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琉璃时代(插图纪念版)

琉璃时代(插图纪念版)

  • 字数: 4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崔曼莉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08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3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琉璃时代》是著名作家崔曼莉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叙述了1910-1935年期间上海民族资本的发展历程。小说以青年人袁子欣、邵凤仪的成长为主线,以民族资本家邵元任开办的元泰缫丝厂为背景,历经民国建立、“二十一条”签订、北伐运动、抗日战争爆发等事件,在这座被称为“魔都”的大都市里,演绎着生命的悲喜,诠释着为人的品格与责任。
留学归国的袁子欣,接受新式教育的邵凤仪,经营化工社的方液仙……在外国资本的挤压下,这些青年人意欲振兴民族工业,同时又面临着帮会控制的旧式企业管理制度,他们改革用工制度,提高福利待遇,迁厂异地,引入特许经营,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的交替中,举步维艰,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试图探索出一条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革新之路,展现了大时代下人的笃定与坚韧。
此次新版特附蔡震插画8幅,素笔描摹书中经典人物形象,封面为“中国好看图书”获得者设计,凝练的意象,鲜丽的色彩,意在展现那个琉璃般的时代,给予读者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崔曼莉 生于南京,文学硕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浮沉》(第一、二部)《最爱》《琉璃时代》,中短篇小说集《卡卡的信仰》。 中短篇小说先后获金陵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小说奖等。长篇小说《浮沉》被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最值得阅读的五十本好书之一,改编同名电视剧获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小说《琉璃时代》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首届长篇小说奖。多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日文等。诗歌、散文等发表于《诗刊》《光明日报》等。 四岁跟随外祖父学习书画。作品参展:2012年德国《世界书法与现代书写大展》;2015年今日美术馆《新文人书画大展》;2021年杏坛美术馆《新文人第二届书画大展》。
目录
《琉璃时代》无目录
摘要
     初秋时节,一条船沿江而上,正驶向古都南京。一个身穿长衫头戴礼帽的年轻男人,站在一群人身边,似乎在眺望景色,又似乎在听人们谈话。 “洋人就是莫名其妙,把动物放在一起还要展览,叫什么动物园,要是把人放在一起,岂不是要叫人园?”一位老先生愤愤不平地道。周围的人哄笑起来,有人问:“老先生,你不喜欢洋人,也去看南洋劝业会?”“去!”老先生一抖胡须,倔强地道:“我是遵照太后老佛爷的遗命,既然她要办这个会,一定错不了!” 周围人有的点头叫好,有的摇头讪笑。不多时已是傍晚,众人陆续回船舱用饭,年轻男人还站在甲板上,望着逐渐转暗的江面出神。天接近黑了下来,他慢慢地转过身,刚欲迈步,只见寒光一闪,一个男人举刀刺了过来,他侧身一躲,从袖中飞出一柄飞刀,直插男人胸膛,他再顺势一个倒地,又一柄刀从袖中飞出,直射甲板另一侧的暗处。只听一声惨叫,扑通一声,一个人栽倒在地。年轻男人翻身站起,先提起一人,大踏步走到另一侧,再提起另外一个。这两具尸体加起来少说也有两百斤,他就像提着两个轻飘飘的布口袋,几步来到船边,向上一举、向前一掷,两具尸体居然飞出十几米远,在空中划出两条弧线,砰的一声,落入江中,转瞬不见了。 “一百九十五、一百九十六。”年轻人默记了一下。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只能勉强统计被他杀死的人。在数到一百人的时候,他曾告诉过方先生,方先生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道:“我代表四万万同胞谢谢你。” 方先生的话总是接近于真理,在真理面前,他从不怀疑。但是他不喜欢杀人,杀人让他不舒服。此次离开广东,“尾巴”就层出不穷,不知道消息怎么走漏了。他们大概以为他是去上海筹办起义资金。其实他只是去南京,执行方先生的私人任务。 他在黑暗中默默伫立,直到一轮明月升上天空,他这才转身回到船舱。船又行了一夜一天,方到南京港。此时正是清晨,年轻人怕仍有人跟踪,便打定主意去劝业会逛一逛。一来消磨白天时光,二来看看这个劝业会,到底有什么神奇。他随着众人出了港,来到市内火车站。车站铺着青瓷砖片,两边放着一排排木椅,人来客往,调制有度。年轻人暗暗称奇,早就听说原两江总督张之洞,把江南一带建设颇佳,一个小小的车站,也修整得这般精致。他略等了一会儿,上了小火车。火车内也是干干净净,有人卖票有人查票,次序井然。年轻人打量着窗外的景色,只见两边的马路极为宽阔,铺着一层细细的煤渣。路上的马车、人力车、行人来来往往,一派宁静。年轻人虽走南闯北,又随方先生在日本住过半年,但还是第一次来到江南。他十分喜欢这里的气氛,不禁大为可惜,凤仪若一直生活在此有多好,也省得离乡背井,前往上海邵先生家中寄居。 正思量着,火车停了,有报站的喊:“丁家桥、劝业会到了啊!”众人轰轰下了车,年轻人跟在后面,走出小站台,朝北行不多远,只见一座排楼闪闪发亮。有识字的念了出来:“南洋劝业会!”又有人连声问:“这是什么东西做的?”有人答:“这是灯泡!”话音未落,有人喊道:“娘的,比女人屁股还圆!”众人一阵哄笑,不少女客纷纷低下头。有人觉得不雅,骂道:“这是什么话,简直是有辱斯文!” 众人吵着嚷着、推着搡着,刚进大门,便走不动了。只见一条水柱从人群后冲天而起,每冲起一下,众人呐喊一声。有人急问:“这是啥?”有人道:“这叫喷泉!是西洋玩意!”众人迭声称奇。年轻人挤在当中,走走停停,约小半个时辰,才进了劝业会会场。他放眼望去,不禁暗暗稀奇,难怪这么多人慕名而来,莫说全中国,就连日本,也没有这么气派的地方。他看着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法国馆、英国馆,大清国境内的,又有天津玻璃馆、安徽四宝馆、云南草药馆等。年轻人虽无多少文化,但对中草药倒颇有研究。他径直寻到草药馆,逛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肚子饥饿,这才走出展馆。 此时已是中午,只见街道两旁有各色的旅店、饭店,还有洋人的动物园、游艺场、照相馆等。年轻人选了家包子店,吃罢江南汤包,闲闲地坐了一会儿,见四下无人跟踪,这才确定尾巴都干净了。他懒懒地出了饭店,随路前行,忽见前方一座展馆,有两层楼高,屋顶角檐之上,相间铺着透明玻璃,在阳光下刺人眼球。他眯眼一看,原来是天津玻璃馆,不由大为好奇,这玻璃何时成了中华物产? 年轻人走进展馆,见各色玻璃制品一一陈列着,有平板玻璃、花纹玻璃,还有灯罩、器皿等等。一眼望去琳琅满目,加上玻璃本身的特点,整个馆中清透明亮,令人神爽。 他走着走着,忽见一个小男孩,正呆呆地望着一块玻璃出神。他身穿黑色马褂,头戴一顶瓜皮小帽,五官清秀,双目灵动,看着碗的样子,似乎是想伸手去摸,又唯恐闯祸,便这么忍着。 年轻人见他的神情煞是可爱,心道江南真是人杰地灵,一个男孩也生得这般漂亮。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