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弯秋月卧运河

一弯秋月卧运河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作者: 张春景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3859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一弯秋月卧运河》是一本散文集,书稿中所选文章均是选自作年散文、随笔已发表过的作100篇,20多万字。笔力老辣,篇篇精美,有的已入选散文选萃或获奖。全书共分四卷,一本书尤其是散文往往是作者内心世界和生活的写照,他的散文是其悟性和灵感结合的产物,他透过现象深入事物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具有入木三分的审美效果。阅读他的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到生活的智慧、处世的经验。
目录
卷一:运河风光
一弯秋月卧运河
丈量南运河
漂洎记沧州
一个村庄和一座城的命名
南皮高韵唱古风
花开清凉江
东光有桑葚
寻找蘸着麦香的味道
没有休止符的流淌
大洼四章
醉听梨花雨
武垣问道
站在古皮城废墟上
村头老柳
卤水点豆腐
运河秋韵
古城老街
土炕的温度
……
摘要
     一弯秋月卧运河 有人说下雨天是诗人的时光,可以撑伞漫步,也可以听雨敲窗,任由思绪沿着滴滴嗒嗒的节奏,去驰骋去飞扬;亦有人以为下雪天是农民的假期,或邀仨俩邻舍,围炉而坐,烫一壶老酒,天南海北地聊,天上地下地侃;或一家人燃一古铜火锅,当然是炭火且有噼噼啪啪的炸响,而后,将自产的蔬果涮将起来,末了又酽一壶老茶,品着日子的滋味,任它雪花大小、飘东飘西。 大元集团与《无名文学》社组织了一次大运河采风行,竟是选了个好晌。庚子中伏天,一出行便是带着温度的,及至到了第一站谢家坝时,更是感受了阳光的暖。 对谢家坝是心仪已久的,自然,华北老师的《巧夺天工谢家坝》和福利兄的《一张弓的弧度》的美文催化了些许好奇,于是,渴望见,见了,又觉相见恨晚。 这里没有刻意的雕琢和点缀,一切似乎是天工的不经意一抹,竟然造就了一段人间奇迹。 我们来了! 一行人慢慢下到河堤半腰,沿着尺余宽的幽径小心翼翼前行。高大的夯土墙体矗立在眼前,这是一个巨大的弧形坝体。一条长235米、厚3.6米、高5米的浅褐色堤坝,俨然一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守护神。尽管,它像沧州汉子般裸露着浅褐色夯土及稀疏零星的枯草。拍着胸脯“铛铛”的脆响声,诠释了香软黏稠的糯米、厚重朴实的粘土、千锤百炼的石灰和无数劳工的汗水搅拌凝结在一起的硬度。已过百年,而令人击掌叫绝的是,这座以大智慧树起的堤坝,其精湛的工艺迄今仍为世人称道。 与大坝近在咫尺,抚摸着那斑驳的土灰,已感觉它透过竹楔、贝壳、砂砾传递过来的脉动,那神秘符号给空灵的头脑注入了鲜活。忽然,有水珠滴下来,像是为前来膜拜者洗礼,同行的献县大姐灵慧惊呼,沾的光优选。望上去,原来是一位修复的工匠在灌浆时漏下来的泥水,不禁哑然失笑。 人们对古物的虔诚,源自对纯净美好的向往和追逐,故而,一碑一碣也灵异有加。直面大坝,在眼神的碰闪中愈觉自身的卑微和渺小,只有聆听的份,任凭一位历经无数次滔天浊浪冲击而风采依然的老者,在耳旁絮叨着一切。 千年古运河,哺育滋养着两岸生灵。曾经以京杭漕运的专享通道而千帆竞渡、商贾云集。据记载,康熙、乾隆下江南时均曾经过此处。“大块风光,春畴一生,满目从容。桂棹初摇,牙樯始立,淑色烟笼。堤边对对宾鸿,村庄里,安平气融。乐至情深,读书意远,与古和同。”这是1750年康熙南巡经过南运河时填写的词,极尽溢美之意。 南运河水自南方而来,进入沧州界弯便多起来,及至连镇,倏然连拐了两个大弯,第一个先是向右突转,几近九十度弯,而后又遽然向左突转亦是几近九十度,谢家坝作为河堤的一段,位于第一个大弯后的直接冲击处,也是第二个弯的中心,在浪涛汹涌的岁月,支撑和抵御能力显得如此苍白。 明清时候,南运河处于九河下梢,水患连绵,十年就决。连窝镇(今东光县连镇)为运河古驿,商贾重地,回、汉民族和睦而居。五街与六街之间的河道拐弯处,水深湍急,常常冲毁东岸的河堤,水决时,房舍坍塌,田禾淹没,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谢家坝也是从运河上飘来的。 清末民初,面对肆虐水患,对冲的谢家大院主人站了出来:“守护家园,保一方平安!”他喊出心声。接着,成立了“工程班子”,研讨抵御良方,谢氏乡绅主持确立了建糯米大坝的方案,并由他出资或“众筹”,从江南运来一船船上万袋精选糯米,从山区买来一车车优等石灰,运河漕运逞一时繁忙,可谓当时一景。 万事俱备,召开“动员会”,作为全村的行动,群策群力。于是,挑水的、熬浆的、拌灰的、夯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其时:回、汉两个民族的气息融合在一起,汗水和泥浆糅合在了一起,男人的夯号声跟女人兴奋的尖叫声混合在一起。 为了家园,,为了子孙,为了千秋!日子是拉长的日子,以夜继昼,和着欢乐的指针跳动。 建成之后,也一定是鼓乐喧天热闹的,一村人对着大坝三叩九拜,把幸福和平安紧紧拴在上面。 1983年清淤的农民将沉睡百年的谢家坝撩开面纱,一时间耀眼夺目。2014年,谢家坝成为大运河河北段申遗成功的“两点一段”(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两个遗产点,以及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之一,这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建筑技术,吸引了水利界世界知名专家的目光。 谢家坝和对岸的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距十余公里,东西遥相呼应,同一工艺,各呈气象,也是此行的亮点。 绕行中,微信群里有人耐不住性子,纷纷将手机“杰作”亮出来,最抢眼的便是这张文友小弭着一袭红妆撑伞独行,与凌空傲立的谢家大坝相映衬,且有蓝天白云在飘动,分明是一幅仙境仕女游画卷,亦给这冷峻的运河宝贝平添一抹温润的色调。 接下来导游小宫发出谢家坝与华家口夯土险工的诸多图片来。一时引起大伙谈趣。 哦,这是玉带绕运河呀! 更像铜墙铁壁驻其间,是一个弦月镶嵌……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