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会的捕手 安德鲁·杰克逊传

机会的捕手 安德鲁·杰克逊传

  • 字数: 4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罗伯特·莱米尼
  • 出版日期: 2022-04-01
  • 商品条码: 97872130938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是将近200年前的他,打破美国精英执政传统,造成今天两党分立的斗争局面。 ★美国第yi位平民总统、民主党创建者安德鲁·杰克逊极受认可的传记版本。 ★从孤儿到领袖,一个原本不可能的人,做了美国总统! ★“把握涨潮,则万事无阻”是他一生的写照。围观平民总统的创业之路,探索我们普通“捕手”在机会面前,所能有的自我修养。 ★历时15年,查阅60,000多份绝密手稿及文件,包括杰克逊的朋友,也包括他的敌人。 ★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今杰克逊研究的先驱”、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罗伯特·莱米尼作品。 ★【了解美国的昨天】,平民出身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及美国历史重要转折点——“美国优先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洞察美国的今天】,从商人出身的前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到深谙外交策略的拜登总统,披上“世界警察”外衣的“民粹主义”,为何会伸出搅动世界局势的“黑手”?"
内容简介
“他好像天生就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受到别人的尊敬,有时甚至会让人起敬畏之心。”
“没人真正了解杰克逊到底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
“他是一个谨言慎行又思虑周全的人,会把抱负和决心用在有把握的事情上。”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深有城府的人,那这个人非安德鲁·杰克逊莫属。”
杰克逊是美国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是一位精明能干的政客,也是充分发挥总统职能的先驱,既为了国家,又为了狭隘的党派目的。他擅长抓住一切机会宣传和践行自己的政治信念,他的表达方式总能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激情和热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乏忠实的追随者,从而塑造了美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多样性和争议性的政府,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延续至今的深远影响。
本书全面、客观、深刻而不失风趣幽默,是一本普通读者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也能了解到足够知识的安德鲁·杰克逊传记。
在书中,作者罗伯特·莱米尼优选限度地保留三卷本传记主要思想,重新推敲既定细节,收入全新研究成果及论点论据,通过对杰克逊的政治、个人和军事生活进行真实、全面的审视,使得该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和政治生涯。
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出身贫寒。
13岁,经历美国独立战争,成为孤儿,在战地集中营中受尽折磨,几乎丧命。
17岁,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法律,决心成为律师。
29岁,当选田纳西州第一位(也是当时专享一位)众议员,继续谋求田纳西州优选军衔少将一职,以迅速获得声望并实现政治野心。
36岁,担任少将,领导克里克战争、新奥尔良战役,取得赫赫战功,成为战争英雄,展露超凡的领袖特质。
55岁,辞去佛罗里达州州长职务后,面对当时腐败的美国政治,重新从政,竞选总统。
62-70岁,出任美国第七任总统,任内大力加强总统职权,维护联邦统一,颇有政绩;强势西迁印第安人,令美国版图扩大一倍,也推毁了印第安人的家园;为抑制腐败风气,发动了极具争议的银行战争;在他任内,美国第一次也是专享一次还清国债;经历数次暗杀,仍继续坚持推进民主主义……
“把握涨潮,则万事无阻”是他一生的写照。
作者简介
