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李素伯纪念文集
字数: 5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2-01
商品条码: 978752121784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12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7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李素伯纪念文集》是李素伯的侄子李克东、侄女李品廉两人三十多年劳动整理的结晶,是纪念李素伯先生的重大成果,是研究李素伯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内容简介
《李素伯纪念文集》全面系统收集了关于李素伯的各种研究性文章和纪念回忆类作品,以丰富的资料完整展示了李素伯的创作成就,具有资料参考研究价值。作品的第一部分侧重对李素伯文学创作的研究,第二部分侧重对李素伯品格形象的介绍,第三部分收录赠诗祭诗。所列文章的排列,基本上按刊发时间(已发表)或创作时间(未发表)的先后为序。
作者简介
李克东、李品廉是李素伯先生的侄子侄女,本书的编著由两人共同完成。李素伯(1908-1937),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今海门市)中和镇,后随家人迁居南通县垦牧乡(今启东市海复镇)。原名李文达,又名李绚,字素伯,又字质庵,号梦秋、梦秋子,笔名所北。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理论家。李素伯于1923年入通州师范学校读书,成绩优异。在通师读书期间,李素伯开始文学创作,同时钻研绘画、书法。毕业后,李素伯先后执教于南通实验小学、南通县乡村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36年,李素伯患病期间为庸医所误,从此一病不起。1937年,李素伯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0岁。李素伯生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文言小品、新诗、散文、文学论文,并发表于《爝火》《艺风》《文学》《中学生》《文艺茶话》《人言周刊》等刊物,影响甚大。他发表于《中学生》杂志的《春的旅人》,当时曾被选入北新书局的活页文选和不少学校的语文补充教材。除此之外,他还撰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小品文研究》,于1932年由新中国书局出版。《小品文研究》既是对“五四”以来散文创作和研究的全面总结,又为此后的散文发展开拓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目录
序 徐乃为
一颗耀眼的星星——关于李素伯其文
《书报春秋》 棠臣
《书报提要》 明
《申报》载《小品文研究》一书的广告
李素伯论朱自清、冰心的小品文 阿英
李素伯和他的遗作 巴彦
《李素伯诗文选》编后记 陈象新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如来——评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 李克东
李素伯对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的评述 袁良骏
《小品文研究》及其作者李素伯 钦鸿
中国现代小品文概观 李宁
对素师《答谢勋阁师赠言》一诗的我见 王建白
读李素伯先生遗作(代序) 郑康伯
素伯老师的诗(编后漫笔) 王建白
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 倪墨炎
李素伯和他的小品文研究 陈辽
李素伯小品文漫评 可道
李素伯与《小品文研究》 任晖
文本说散文批评以朱自清、李素伯为领衔人 范培松
鲁迅《野草》《朝花夕拾》研究史 王吉鹏等
“满园春色关不住” 彭伟
一代风骚多寄托 十分沉实见精神——李素伯诗词赏析 张晖
在“文本”与“人生”之间——评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 张颖
