多知名人士。桐城享有“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和“文都”盛誉,新中国成立后被安徽省授予“历史文化名城”。
     枞阳与桐城原本为同一个县,历史上分分合合,今属铜陵市管辖。枞阳县在西周时即为宗子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县,属庐江郡,名日“枞阳”,距今已有2100多年。汉武帝刘彻南巡至枞阳射蛟于江中,曾作《盛唐枞阳之歌》。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为今枞阳县境。1951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县境内有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望龙庵,渡江战役解放军中线指挥部旧址――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以及一批名人墓葬。
     桐城、枞阳一带的民众,无不为自己家乡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从童年开始就深深融人慈云桂的血脉,并且持续地给予他丰富的精神营养和不懈奋斗的动力。
     2.家族姓氏由陈改慈
     外坂庄坐落在北距桐城约50里、南距长江也是50里的山丘上。这里依山傍水,湖泊河流密布,西临白兔湖,南临菜子湖,北边是起伏着的山冈,东边有一条小河汇人菜子湖后直通长江,一块块农田散落在绿树掩映之中,树影婆娑,鸟语花香,一派秀丽的江南风光。外坂庄很小,慈云桂出生时这里仅住着17户人家。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江口和洞庭湖日益淤塞,这里水患一年多似一年,一到涨水颗粒无收,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和地主的盘剥,这一带的农民生活得非常艰难,好年成勉强够吃,灾荒年全靠借贷,终年劳作难得一饱。直到三峡大坝建成后,这里才根绝了水患。
     外坂庄的人大多姓杨,仅住着一户慈姓人家。慈姓甚古,也甚少。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慈,以地为氏,汉肴坑碑阴有慈仁,按姓苑、姓纂均云,慈氏高阳氏才子之后,美其宣慈惠和,因以为氏。”史籍《姓苑》中记载:“高阳氏才子之后,美其宣惠慈和,因以为氏。”在史籍《路史》中也记载:“慈氏,慈毋氏,齐王之后。”
     安庆桐城一带的慈氏,“古无闻有之”,属避难改姓为氏。皖桐《慈氏宗谱》记载:“(皖桐)慈氏,其始出于江西饶州陈氏,远祖讳□(特殊字体),字止斋,以任安庆同知,有惠政,遂家桐城安庆。公有三子,日光盛、光远、光大。光大公有三子,日守一、守二、守三。今慈氏皆守三公所出也。当元季,守三公有子日肇基者,因避乱居高阳,其时族姓皆已离散,独肇基公居慈悲阁得免,感戴神佑,因以慈为氏。厥后长支次支皆散,居他州县,至不可记,而慈氏复归桐城。自元迄今世,有潜行至柳村,封君益禀,承前训,好行其德,所筹办建学、积谷助赈、修筑堤坝,诸事其伙。盖慈氏至此,寝寝益昌大矣。”“当元季有陈翁肇基者,避乱慈悲阁,兵蹑至,蜘蛛网其户,以为无人焉,乃他略,于是感神慈而氏之,以慈志弗谖也。”“至我始祖肇基公,凡四传焉,改氏慈为尊。”
     由此可知安庆桐城一带慈氏的渊源:元朝初年,江西饶州人陈□(特殊字体),任安庆府同知,即都转运盐使司的佐官,辅助盐运使、盐法道管理盐政。为官清廉,政绩良好,便安家于桐城安庆。传至第四代陈肇基时,正值元朝末期,明军突起,四海罹兵,为避战祸,父子兄弟同奔高阳,急难失散。陈肇基避难慈悲阁,蜘蛛迅速在门上结网,追兵看到庙门上蜘蛛网完好,便认为里面没有人而未进,陈肇基遂躲过此劫。陈肇基认为这是慈悲阁内的神灵保佑,同时为防止追兵追捕,便决定改姓慈。故当地有慈陈一家之说。
     P8-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