" [美]罗伯特·莱米尼(Robert V. Remini,1921—2013),是“公立常春藤”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历史系荣誉教授,凭借对安德鲁·杰克逊时代和安德鲁·杰克逊生平的很好研究成果,获奖无数。 他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今杰克逊研究的先驱”。 莱米尼教授还曾为亨利·克莱、丹尼尔·韦伯斯特和约翰·昆西·亚当斯等人立传,并著有畅销书《美国简史:从殖民时代到21世纪》。 195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82年,获得乔治·华盛顿荣誉勋章。 1984年,他的三卷本《安德鲁·杰克逊传》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1991年,在白宫发表以杰克逊总统为专题的演讲,并主讲了C-Span(美国一家有线电视)主办的美国总统系列节目。 1998年,获得非小说类纪实作品类卡尔·桑德堡奖。 2001年,获得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杰出学术贡献奖。 2005—2010 年,担任美国众议院的历史学家。 …… 对话者Q:杰克逊在近些年的名声有何变化?您为什么觉得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您想对杰克逊的批评者说些什么呢? 作者罗伯特·莱米尼A:毫无疑问,无论是在他那个年代还是当今时代,杰克逊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这也是无数学者前赴后继研究他生平和功绩的原因。他总能挑起历史学家的那根好奇的神经。他的信徒中既有保守主义者又有自由主义者,他主张削减政府经费,偿还国债,多次强调人民的地位至高无上、人民的意志具有绝对的权力,以及少数需服从多数等原则。此外,他还主张政府无权偏袒任何一方,而且政府作为中间人,必须诚实守信,平等对待所有阶层。 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杰克逊一直被人们尊为英雄。作为将军,他在战场上击退了敌军,作为总统,他极大地推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但是,随着20世纪晚期民权运动的开展,杰克逊西迁印第安人,名声恶化。当时的杰克逊和众多美国人将位于西南地区的印第安人视为威胁美国安全的隐患。因此,他坚持将印第安人迁出该地。 现今的美国人生活在一个国债已经骤升至数万亿美元的国家,而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专享一位将国债全部还清的总统(他在1835年还清国债)。他巨细靡遗地削减政府开支,还清了5000万美元的国债,那时候的美国一分钱都不曾拖欠他国。不幸的是,那段无债一身轻的日子如昙花一现般,一去不复返了。"
目录
第一章 来自维克斯豪的年轻人
第二章 拓荒者和律师
第三章 国会议员杰克逊
第四章 决斗
第五章 老胡桃木
第六章 克里克战争
第七章 新奥尔良战役
第八章 印第安人迁移
第九章 第一次塞米诺尔战争
第十章 州长杰克逊
第十一章 腐败时代
第十二章 “杰克逊和改革”
第十三章 第一次属于人民的总统就职典礼
第十四章 改革伊始
第十五章 政治动乱
第十六章 卷土重来的改革
第十七章 银行战争拉开帷幕
第十八章 杰克逊和合众国
第十九章 合众国毫发无损
第二十章 “气势磅礴的新英格兰巡礼”
第二十一章 大恐慌
第二十二章 银行战争落下帷幕
第二十三章 隐士庄园的大火
第二十四章 杰克逊外交政策
第二十五章 杰克逊民主政治
第二十六章 得克萨斯
第二十七章 白宫生活
第二十八章 告 别
第二十九章 退 休
第三十章 二十五周年纪念
第三十一章 “我们必须收复得克萨斯”
第三十二章 “我们都会在天堂相见”
附录一 杰克逊生平年表
附录二 杰克逊家谱
附录三 图文资料
附录四 文献目录
附录五 关于这本书的诞生
摘要
     第一章 来自维克斯豪的年轻人 …… 孕育这位新奥尔良英雄(后世一直这样称呼安德鲁·杰克逊)的杰克逊家族发源于北爱尔兰东部沿海的卡斯尔雷,距离卡里克弗格斯约有125英里。他们是爱尔兰北部苏格兰移民的后裔,为了逃离家乡的苦难,杰克逊家族也跟其他的北爱尔兰同胞一样,移民美国寻求更好的生活。 安德鲁·杰克逊,也就是未来总统的父亲,在妻子伊丽莎白·哈钦森(婚前姓名)的陪伴下,于1765年乘船到达美国,随行的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休和罗伯特,年龄分别是2岁和6个月。由于书面证据不足,我推测杰克逊一家zui初是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带登陆,随后便缓慢南移,这条路线跟伊丽莎白的姐妹们zui初来美国经过的路线一致,而伊丽莎白的姐妹们要比杰克逊一家来美的时间早一到两年。 