《李素伯文集》序言 范培松
进退盈缩 与时变化——论李素伯的“周作人观”——兼谈李素伯学术观念的几度嬗变 李正东
游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读《李素伯文集》 郭晓斌
“《野草》研究的一场革命”——试谈李素伯的“鲁迅观” 逸农
沧海遗珠:李素伯其人其文 郭晓斌
刻不容缓地推进新文化启蒙运动——南通版民国杂志《爝火》管窥 张路路
中国现、当代散文批评界对李素伯文学理论的评述(45篇例文存目)
中国现、当代散文批评界对李素伯之作家论的评述(52篇例文存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界对李素伯诗论的评述
打开尘封的记忆——关于李素伯其人
笔讯·南通 郑康伯
我们底国文教师(人物素描) 张俊城
又一篇(人物素描) 茅启疑
素伯先生(教师印象记) 徐鸿庥
又一篇(教师印象记) 葛德生
《写作与阅读》编者按语 顾民元
追怀素伯先生 丁令
悼李素伯 巴彦
回忆李素伯先生 季仲实
回忆我的弟弟李素伯 李文奎
回忆李素伯先生语文教学工作片断 顾巴彦
《李素伯先生纪念碑》碑文
点燃爝火的人 任哲维
《李素伯专辑》名人题词
李素伯先生传 陈象新
李素伯对周作人小品文的评价 王愈疏
我所知道的素伯师 王愈疏
活在我心中的塑像 林炜彤
“度尽神针不计功”——怀念李素伯师 任哲维
对李素伯老师的几点回忆 高若愚
我所知道的李素伯先生 陆文蔚
回忆我的启蒙老师 程和
五十年前忆甘霖 胡纪箴
追思李素伯老师 葛德生
对素伯老师的一些印象的追忆 孙汝中
李素伯先生将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 张俊城
复王建白 黄稚松
复建白 李蜀芝
复陈象新 曹从坡
致启东县政协文史办公室 王力炎
纪念素师 宋问渔 陈象新
忆素伯老师 邱晓星
为王建白刊印《李素伯诗词集》题辞 黄稚松
度尽神针不计功 慰秋
教改先驱 王建白
春风常在我心间 韩觉民
校庆怀素师 顾巴彦等
文坛遗珠——追忆李素伯先生 沈惠忠
在母校通师举办的“李素伯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陈象新
树人树木百年事 春风春雨千载心——在通师举办的“李素伯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稿 慰秋
南通师范校史(1902—1938)
怀念我师素伯先生 吴迪儆
素伯师师泽永存 沈达尊
20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驱李素伯 徐鸿庥
李素伯:人生不在长短 钦 鸿
李素伯的文人画 李克东
中国现代小品文研究开拓者——李素伯 王建华
在启东市李素伯研究会成立仪式上的发言 逸农
我市成立李素伯研究会
李素伯:不止启东文化的骄傲 陆欣
推崇范伯子诗文的李素伯 彭伟
追忆我的小伯李素伯 李品廉
李素伯对徐志摩散文的评述 慰秋
文本论散文理论批评先驱李素伯 张建昌
作家出版社推出《李素伯文集》
李素伯与顾民元 可道
李素伯与海复镇 田耀东
李素伯《小品文研究》发现台湾版 杨谷森
文人的柔肠,战士的风骨——记李素伯二三事 田耀东
徐乃为致李品廉函
有关文章(37篇例文存目)
四级地方志中的李素伯记忆(13篇例文存目)
部分文学工具书中的李素伯(12篇例文存目)
赠诗悼诗集萃
谢李素伯赠言 曹勋阁
李生素伯以所画山水卷子属题 顾怡生
赠李素伯 曹勋阁
赠素伯 顾怡生
挽 诗 曹勋阁
野望怀素伯 顾怡生
追怀李素伯君 管劲丞
原韵酬海安更生同窗 陈象新
无题 王建白
金缕曲·书《李素伯诗文选》后 琅村
忆王孙·怀素师 王炽武
七绝一首 杨更生
七绝二首 杨更生
鹧鸪天——题王建白同志编《李素伯诗词集》 任哲维
四祭李素伯先生 陈象新
原韵谢薛汉贤同志 陈象新
吊素师八绝句 陈象新
咏李素伯 徐乃为
附录
李素伯年谱长编
南通
摘要
