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会独立思考 你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学会独立思考 你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 字数: 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日)市村均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06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50个视错觉陷阱,训练孩子思维能力,走出“所见”误区。为什么一样长的圆木看起来却长短不一样?为什么明明是凸出来的东西,换个方向却变成凹进去的了?《你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一书通过对50个视错觉的分析,引导孩子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图案、绘画和照片等,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走出“所见”误区。2.震撼视觉体验,颠覆认知,打破惯性思维,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书中通过对日常所见的重新解读,如图片为什么看起来会动?为什么同一个颜色在不同的背景下看起来会不一样?打破孩子的惯性思维,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孩子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世界。3. 配套动手实验,引导孩子主动探索隐藏的奥秘。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精神。书中根据内容匹配了不同的游戏、活动、做一做环节,在给出答案之前,让孩子充分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4. 精美细致的插图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每一章都根据内容匹配精美的插图,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寄有助于理解科学知识,又能增强图书的趣味性,增加孩子阅读的兴趣。
内容简介
我们在看东西时,不仅眼睛在工作,大脑也同样进入了工作状态。眼睛看到的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大量信息结合在一起,通过完善的处理,才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景象。不过,有时我们通过大脑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和眼睛看到的结果并不一致,这是怎么回事?明明经过测量是同样长度的木棍,为什么看起来长短不一样?明明是静止的图案,为什么看上去像是在旋转?为什么一幅图里能看到双重景象?这些都是视错觉的“功劳”!而这些视错觉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走出“所见”误区,培养科学眼光,学会逻辑思考。简单的形状、图案,复杂的绘画、照片……你真的看明白了吗?震撼视觉体验,引导孩子主动探索隐藏的奥秘,更有动手实验,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作者简介
[日] 曾木诚 主编出生于日本东京。历任三鹰市、练马区、中野区公立小学教员,现任杉并区立小学主干教员。作为东京都小学视听觉教育研究会研究推进副委员长,曾在日本视听觉教育综合全国大会上发表大量实践演讲。[日] 市村均 文1956 年出生。作家。曾编写多部面向中小学生的书籍和参考书,尤其擅长撰写自然科学和教育类新闻报道。其执笔的书籍有《“自然现象”原来如此(全5 卷)》《“有益学习!原来报纸可以这样用”(全3 卷)》《视觉系理科事典》等。[日] 伊东浩司 图1965 年出生。2001 年以前任职于日本K2 设计事务所。2001 年以后成为自由设计师和插画师。参与创作的书籍有《资源之书(全5 卷)》《“有益学习!原来报纸可以这样用”(全3 卷)》等。
目录
第1章奇妙的形状和图案
是长?是短?
是大?是小?
是凸?是凹?
是直?是弯?
是有?是无?
能读?不能读?
“看”和“看到”
第2章奇妙的运动和颜色
旋转的图案
摇晃的图案
消失的图案出现的图案
说谎的颜色
反转的颜色
动画的小秘密
试着做一段动画吧
看到颜色的原理
第3章绘画和照片里的诡计
不可思议的世界
双重意象
隐藏着脸的图片
骗人的空间
拍照小技巧
挑战拍摄特效照片!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