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

新闻评论与公共性理论建构研究

  • 字数: 2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苏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467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哈贝马斯关于公共性、交往理性等的论述作为理论源头,以公共性作为切人点,在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对它们的公共性做了梳理,并且探讨了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公共性之所以产生的背景、缘由,所具有的特点、意义与不足。在历时性地探讨了中国自身的新闻评论之后,作者对美国普利策新闻评论做出了细致精微的文本分析,既以域外视角为对比,也能统摄于公共性的理论架构之内,充分显示了她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理论驾驭能力,并且在学理探讨之外,流露出她深切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苏蕾,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2014—2015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访学。曾在《华商报》、陕西电视台工作。出版专著《普利策新闻奖案例库及话语分析》,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课题《大众传播媒介话语实践的公共性研究》,陕西省课题《突发公共危机下媒介舆论引导与调控研究》,参与国家社科项目《降低舆论冲突的负面效果研究》。主讲《中国新闻史》《新闻专业外语》《新闻评论》等课程,获得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长安大学讲课竞赛一等奖。科研成果曾获得西安市科学技术学会优秀教育技术与网络成果一等奖。被评为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优秀指导老师。研究专长:国内外新闻话语研究、新闻评论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新闻评论:脱离“不成熟”的方式
第一节 公共性的凸显与待建构性
第二节 作为话语实践的新闻评论
第二章 中国的新闻评论研究
第一节 1815—1949年的新闻评论研究
第二节 1949年以后的新闻评论研究
第三节 我国新闻评论研究的瓶颈与突破
第三章 公共性理念及判断维度
第一节 公共性意义及观念研究
第二节 公共性的判断维度
第三节 哈贝马斯公共性的价值维度
第四章 新闻评论公共性话语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新闻评论话语实践的内涵
第二节 新闻评论话语实践的公共性
第三节 新闻评论话语实践要素的公共性
第五章 文人论政:持论公正
第一节 何为文人论政
第二节 文人:文人论政公共性的主因
第三节 文人“持论公正”话语生产及其精神价值
第四节 关于文人论政公共性的其他思考
第六章 党报评论的公共性建构
第一节 党报评论话语实践的历史
第二节 党报评论公共性的内涵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与公共性的建构
第七章 都市报评论的公共性建构
第一节 都市报评论话语实践
第二节 都市报评论主体的选择与公共性
第三节 都市报评论公共性的“权且利用”性
第四节 都市报评论公共性的个案分析
第八章 弱公共性:网络评论的公共性建构
第一节 网络评论话语实践的界定
第二节 网络评论公共性的分析
第三节 网络评论空间扩展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第九章 域外视角——普利策奖新闻评论的公共性
第一节 哈贝马斯公共性概念的发展及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第二节 普利策评论奖作品:用故事传达公共性
第三节 普利策奖专栏评论公共性的文本呈现——以托尼·曼森哲作品为例
第四节 普利策艺术评论的符码分析——公共性的编织
结语 新闻评论公共性作为共有观念的建构功能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