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平等·多元·包容——2020年

平等·多元·包容——2020年"8+"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纪实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93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鸿、梅兰芳等为代表的各个领域文化名人,他们都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转型和变革。这些文化名人在革命实践斗争中,与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紧密的关联,他们或是党的创建者、或是党的紧密朋友、或是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总之他们都与中国共产党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和重要事件。本年度的“8+”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文集,通过梳理这些文化名人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紧密关系,寻找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足迹,可以还原中国共产党建党宗旨和奋斗目标,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典献礼。
目录
理论前沿
美成在久——我国博物馆美育的认知过程与发展方向探讨
浅谈数字化对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助推作用
智慧化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博物馆传统书画展览的当代传播——以《“在神不在貌”——徐悲鸿眼中的任伯年》展览为例
新时代名人故居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品牌规律研究——以宋庆龄故居“时代小先生”活动为例
北京故居疫情后时代——关于讲解工作的思考
名人纪念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初探——以李四光纪念馆为例
“8+”名人故居纪念馆展品管理
关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博物馆“云展览”的几点思考
名人类博物馆如何服务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试析“8+”研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观众需求为导向,打造服务型博物馆——基于徐悲鸿纪念馆观众反馈文本内容研究
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关于徐悲鸿纪念馆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物类纪念馆学生课程设计——以詹天佑纪念馆为例
名人故居接待外国留学生的思考——以北京故居“青春相约 友谊之旅”主题活动为例
发挥“校馆合作”协同育人优势,加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
教育的几点思考——以北交院与北京名人故居纪念馆合作为例
影像手札
精彩服贸会“8+”大展台
疫情常态化下的坚守与认知
“8+”文化,在流动中传递——“平等·多元·包容——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巡展小感
志愿之声
十年如一日 奉献在故居
抗疫之际坚守在宋庆龄故居
踏寻郭老足迹,守护游客平安
我在郭沫若纪念馆——与抗“疫”同心 与志愿同行
特殊的志愿之旅
以志愿之心 扬传承之路
志愿阳春,有我相伴
名人逸事
花与狮——宋庆龄广州脱险纪实
郭沫若: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茅盾与郑振铎
诗画两巨擘 文坛一佳话——从《九州无事乐耕耘》谈徐悲鸿与郭沫若的至交情谊
任伯年与徐悲鸿在绘画上的渊源
真正走向文化自觉的艺术大师
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我的外公李四光
跨界科学家的“行路难”——李四光的音乐情
走进故居
宋庆龄故居的前世今生
2020年“8+”文化名人故居纪念馆大事记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