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不灭的天台山烽火

不灭的天台山烽火

  • 字数: 4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作者: 陈孝连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94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抗日题材的长篇群像小说,全景式地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台县民众抗击侵华日军的故事。
男主人公刘达兴、女主人公陈春梅等100多名年轻人在地下党员齐德正的组织领导下,参加了天台县抗日青年培训班,为期6个月,苦学军事本领,后成立抗日游击队,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天台县。该作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一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目录
第一章桃源仙女\001
第二章海正法师\014
第三章结交黑头鹰\018
第四章龙皇寨\032
第五章桃源四侠逛县城\046
第六章提前安排退路\059
第七章以抗日的名义打劫\073
第八章初上龙皇寨\087
第九章天台山云雾茶\101
第十章参加抗日宣传队\116
第十一章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26
第十二章青少年抗日培训班成立\138
第十三章生意不做了\151
第十四章抗日培训班开班大会\164
第十五章以暴制暴\176
……
摘要
     第一章 桃源仙女 天台山在哪里?风景地貌怎么样?唐代诗仙李白在游览了天台山后,写了这样一首诗: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从李白的诗中可以知道,天台山位于浙东地区,也可以知道,天台山风景秀美,地貌险峻,又很神秘。之所以叫天台山,是因为当地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说的是天台山的优选主峰——华很好离天上的天宫只有一步之遥,从天上的天宫下来,只要跨下一个台阶,就到了凡人的地界;从华很好再往上爬一个台阶,就到了天宫门口,所以这个台阶就叫作天台。清晨,站在华很好上,可以看见一轮红日从远处的海上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照亮了天边、海洋和大地。一般凡人俗人是看不到这个天台的,只有得道成仙的人才能看到,才能跨过或者登上这个天台。正是因为有这个天台的传说,所以华很好下面的那一带整个大片连绵的山脉山群,就被人们叫作天台山。 巍巍天台山,山峰蜿蜒起伏,绵亘一百多里,崇山翠谷,鬼斧神工,神山秀水,风景如画,佛宗道源,灵气魂魄,天下闻名。雄伟的群山和在群山里居住的英勇不屈的民众,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为之惊奇感叹。这边险山峻岭,那边峭壁陡坡,沟沟壑壑,深谷高峡,到处云雾缥缈,随处可见奇石怪岩、幽深的洞穴和茂密的树林竹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条条溪水,顺着峡谷弯弯曲曲地流下山来,洒向了广袤的原野大地。从天而降的瀑布,声若惊雷,整个山谷都被震动。大山里,大片的树木竹林,高大挺拔,耸人云霄,遮天蔽日。满山遍野到处是野花野果,姹紫嫣红,色彩缤纷。山风呼啸起来,特别是台风来临时,惊天动地,震耳欲聋,连山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在山上布满荆棘的小道上行走,十步可见惊飞的鸟雀,百步可见奔跑的野兽。一般人都不敢独自进山,更不敢在夜里进山。如果有事情必须要进山,往往都是大白天大家结伴而行,随身携带着柴刀、斧头、木棍、、枪等家什。天台山里有寺庙、道观近百座,和尚、道士、尼姑众多,他们每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念经拜佛,自给自足。在这些寺庙道观中,以国清寺最为有名,其殿堂楼阁最为庞大、香火最为旺盛。 天台山的西麓,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山岙。这条山岙因为有一千多丈长,当地俗称“千丈坑”。坑口宽敞,有三十来丈。坑口上下滩面布满了石块,形似大大小小的骏马。这些骏马,形态各异,有的静卧在地上,有的在嬉戏,有的仰头长啸,更多的是四肢飞跃像在扬蹄欢叫,又似千军万马在奔腾。一条清澈的溪水在石块中穿梭流过,汇入山下的三茅溪,这个地方人称“万马渡”。从万马渡往坑里进去,弯弯曲曲,地势越来越高,两边的山峡越来越陡,像刀斧砍过似的耸立在峡谷两旁。峡谷有的地方宽一些,有的地方窄一些,地形复杂,到处是乱石茅草、灌木树丛,错杂交织在一起。有溪水从中流过,流水潺潺。坑边右侧,有一条小路,坑坑洼洼,从坑口通到峡谷坑底。到了坑底,有一个深不见底、形似水瓢的水潭。水潭周边灌木杂草丛生,藤蔓垂挂,水雾迷蒙。一挂银链样的大瀑布,从山顶上一路蹦蹦跳跳地倾泻到水潭里,溅起了很多水花,像一串串闪亮的玉珠,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很远都能听见。这个瀑布被人们称为“桃源山大瀑布”,不知何故这条瀑布消失不见了。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一场战斗引发的大爆炸,造成山体大面积滑坡,桃源山大瀑布又显现了。水潭下方,有一个凹口,水流从这个凹口冲出,向下游奔去,像一个巨大的铜壶在倒水,人称“铜壶滴漏”。水潭右侧有一座石桥,过了石桥,山脚下,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上。半山腰上,有一个三十多丈深的山洞,洞口约有一丈来宽,洞口前,有两个弧形的石座,面向坑岙,可以坐人,人称“仙人座”。坐在仙人座上,可以看到下面的坑岙,也能眺望到坑口。山洞里面比较宽敞,通幽凉爽,一些天然形成的石凳、石桌、石床,散落在洞里。洞里最深处,有一处泉水,甜润香口,沁人心脾。这股泉水常年滴流着,像一串串水珠帘,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干涸过。洞口四周的山上散布着许多桃树。春天到来的时候,朵朵桃花绽放,五彩缤纷,香气扑鼻,随风四处飘扬。所以当地人把这个山洞叫作“桃源洞”,桃源洞周围的山叫作“桃源山”,桃源洞下面的坑岙又叫作“桃源坑”(俗称“千丈坑”),桃源坑底部的水潭叫作“桃源潭”,桃源坑里的溪叫作“桃源溪”,桃源坑口外面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就叫“桃源村”。 关于这个桃源洞,唐代诗人曹唐写了一首诗这样描写: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 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零落尽,此生无处访刘郎。P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