《书报春秋》 ——《小品文研究》李素伯编,新中国书局出版 棠 臣 书分五编,但是可以综括起来分作两部。第一部是“小品文概论”或“小品文作法”一类的东西。内容也就是“只是就自己(编者自称)所知道的,以及别人说的话,掇拾起来排列着”,并没有多少新颖特异的处在——这类的著述,本就不会有什么新颖特异的。但是编者加以整理,整理得有条理,很清爽,看起来不会使人沉闷,这便是编者的匠心了。类此的书,近来也还有几部;相形之下,不无逊色。 第二部是“中国现代小品文作家与作品”,分上下编。上编是“大家所熟知的几个已有相当成就的小品散文作家”,“随便的排列着”有周作人、鲁迅、俞平伯、徐志摩、落华生、冰心、绿漪、陈学昭等九位。下编是几位“作品虽不多而也曾写过些小品文字的,或以他种创作见称于世而以小品随笔一类文字为其余事的;但零珠碎玉,别有精彩”的作家,“想到就写,并无轩轾于其间”地介绍了叶绍钧、郭沫若、钟敬文、王世颖、徐蔚南、孙福熙、郑振铎、丰子恺、缪崇群等九位。一共十八位。这里的内容,也还是“只是就自己知道的,以及别人说的话,掇拾起来排列着”的,排列得当然也还是有道理,很清爽,看起来不会使人沉闷。 使我想说几句话的,是第二部的人选问题。人选的去取,至少是编者自己的主张,所以这一点他应该负责。编者自己说过:“遗珠想来是不免的。”我看的确是“遗珠”了。其实“遗珠”这问题,对于本书的价值,倒并不算怎样严重;就是对于被遗者,也毫无关系。何以故?因为本书原不是什么《小品文品》,像钟嵘的《诗品》那样的著作;其实就是《诗品》的品评,对于作家自身,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过是想借此机会,谈一谈研究当代文学的人所遇到的魔障,而这些魔障又是如何地难以克制而已。 第一重魔障,是研究者自己主观的好恶。当代的文学,好像一堆沾泥夹土的金沙,没有经过时代的洗汰,研究者就得负起这披沙拣金的全部责任。然而这工作谈何容易!一个人的主观的标准,那是未必靠得住的。因此真正的金沙,有时就得遭“遗珠”之厄。第二重魔障,是作家的相互推许,这在作家们自身说起来,实际也还是主观的好恶在作祟,也许不是有心的标榜。可是这对于研究者确是外来的一重魔障,内魔与外魔来一套里应外合,更叫人招架不住了。本书第二部在人选方面有“遗珠”之憾的根由,就因为编者未能克制这两重魔障。 我从本书第一部里面,可以看出编者对于小品文的观念是:用准确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感觉,微妙的情绪,将事物的细小处,渲染润饰,使之富有闲情逸趣,而用有涩味与简单味的雅致的俗语文写出来的散文。这样的观念,我疑心是“小品”两个字的暗示。编者这种观念,从他的理论看起来固很明显;即从其所选录的作品和举示的例证,也可以推论出来的。于是,西滢的“闲话”不获入选了。其实西滢的“闲话”若照编者所引的,厨川白村说明小品文的那一段: 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便披浴衣,啜香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以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国家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的过去的追怀,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者,是这一类的文章。 并没有什么不合,就是和鲁迅先生的杂感《热风》《华盖》诸集,也都是一类的文章。然而不独不能入上编之选,并不能在下编里得一介绍的地位,这是很难了解的。 下编里介绍过孙福熙,孙先生的《山野掇拾》《归航》《北京乎》诸作,我是看过的,的确是冲淡飘逸。但是他有位老兄——伏园先生——似乎也有些游记杂记之类的作品,按附传之例,至少也应该顺便提一下,然而未也。这也许因为主观的标准不同,所以去取之间,亦有互异。然而有一位新起作家——梁遇春先生——也绝未提及,未免可怪。假如“小品文”就是翻译的英文Essay的话,那我敢坚持梁著的《春醪集》确乎是小品文,而梁先生确乎是小品文作家。再假如照编者所说:Essay文学,在英国的文坛上,放着特殊的光彩的话;那么梁先生的散文便应该认作是小品文的正宗,因为他的作品,很明显的是英国Essay的风格。编者不知看过梁著的《流浪汉》那篇文章没有,那实在是一篇精心结撰的Essay。梁先生现在是“已经成了古人了”,但是当本书出版的时候,梁先生固依然健在,则其不获入选也,当然不是什么著述体例上的关系了。那么为什么缘故呢?大概是由于“新起”二字吧?这是第二重魔障反面的证明。(棠臣) ——载北平《新月》1932年第4卷第3期《书报春秋》栏,第139—141页 注:棠臣,即叶公超(1904—1981),原名崇智,字公超,广东番禺人,有名评论家、外交家、书法家。叶公超在《新月》杂志上发表大量书评,用简约的文字介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