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

  • 字数: 24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张梦阳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544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有名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先生,继《中国鲁迅学通史》(国家图书奖)和《鲁迅全传》(获国家出版基金)之后,又一部讲述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力作。 本书写了49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小故事,这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伟大的思想智慧。 譬如鲁迅的诞辰,与菩萨同日;鲁迅出生的衣胞是“蓑衣胞”。 祖父为鲁迅取名樟寿,既涉地灵,又关人杰;既有历史的担当,又有未来的祝福;既有世家的传承,又有祖父自身的纪念…… 鲁迅为什么得了“胡羊尾巴”的外号? 鲁迅为什么要拜和尚为师? 鲁迅出门,为什么脖子上要套个红丝线编成的“牛绳”? 鲁迅小时候是怎样种牛痘的? 祖母是怎样给鲁迅破谜语、讲故事的?这些谜语和故事,对鲁迅有着怎样的智慧启迪? 鲁迅少年时是怎样学习国学的? 祖父坐牢与父亲病死,对鲁迅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鲁迅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内容简介
《鲁迅的故事》是以故事形式讲述鲁迅的一生及其时代的简传。从他的出生、上学、成长到祖父犯科举案、父亲的病与死,到南京接受新学、日本留学、不幸婚姻、在北京教育部任职,一直到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写出《狂人日记》,登上现代文坛,再到发表《阿Q正传》等小说、杂文,出版《呐喊》《彷徨》《野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与许广平南下,在上海成为左翼盟主,晚年进入更深层的思考,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被万人追悼,蒙上“民族魂”旗帜下葬,写了鲁迅一生的主要经历。
作者简介
张梦阳,1945年3月生于甘肃天水,祖籍山东临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院“鉴湖学者”特聘讲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主持编纂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五卷),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学术著作《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国家图书奖;长篇文学传记《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合作翻译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Arthur H. Smith,1845—1932)《中国人气质》;另有论著《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长篇论文《论阿Q精神反思的意义》等,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迄今共出版专著、文集十余种,在核心报刊上发表论文、散文、随笔百余篇。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日语、韩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在海外出版。
目录
开头的话
一 鲁迅的诞生
1.会稽山下的绍兴
2.“胡羊尾巴”出世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惊天变故
5.“乞食者”
6.祖父周福清入狱
7.父亲的病与死
8.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9.新思潮,新世界
二 鲁迅的留日
10.国民性问题和尚武精神
11.仙台学医和藤野先生
12.弃医从文,拯救国民
13.被骗回国与朱安成婚
三 鲁迅的创作
14.发愤写作,提出“立人”思想
15.踢鬼的故事
16.绍兴的革命生活
17.在教育部任职
18.抄古碑,校古籍,思考历史与将来
19.第一声呐喊——《狂人日记》
20.鲁迅的本原思想——“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21.阿Q的诞生
22.《呐喊》出版
23.兄弟失和
24.鲁迅名义上的妻子——朱安
25.鲁迅与俞芬三姐妹
26.“士穷而后文工”
27.宫门口西三条二十一号
28.鲁迅的母亲——鲁瑞
29.《野草》之一《秋夜》的诞生
30.《语丝》的创办
31.许广平印象
32.《野草》的反响和续写
33.《野草》题辞
34.《彷徨》的小说