zui终,杰克逊一家在维克斯豪地区安顿了下来,该地区横跨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维克斯豪克里克河是卡陶巴河的一条支流,是这一区域的主要河流。该区域有诸多铁矿床,所以土壤呈血红色,贫瘠的土壤只能生长为数不多的短叶松。小型狩猎动物、火鸡和鹿是生活在该区域的主要动物。由于该区域(该区后来被划为南卡罗来纳州的兰卡斯特区)及其北边的卡陶巴人比较友好,所以对新移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杰克逊一家到达该区的时候,这里已经新建了一所议事厅和一座基督教长老会教堂,而长老会的牧师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几年后,这块边疆区还建了一所学校,教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 维克斯豪对杰克逊一家zui大的吸引力莫过于这里有他们的亲人,还有他们在爱尔兰的很多邻居已经在这个区域落户。克劳福德一家、迈卡米一家与杰克逊一家有亲戚关系,所以杰克逊一家刚到此地时,就在这两家的帮助下找到了落脚点。当然,伊丽莎白有好几个已婚姐妹随同自己的丈夫住在这一带。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亲戚的帮助,杰克逊一家也有能力在这里生存下去。即便如此,囊中羞涩的杰克逊一家也不得不在距克里克河12英里附近一块不太肥沃的土地上安顿下来,这条河是卡陶巴河的另一条支流。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老安德鲁·杰克逊是否真正拥有一块土地,但是一些早期的传记作家宣称:“他在美国没有地产。”1杰克逊在这片贫瘠的红黏土上辛勤地耕作了两年,以期它能丰收。他还建造了一座木房子,供家人居住,田里产的粮食渐渐只够填饱家人的肚子了。两年来,辛勤的劳作显然让老杰克逊不堪重负。1767年,老杰克逊突然离世,原因不明。可就在此时,他的妻子怀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一架四轮马车载着老杰克逊的遗体驶往维克斯豪的墓地,而在兰卡斯特有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即四轮马车在运送尸体去墓地的路上把尸体弄丢了。送葬人很快发现了这一切,因此他们不得不原路返回找回尸体,zui后把尸体带回墓地埋葬。2葬礼办完后,伊丽莎白便投奔她的姐姐简·克劳福德,也就是在这里——南卡罗来纳州的兰卡斯特区,1767年3月15日,她的第三个儿子诞生了,她给新生儿取名为安德鲁·杰克逊,用以纪念她的亡夫。3她只能放弃丈夫为之奋斗过的那片土地,寄住在克劳福德家。在这里,她担负起打扫家务、照看生病姐姐的责任。伊丽莎白是一名伟大的女性,拥有非凡的勇气和力量。她一生的英勇行为甚至可以媲美她的总统儿子。她本来希望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名长老会的牧师,但是随着小杰克逊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只要稍不称意就脏话连篇,她也慢慢对此不抱希望了。小杰克逊可以在一间屋子里大声地咒骂,把屋里的人吓个半死。当然,他非常擅长用语言和动作恐吓周围的人。终其一生,他都惯用发怒来恐吓对手,从而让他们对他言听计从,尽管他的这些愤怒都是假装的。 在小杰克逊生命的头12年里,他和母亲以及两个哥哥寄住在克劳福德家。很难说他有没有把自己当作这个家的外人,但是他暴躁的脾气能说明他过得不幸福。因为在任何事情上,小杰克逊都很难占上风,包括去威廉·汉弗莱斯博士执教的学校上学。后来,他还去了一所由长老会牧师詹姆斯·怀特·斯蒂芬森先生执教的学校,或许他的母亲还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牧师。在汉弗莱斯博士执教的学校,小杰克逊学会了读写和算账。他声称自己也学过“死语言”(已经废除的语言)。也就是说,他可能学过拉丁语和古希腊语。1但是,杰克逊的受教育程度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一般标准,即使在18世纪晚期,这严重阻碍了他总统任职期间治国理政抱负的实现。此外,尽管杰克逊的语法、句法和拼写漏洞百出,但是他本人却不以为意,以至于一个单词或名字在同一页纸上有四种拼写形式。当然,杰克逊总统说起话来逻辑清晰,写起字来也力透纸背。他的表达方式总能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激情和热情,即使书面表达也不例外。这不禁让我感慨,他如果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会不会比现在做得更好呢? 杰克逊对历史学和政治学几乎一窍不通,他后来的政治头脑似乎更多的是凭借直觉和他的个人经历。后来,他逐渐了解到历史的价值,甚至向他的一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