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歌翻译研究:互文性想象与创造性忠实

诗歌翻译研究:互文性想象与创造性忠实

  • 字数: 2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罗怀宇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129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在选题上立足学术性和思想性,在写作方式上尽量注重知识性和可读性,提出和探讨的问题对于解决国内翻译界存在一些问题将会有所裨益,也有助于我们切实有效地思考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的问题。在结构设计上,紧紧围绕诗歌翻译中的“互文性想象”和“创造性叛逆”的主题展开,兼顾诗歌翻译的理论和实践,兼顾诗歌翻译实践的英诗中译和中诗英译两个方面。在论述上,始终注重以文本为本,在具体深入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创新并加以论证。本书探讨的问题具有理论新颖性和实践指向性,有助于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引发思想共鸣或者学术争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深入思考英汉、汉英诗歌翻译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经验而撰写的。其基本思路是以理论探讨和译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回答“诗是否能译”“如何译”以及“何为佳译”等重要问题,在回答“如何译”以及“何为佳译”的问题时,本书主要聚焦诗歌翻译中的互文性、想象力、忠实性和创造性等要素,从关系性的立场提炼出“互文性想象”和“创造性忠实”两个理论主轴,并对诗歌翻译中二者的关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论证,最后通过较为翔实的英汉、汉英译例研究,对它们的适切性加以验证,并最终得出诗歌翻译重返“信、达、雅”标准的理论必然性。
作者简介
罗怀宇,男,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文学翻译、文学与文化研究、叙事学。200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英语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外交学院英语系,同年7月在北京化工大学外语系参加工作,历任外语系助教、讲师、副教授、英语专业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先后评选为北京化工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首批入选北京化工大学“青年英才百人计划”。2014年6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被评选为“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4年9月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人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荣获麦考瑞大学“Higher Degree Research Award”)。2019年5月调入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英语学院。日本一桥大学言语社会科JSPS访问学者,美国美利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短期访问学者。2007年至今,已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译著6本(含2本待出版),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重大项目1项,主持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1项,参编英语类教材若干。近年在教学工作外,继续致力中西叙事理论比较、英语诗歌及诗歌翻译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目录
导论 诗何以译:由《江雪》英译说开去
一、为何译诗,诗是否能译?
二、何人译诗,诗当如何译?
三、何为佳译,译诗可有公论?
第一章 重拾诗歌可译性及翻译标准问题
一、诗歌文本类型与可译性
二、诗歌“翻译标准”再审视
三、诗歌翻译语境下“真”与“美”的关系
第二章 文学互文性:翻译想象力的规约
一、文学想象与翻译想象
二、文学互文性与翻译想象力
三、三首互文爱情诗及其汉译研究
第三章 创造性的张力:叛逆,抑或忠实
一、(诗歌)翻译与创造性的关系
二、“再创造”与“再创作”
三、“翻译创造性”“创造性翻译”与“创造性地翻译”
四、对创造性叛逆与创造性偏离的再批判
五、面向以创造性忠实为旨归的诗歌翻译
第四章 互文性想象与创造性忠实的关系
一、互文的趣味与创造的限度:英汉译例研究
二、互文的趣味与创造的限度:汉英译例研究
结语 重返“信、达、雅”:实践方式的理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