四 鲁迅的转折
35.厦门行
36.到广州
37.去上海
38.左联盟主
39.白色恐怖下的生活
40.怜子如何不丈夫
41.鲁迅与瞿秋白
42.善良幽默的鲁迅
43.鲁迅与柔石
44.鲁迅与萧军、萧红
45.木刻与版画
五 鲁迅的晚年
46.晚年的杂文
47.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48.死
49.悼念
摘要
     1.会稽山下的绍兴 在中国江南靠临东海的钱塘江之畔,郁郁葱葱的会稽山下,有一座赭黄色的大禹陵,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实干精神洗雪父亲治水失败之耻,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大禹巡守此地时病故,葬于会稽山下。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又出现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反败为胜、洗刷耻辱的事迹。明代中叶出现了大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墓就在此地。明代末期又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记录的反皇权思想家黄宗羲。清初,明朝宰相马士英逃往此地,此地鲁王属下的礼部尚书王思任有言:“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拒之。清兵破城后,王思任绝食而死。清朝末年,此地又出现了秋瑾、徐锡麟等刚烈义士和章太炎、蔡元培等誓死反清的思想文化名人。 此地就是浙江绍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育了一代代人杰的绍兴,是山水如画、河汊成网的鱼米之乡。这里以河为路,以舟当车,乘小船就可通往四面八方。沿河集市繁华,生活富庶,历代皇族都爱到此居住。宋朝时,徽、钦二帝被金兵挟持而去,康王赵构在爱国将领宗泽等人的保卫下,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那时的南京)即位,史称南宋。金兵继续入侵,赵构仍不想抗战,仓皇南逃到今天的绍兴(那时的越州),又逃至今天的宁波(那时的明州)。爱国军民奋起抵抗,暂时转危为安,赵构回来住在越州。1131年,赵构下令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越州官绅联名上表,请求皇帝题写府额,赵构答应了,题写了“绍祚中兴”四字。南宋改年号为绍兴后,却定都杭州。但南宋最后的六个皇帝、皇后都葬在绍兴富盛附近的攒宫宝石山,称为宋六陵。至今,绍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南宋的故事。周家始祖是著有《太极图说》的濂溪先生周敦颐。南宋末年,为避金兵,周家先祖始迁绍兴。到第七世寅宾公移居覆盆桥,第八世熊占公,多谋略,善治家,家道从而兴起。 据周福清给后人留下的《恒训》所说,周家到清乾隆时已有“田万余亩,当铺十余所,称大族焉”。到19世纪已有兴、文、诚、礼、义、信等十几个房族,在绍兴覆盆桥筑有贵族居住的老台门之外,随着人口的繁多,不够住,又在西边修了新台门。鲁迅往上三代属兴房,一直住在新台门。但自周福清兄弟辈开始不事生计,侄辈继之卖田典屋,产业尽矣,一步步败落下来。 2.“胡羊尾巴”出世 1881年9月25日,正是秋天,绍兴周家新台门热火起来了。从西往东数第二问房的楼下,周伯宜和鲁瑞住的房子里传来一个男孩的啼哭声。周家兴房的长孙诞生了。 好消息报给了正在北京当“京官”的祖父周福清,即介孚公,接到家信的那一日,适值一位姓张的官员来做客。为求吉利,用客人的姓氏取名,把长孙的小名定为“阿张”,随后再找同音异义的字取作“书名”,乃是“樟寿”二字,号日“豫山”,取义于豫章。因为出身翰林的祖父周福清曾任江西南昌下属的豫章郡金溪县令,历史上会稽郡与豫章郡同属扬州。江西多产樟木,地名多有“樟树”“樟坪”“樟村”等,江西简称“赣(贑)”,为“章”与“贡”的组合,意思就是向朝廷进贡樟木。后来樟寿上书房去,同学们取笑他,叫他作“雨伞”,他听了不喜欢,请祖父改定,介孚公乃将山字去掉,改为“豫才”。将“豫章”一语分别置于原名“樟寿”与“豫才”之中,含有双重意思:一是期待孩子将来能成为樟树那样的栋梁之材,二是纪念自己曾在江西做官。 依照绍兴的习俗,在孩子吃奶之前,先让他尝五种滋味,第一是吃醋,尝酸味;第二是吃盐,尝咸味;第三是吃黄连,尝苦味;第四是吃钩藤,既尝苦,又挨刺;第五是吃糖,尝甜味。尝遍了这五种人生况味以后,才将乳汁放到嘴里,使他长大起来,去迎接人世的酸苦辣咸、艰苦磨难,争取最后的甘甜。樟寿当然也遍尝了这五种滋味,这或许预示着他以后的人生也将遍尝这些人生况味,用笔把这些滋味写出来。 姆娘生下樟寿不久,乳房上长了一个硬块,怕是望心痿,据说烂穿可以看到心脏,就想找一位奶娘。正好帮工庆叔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奶水很多,愿意来做奶娘,曾祖母便叫她来看看。庆叔的老婆那时二十六岁,生得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性情也很开朗,家里就把她雇用下来了。大家叫她庆太娘。因为高大,叫她阿长,孩子们称她为长妈妈。后来庆太娘家里有事回去了,又请了一位黄胖而矮的什么妇人来补她的缺,由于大家叫惯了,没有再改口,还叫她长妈妈,奶奶则叫她阿长。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