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改革真命题 迈向高质量发展
字数: 36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贾康
出版日期: 2022-05-01
商品条码: 978752173745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从中央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来看,改革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本书为我国经济学家贾康,针对中国改革问题,本着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拿出真见解的原则,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主线,从制度、要素、战略和底线四个部分,阐述中国改革的真问题,尤其是改革中的难点和卡脖子问题,如何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落实“双循环”、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面对老龄化、如何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等,契合改革热点,直击改革痛点。
内容简介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本书阐述了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后的难点和“卡脖子”问题。 本书从四个方面探讨思考中国改革的真命题: 一是制度。当今各国将减税措施作为国家投资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利器,中国财税新政不能照搬西方,减法中要有加法。作者以丰富的实践,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财政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探析制度改革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为使财政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二是要素。充分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战略。如何集中我国体制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选择好战略路径,在践行中国道路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构问题,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运用好战略性工具,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和措施。 四是底线。重点阐释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这是实现共同富裕、优化分配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贾康,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 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有名经济学家,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撰写并出版多部著作,如《财政学通论》、《新供给经济学》、《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
目录
前言009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021
第1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1
1.1财政作为改革突破口———屡屡选择财政领域的必然性1
1.2合理分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6
1.3财政分配的“不可能三角”与“三元悖论”20
第2章财税改革的历史与现状37
2.1预算改革———从“预算外的预算外资金”谈起37
2.2分税制改革———波澜壮阔的财税配套改革45
2.3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与税改方向70
第3章财税改革实践与“十四五”展望83
3.1税制国际竞争力分析83
3.2我国主要税种改革历程鸟瞰86
3.3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展望94
3.4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107
第4章土地及住房改革117
4.1公有制下土地制度改革难题———打破二元格局117
4.2新时代房地产经济制度构建———以包容性为核心142
第5章金融与资本改革161
5.1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161
5.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八个“势在必行”172
5.3信用与普惠金融问题178
5.4完善国债发行与管理体系186
第6章劳动力、技术与数据相关问题199
6.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199
6.2企业家精神———激活实体企业需重视“关键少数”204
6.3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基本规律和科研生态的构建211
6.4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转型220
第7章中国的现代化与赶超战略227
7.1赶超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的诉求和特征227
7.2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232
7.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考验237
7.4以新经济引领和支持发展动力的转换247
第8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双循环”253
8.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框架253
8.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优化重构269
8.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273
8.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278
8.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认识框架284
第9章政策性金融与国企改革291
9.1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291
9.2国有企业的历史站位295
9.3对“国—民”进退关系的认识301
9.4中国国企改革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309
第10章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317
10.1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要点317
10.2立足现实认识中国收入分配格局322
10.3认识收入领域的三次分配框架332
10.4三次分配制度建设的原则与建议344
10.5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支持与机制创新360
摘要
中等收入阶段“三元悖论”制约的特征财政分配的“三元悖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阶段,呈现出制约特征上的差异,将其内在逻辑与制约特征相结合,有助于做好该经济发展和收入阶段的合理调控路径选择。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具体而言是位于下中等收入至上中等收入阶段的转轨期,且从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的增长趋势看,将较快步入中等收入阶段至高收入阶段的转轨期,且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已引起广泛关注。拉美地区由于盲目实行福利赶超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给许多国家以前车之鉴,我国应当高度注重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战略的正确把握。从本书讨论的视角看,很有必要剖析中国中等收入阶段财政分配“三元悖论”的制约特征,并结合其内在逻辑做出正确的调控与路径选择。(一)中等收入阶段的福利赶超与“中等收入陷阱”居民福利本是一国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但其应是随着该国经济赶超阶段的不断升级而逐步提高的。然而,在20世纪一些拉美国家因多种因素造成的福利赶超却因其不可持续性而半途夭折,并相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国家福利赶超的主要表现是劳工保护和社会性支出的盲目扩大。第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拉美国家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农民工不断由乡村涌向城市,致使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工资不断降低,进而导致收入差距问题日趋严重。在失业率高风险与发达国家福利体制“榜样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拉美国家曾简单照搬美国式“选举”民主政治,民粹主义情愫愈发凸显,多方因素促成拉美国家盲目设立了高就业保护与高福利保障制度,但这些又与本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匹配,因此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第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扩大社会性支出,1990年至2000年拉美国家的社会性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个别国家社会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高达60%~70%,甚至在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盲目扩大赤字来满足社会性支出,从而拖垮了宏观经济。不考虑实际国情的福利赶超策略导致经济赶超失败从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规律可以被纳入“民粹主义宏观经济学”。其逻辑路径大致为:宏观政策初战告捷→经济增长遇到瓶颈→经济发展全面短缺→政府破产。第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拉美国家政府在经济赶超中实施福利赶超策略,经济产出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在一开始得到普遍提高,同时由于出台了劳工法,能够保持基本就业率,并迎合民众意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但由于第一阶段属于纯消耗阶段,没有什么积累,所以进一步的发展就遇到了瓶颈。到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存在的隐形问题逐渐显性化:一方面,以扩大财政赤字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民众对国内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这种巨大需求与生产供给不足严重对立,因此更多的商品要依赖外汇进口。与此同时,已经背上沉重负担的财政还要维持“高福利”,简单机械照搬欧美福利制度实施赶超策略,更使财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由于大笔外汇用于进口,导致外汇越来越短缺,致使没有更多的外汇支持进口更多商品来满足民众需求。这种典型的供给矛盾在第三阶段导致政府控制物价的行为难以为继,只能施行价格调整、本币贬值、外汇管制、产业保护。这一阶段,民众的工资增长很快,但是通货膨胀增长更快,导致实际购买力开始下降。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后,前一任政府在种种矛盾激化局面下必然破产倒台,新一任政府出面主持大局,不得不实施正统宏观政策下的稳定计划,或借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的援助,以求继续维持本国经济发展。此时,国内民众实际工资已出现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实施福利赶超策略之前的水平,并在很长时期内处于低水平,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使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可见福利赶超虽然是归宿,但是若没有强有力的经济赶超作为支撑,则无法最终达到所追求的福利目标。(二)中等收入阶段“三元悖论”的制约特征与路径选择“拉美化”问题作为前车之鉴表明,位于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应当着力避免盲目效仿西方国家的福利赶超策略,否则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按照前文提出的财政分配“三元悖论”,拉美地区在中等收入阶段的财政分配进程中显然选择了“减少税收”和“增加公共福利”这一目标组合,按照“三元悖论”的逻辑,该目标组合需要通过扩大债务及提高财政赤字水平的方法来实现。从拉美地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践来看,该地区确实是通过扩大债务及提高财政赤字水平的方法来试图实现其对减税和增加公共福利的追求,却最终拖垮了国民经济而落入陷阱。对同样处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在财政分配“三元悖论”中如何既保持可持续发展又缓解制约,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一般而言,中等收入阶段财政分配的“三元悖论”制约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三元悖论”反映的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